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作文 > 童话故事 > > 数学家的小故事50字(共4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50字(共4篇)

发布时间:2018-08-10 14:00:02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童话故事】

数学家的小故事50字(一)

数学家的小故事
50字【数学家的小故事50字】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
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
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
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
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
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
说: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
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
“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
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
地放在天幕,
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
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
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
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
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
的上帝提出了怀疑.
在老师的心目中,
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
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
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
"
保持一致
"
,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
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
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
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
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
100
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
长方形的土地,长
40
米,宽
15
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
600
平方米,平均
每一头羊占地
6
平方米.
正打算动工的时候,
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
100

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
40
米,宽
15
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
110


15+15+40+40=110

,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
10
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
6
平方米.小欧拉却向
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
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
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
“世界上哪
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
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
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
40
米边长截短,缩短到
25
米.父亲
着急了,说:
“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
”小欧
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
15
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
10
米,
变成了
25
米.
经这样一改,
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
25
米边长的正方
形(
25+25+25+25=100

.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
“现在,篱笆也
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
100
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
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
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
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
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
1720
年,
小欧拉
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
13
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
学生.

数学家的小故事50字(二)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50字)
是中国的!

筹算女杰王贞仪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家的小故事50字】

数学家的小故事50字(三)

数学故事50字

【数学家的小故事50字】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数学家的小故事50字】

数学家的小故事50字(四)

关于数学的小故事(50字左右)
1、短
3、适合小学生
4、不要数学家之类的故事
5、可以自己看一次便可以说出大概内容
6、5月2日之前回答

【数学家的小故事50字】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56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