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作文 > 读后感 > > 对文章的评价2篇

对文章的评价2篇

发布时间:2020-05-21 07:04:30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读后感】

对文章的评价篇(1):读后感和评论的不同点


读后感和评论的不同点
1.对象不同
读后感涉及的对象是:写自已读了某部作品或某篇文章的心得体会,要以写自己的认识为主,如《纳谏与止谤》即如此.评论(包括思想评论和文学评论)所涉及的对象是:思想评论以人们的思想现象为评论对象,如《乌飞鱼跃的联想》;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思想及文学流派,如《是一篇很好的小说》.
2."人称"不同
议论文本没有人称的说法,这里套用记叙文的提法.读后感是写"我"得到怎样的启示,获得怎样的收获,并不涉及第三者如何.而评论文章总是某种思想或某部作品怎样,不必把自己摆进去.
3.任务不同
读后感重点落在一个"感"字上,其任务主要是写自己读了什么文章后,有怎样的感受及受到怎样的教育和启发,对文章所阐述的问题产生了什么新的见解.评论文章的任务是:思想评论是针对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肯定正确的,提出偏颇的,批评错误的,它是一种报刊文体,不失时机地进行宣传教育.文学评论是"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它可以向读者推荐和阐述作品,文学评论者作为作者的知音和读者诤友,应该使读者和作者,读者与作品的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使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欣赏作品的创作艺术"."它还肩负着引导读者正确地认识作品的重任,或抵制作品中的消极因素,或洞察错误作品的有害实质,井给读者以有益的指导".
4.作者的"地位"不同
读后感一般是顺着原意生发感想,评论则是针对原意表示态度,如果把读后感比作顺水推舟,那么写评论就是指手画脚了.过去有句话"见官大三级",评论文章正好处在这样一个地位.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得出下面的公式,从而看出二者与一般议论文的关系: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对文章的评价篇(2):体悟式作文评讲的一般方法及操作步骤


体悟式作文评讲法,是指作文评讲过程中,让学生模拟当老师,亲历典型习作的评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和总结归纳。这种评讲法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把学生推到写作的另一前沿阵地——修改,引领学生重新进入原来的写作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握正确的写作标准,提高他们辨别作文优劣、调整作文策略、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等,学生的收获是多方的、鲜活的。它的操作步骤一般是:
一、老师审阅,挑选典型
老师根据本次写作训练的目标或作文的总体情况挑选典型作文,挑出来的作文,可以是典型的好作文,也可以是典型的问题作文。主要看老师想通过这次作文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如审题、立意、选材、语言、写作技巧、写作修改等,每次重点一个目标。如《乐在其中》这篇命题作文,是一篇阶段测试作文,我选了四篇较好的作文,希望对学生的写作有启发。
第一篇作文,写的是姐弟三人捉蝴蝶的事情,通过有声有色的描写,生动而富有情趣。这篇作文素材来源于小作者的生活,选择它,希望学生写“生活作文”,学会从平常的生活中撷取有价值的素材,具体生动地写出来,写出有自己独特感受的文章。
第二篇作文也是一篇“生活作文”,写小作者的一次心路历程,面对忙碌的生活,繁多的作业,由先前的烦躁不安到后来的乐在其中。但它与第一篇角度不同,它紧扣文题写出了心灵的变化过程,乐在其中也就显得丰厚了许多,选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学习这样的构思方法。
第三篇作文呢,也来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构思巧妙,“乐在其中”含义丰富——爸爸沉浸在阅读中,“我”沉浸在爸爸的阅读中,沉浸在阅读爸爸中。“在这个多情的春夜里,一定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发生”这句话更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深长意蕴。选这篇作文,目的是希望学生审题方面能够更多向化,并且注意精彩自己的语言。
第四篇作文,属于“文化散文”,小作者在“阅读经典”、“品味历史人物”和“吟诵诗作佳篇”中自得其乐,条理清晰,积累丰厚,让人赞叹小作者的见识和才气。选择这样的文章,是希望学生从这点出发,多阅读,多积累,使自己的文章充满文化的气息,使自己的文章更厚实一点。
挑选作文关键要“典型”,能够符合学生的学情,要有明确的写作训练指向,让学生有所得。
二、展示典型,学生评改
展示作文采用匿名形式,或投影,或朗读,便于学生畅所欲言,甚至还可以让小作者自己评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学生评改和自我评改的水平。
学生的评改可以按照下面的提示进行:
假如我是语 文老师,我将给这篇作文打 分,理由是
美中不足的是 ,可作如下修改:
采用这样的角色转换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新鲜感;让学生做老师,富有挑战性。从多次的课堂实践情况看,很多学生表现很积极,评改作文的水平一次次提高,听课注意力也大大提高了,这样一次次的实践,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也很快。就拿我今年任教的初一两个班级来说,经过两个学期的实验,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在今年6月的期末考试中,两班学生作文均分为23.3分(总分30分,原来均分21分左右),在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
展示的作文,每篇可由2—3名学生评改,可以补充,可以辩论,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参与,作引导或点拨。如2009年4月14日作文评讲课的情况是这样的:
那天上课,我评讲作文《就像一座山》,其中有个环节是通过这篇作文告诉学生如何选材,如何组织材料,我选取了周雨心和王子月两位同学的作文。这两篇作文选材相同,都来自于感动中国2008年度获奖人物李桂林、陆建芬在二坪村支教18年这个材料。周雨心的作文我给了34分,王子月的作文我给了40分。
我先没有告诉学生两篇作文是谁的,也没告诉他们我的评分和意见,上课先由我读作文,读完后让学生当老师,给两篇作文评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没想到的是,大多数同学与我的意见相反:给周雨心的作文打了高分,说她语言好,有诗意;而给王子月的作文打了低分,说她的语言没有周雨心的华美。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以为学生和我的意见一样呢。
我稍稍停了一下,对大家说:“同学们,请你们再耐心地听一遍这两篇作文,再想想有没有新的意见?”
我把两文又读了一遍,同学们听得也认真。听完后,我给他们时间再思考:听第二遍后,觉得谁的好一些?大家听完后,思考讨论很热烈。
很多同学的意见发生的变化,他们觉得王子月的文章耐读,耐人寻味。
我乘势说出自己的意见:“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篇同题材的文章?我想告诉大家什么呢?正是因为我们班不少同学都写周雨心这样的文章,我才非常担心的,这样的文章表面一看也许还不错,但细细再读就会觉得很空很泛,概述性的语言太多,评价性的语言多,缺少感人的描写和动人的细节,甚至有点说教味。而王子月的作文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加进了自己合理的想象,描写比较具体。其实,初学写作者要注意写具体,情节具体了,细节具体了,文章的情和趣也就具体可感了。”
通过这两篇作文的评改,我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素材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阅读,后者的范例像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当从自己的阅读中选取素材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少一些概述,少一些直接“拿来”,而应该有自己的创作。否则,要么是“搬运工”,有转述别人作品之嫌;要么是“评论家”,流于空泛,前者是投机取巧,后者是取之不巧。
体悟式评讲作文展示的注意点:
每次评讲,出示习作的形式也要有讲究。
如果一篇一篇地出示,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篇进行多方位的体悟式评讲。这一篇既可以是典型的成功之作,也可以是典型的问题习作。如果是成功之作,学生要能容易学上;如果是问题习作,经过简单的修改便可以升格。
如果是一次出示两篇或三篇,这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比较,这种形式,对比鲜明,效果强烈,但要注意分寸,尤其是反面例子的选择,既要典型,又要一分为二,否则很容易挫伤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和写作积极性,尤其是常常以某些同学为反面典型,副作用非常大。
三、老师综述,总结提升
在师生共同合作评改后,老师对这次的作文进行总结。总结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1、本次作文的亮点;
2、本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3、今后努力的方向。
如《成长的快乐》这篇作文,我最后的总结是这样的:
1、本次作文的亮点:
不少同学选择自己成长中真实的生活,写出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如有一个同学的感悟“小时候的快乐很简单,一个玩具,一个棒棒糖,一朵小红花就是快乐”就很真实。也有很多同学写出了自己不同阶段的快乐:幼儿园的快乐是搭积木得到老师的夸奖,放学有一朵小红花;小学的快乐是考试考出好成绩,星期天不去上课外班;初中的快乐是自己独立,拥有自己的朋友。
这次作文写得比较好的有金秋羽、倪天悦、阚新蕊、李雅竹等,他们能够选取成长过程中的几个节点的快乐,体现了成长是一种过程。
2、本次作文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不准,审题不清。
很多同学的文章只有“快乐”,没有“成长”,这是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成长”是一种过程,至少是“线”,可是很多同学无视“成长”,他们的作文写成了“爬山的快乐”、“游泳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等。“成长”还可以理解成一种进步、一种提升,可以写自己的一次进步提升而带来的快乐。可惜这次很少有同学想到,这是审题不深刻造成的。
有的同学虽然注意了“成长”这个词,但文章写的是成长有无快乐,而不是成长的快乐,这是由于对题目的结构理解不清造成的。
②立意不高,有“意思”却没意义。
什么是快乐?快乐不是一笑了之。快乐有高雅和低俗之分,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快乐是不道德的,调侃逗笑类的快乐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低级庸俗的。如一个同学写数学老师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数学老师有一天边在黑板上作图边说:“同学们,请注意,我在这儿放了一个P!”下面的同学哄堂大笑,我们很快乐。还有一次,数学老师骂一个学生:“你是十二生肖之外的第十三种动物——英格兰纯种大白猪。”我们大笑,我们快乐。以上两种快乐都不好,不雅甚至有些低俗。
只有那些真正让我们身心愉悦的、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和深刻启示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如有个同学说,成长有如登山,登山的快乐不仅在于“登上山顶我为峰”的征服之乐,更在于一路的风景和坚持爬上山顶的过程,这种快乐就比较有意义。所以作文不仅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③布局欠考虑,“心有数”但“言无序”。
有的同学写成长过程中的快乐,抓住几个节点,如听课、下课、打球、爬山、放学、郊游等,选材也比较真实鲜活,但是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节点?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有没有重复之嫌?这些节点之间有怎样的顺序?这篇文章修改修改可以成为很不错的文章,修改时可以借鉴著名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的方法,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最后用这样的话作结:“在成长的每一天,只要我们善于发现,都能寻找到快乐。”
3、今后努力的方向
①审题准,审题清。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拿到一个作文题,第一步就是要认真审题,审视题目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理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如“成长的快乐”这个题目,“成长”什么意思?“快乐”是什么?“的”字表明修饰关系,应该写成长中的快乐,而不是成长中有没有快乐。
②有意思,有意义。
找些有意思的事、有乐趣的事、有收获的事写下来,还要挖掘出这些事情背后的意义,这样的作文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启发人。
如作家肖复兴的儿子肖铁的作文《第一次挂钥匙》有这样的文字:
今天,我第一次挂钥匙。以前我是不会的,可奶奶去世了,不会给我开门了。
可是,现在永远、永远不会了。我得自己在脖子上挂钥匙了。
昨晚,我怕不会开门锁,偷偷拿钥匙练了一遍,发现门挺好开,心里才踏实了。今天上课时我总想:回到家干什么呢?有人来了怎么办呢?我自己怎么热饭呢?……
中午放学回家,我用手一直捂着钥匙,心咚咚跳,一直跑上楼,到了家门口,我敏捷地打开了门,长长松了一口气。
肖铁刚上四年级时,奶奶突然去世了。家里少了老人,爸妈又上班,肖铁放学回家不会有奶奶开门,他只好像许多双职工的孩子一样,脖子上挂一把钥匙。不过,因为奶奶刚刚去世,那钥匙便和他对奶奶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他写得很好,不仅写出了感情,而且写出挂钥匙之后微妙的心理变化,是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有意思而且有意义。
③心有数,言有序。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曾说:“正如‘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这段话形象地揭示了结构对于文章的重要意义。当你完成了审题、立意和备料后,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体结构最后决定着作文的成败,心有数还要言有序,谋篇布局很重要。
体悟式作文评讲要处理好这样两种关系:
第一,导与教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对典型的习作进行体悟式评价,必须辅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体验感悟肯定有模糊不清或不到位等情况,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教来指点迷津,可以让学生澄清认识,强化注意点,为他们后面的写作提供关键性指导。要明白教师的力使在哪儿,学生的劲用在什么地方。
第二,点和面的关系。
作文评讲必须兼顾点和面两个方面。这里的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就习作而言的,一方面是就学生而言的。就前者说,点是个别情况,面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就后者说,点是少数人的问题,面就是全体的问题。有面无点,容易空洞浮泛;有点无面,容易狭隘偏颇,没有代表性。体悟式评讲,学生接触到的,感受到的,往往是一个一个的点,最多是线,缺乏面。这时候需要老师适时地补充归纳,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这次作文的整体情况充分知晓,便于改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处理点面关系,尤其要防止只盯着几个作文尖子,忽视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把作文评讲变成几个人的表彰会、大多数人的挨批会。
 
作文评改,从参与评改的主体来看,主要有教师单边评改、学生单边评改、师生协同评改等。教师单边评改,劳多功少且弊端甚多;学生单边评改,教师撒手不问收效不会好;师生协同评改,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能动性,利于培养学生感悟能力与写作能力。体悟式作文评讲法属于第三种,作文评改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叶圣陶说:“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文而异,灵活处理,作文批改才能发挥它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10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