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作文 > 700字作文 > > 传承家风5篇

传承家风5篇

发布时间:2018-10-12 06:00:03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700字作文】

篇一:[传承家风]当好优良家风传承人_家风家训作文700字


当好优良家风传承人说起这家风家训,听老一辈们讲,勤俭节约可是我们家代代相传的“传家宝”。虽在21世纪的今天,物质条件相较于老一辈们那时的生活的条件好太多,但我们全家人仍然谨遵“传家宝”的教诲,从不铺张浪费。
勤俭节约的家风,源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已过世的爷爷。听妈妈说,爷爷的一生坎坷。七八岁时便给地主家放牛,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法,使他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从此,爷爷就把这土地当作自己的命根子,播种、耕种、收获,样样精掐细算,舍不得浪费一滴粮食。直到过世时,还依旧恪守着节约的美德。爷爷曾教育我:“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艰苦的生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爷爷虽然不在了,但是勤俭节约的精神永远存在我心中。
爸爸妈妈这一代便传承了爷爷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节约不仅只体现在粮食上,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完电脑或看完喜欢看的电视剧后不关闭电源,是一种“罪过”;不随手关闭水龙头,放任水龙头中的水流,似乎就是犯了“弥天大错”;还能穿的衣服扔掉就是“罪恶滔天”。像面包这样的零食就好像是“奢侈品”一般,从来不会出现在我的家里。我曾无数次抱怨爸爸妈妈的抠门,爸爸妈妈总是笑而不语。长大后才明白爸爸妈妈的做法,其实是一种勤俭家风之美。在爸爸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勤俭节约仿佛是一股无形的力量一般,早已深入我心。每当我浪费之心开始作祟时,我总能记得爸爸妈妈的教诲与爷爷那句语重心长的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作为勤俭节约家风的传承人,更应把勤俭节约的美德发扬光大。我因此大声倡议:让节俭成为习惯,让节俭成为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肩负发扬这一美德的使命,让节俭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当这优良家风的传承人!

篇二:[传承家风]2017年3月高中国旗下讲话稿:让优秀家风传承千古


2017年3月高中国旗下讲话稿:让优秀家风传承千古
顾名思义,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而优秀的家风是由和谐充实的家庭生活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构成的。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了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以见家风的重要性了。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也影响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这种无言的教育,是打造一个人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的最重要因素。
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身居丞相高位,在政坛上叱咤风云,但他却从不忘教育子孙这个重任,面对富足无忧的家境,他写下《训俭示康》一文,警示儿孙,反复要求儿孙们恪守俭朴,抵制奢靡。正是在这种严谨优秀的家风下,他的子孙没有沉迷,没有颓废,反而拥有了一种全新的动力面对生活。他的儿子司马康俭朴自律,后官至校书郎,博古通今,亦为一代文豪,为司马家庭创造了新的辉煌。
家风无关贫富,无关知识,重要的是整个家庭的德行修养,家风好,文盲也能造就优秀子孙,家风差,金山也会被蛀空,所以,良好的家风才是家族振兴的活力源泉。
对于构建和谐家风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家庭成员要理智,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2、要与父母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要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3、要开朗,乐观,与邻里和睦相处,关心和帮助邻居;
4、热心待人,团结友爱,要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事;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朝气蓬勃的美好年华,我们身上肩负家族、乃至国家的希望与期待,所以,我们应当继承,发扬优秀家风,严于律己,不断进取。让优秀家风传承千古,让我们勇敢前行。

篇三:[传承家风]家风_关于家风的议论文1500字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1500字篇一_谈家风
所谓家风就是一个家庭里的风尚。殊不知家风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它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修养、气质、智慧、人品,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家庭的家风就决定了其成员的事业能走多远。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有这样的现象,一家的兄弟几个都特别有出息,或都特别不成器,这正是我们常说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社会的高层这样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刘少奇同志,他共养育了九个子女,其四子刘源现在是解放军高级将领,36岁就担任河南省的副省长,是当时最年轻的副省级干部。做官在很多人看来说明不了什么,因为他是红色后代,仗着父亲的影响。但是,学习呢?刘少奇的五女刘潇潇,是在1979年以北京市单科第一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考进北京大学的,做官受父亲的影响,难道高考也是受影响的吗?这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家风。
我看过一本书《曾荫权传》。其中讲述了现任的香港特首曾荫权的家风,其弟曾荫培在2002年退休,之前是香港警务处长,相当于中国的公安部长。一个家庭里出了两个香港的一哥,还是一文一武。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家风。曾荫权的父亲是一个警察,当时还是在英国人的统治下。曾荫权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的能力都是父亲用藤条打出来的,小时候买到馊了的面包要挨打,带着弟弟出去玩,弟弟受了伤,我也要挨打。”正是父亲的藤条练就了曾荫权刚毅的品质,这对曾荫权后来在事业上应对种种困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谈到这我就想起了我的一个大伯的故事,他没上过学,连手机上的数字都经常问他的儿子,但是他却能承包工程,做工头。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他讲过一个小细节、小故事,他小时候受祖母管教,祖母是一个刚毅的女强人,虽然是在农村,祖母叫他扫地,有一点扫不干净就从扫,有的时候他能扫七八遍,那个时候他才七岁,跟曾荫权一样,也是从小就塑造了一种刚毅的性格。
还有现在的党中央书记处书记、办公厅主任令计划,其兄是令政策,山西省政协副主席,还有一弟叫令落实,说实话我非常羡慕人家兄弟们,不只是人家的名字起得相当霸气,有政治家的风范,而是人家确确实实发展的很好,这不是一个人聪明,而是一家的家风。
于丹讲过,有缘没份是不会过上幸福生活的,生活是需要智慧的,她讲了鱼头和鱼腹的故事。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确实需要智慧。我的一个现在上军校的同学,他的父亲就是一个特别会教育子女的人,后来才知道早在上初中的时候,他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去砖窑做苦力体验生活了,到现在,初中班里同学当中,还数他考的大学好了。谈起这些我就特别苦恼,我的父亲在家里都什么活也不让我们做,这完全是错误的。到现在我觉悟了,跟他说这些已经没什么意义了,该做的就是自己发愤图强,现在发奋还真的不完,并且我相比别人还有很多优势,就是我上了大学,大学里有很多的资源,这事外面的人得不到的。
所以我就想,等将来我要是有了子女,我绝不会这样稀里糊涂地应付差事,而是要认认真真地处理这个问题,因为我已经吃了这个亏了,不能再让后代吃这个亏了。其实我对父亲的管教并没有怨恨之意,在这样的环境中,父亲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以上说了这么多,也就是一个字“严”。常言道,严父出孝子,古语就是古语,到现在还是真理。与严相对的就是宽了。到底应该几分严几分宽啊?
人的心有这样的规律,收起来很难,但是放很容易的。可能有的人会说,“太严了会禁锢人的思想,扼杀人的创造性,比如那些搞艺术的每天都特别的散漫自由。”这样说的话就太片面了,看看那些艺术大家,哪个不是勤奋刻苦的结果。我想,应该在严中找宽,严是基础,管不住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当然严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句话就叫“成功等于百分之五十的勤奋加上百分之五十的智慧。”我的百度知道昵称就叫“天道酬勤更酬智”。纵观高中的学习,勤奋我不比别人少多少,导致与别人拉开距离的是智慧,当时就是不懂曲线救国的道理。总之,该严则严,该宽则宽。
关于家风的议论文1500字篇二_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认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
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
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著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
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篇四:[传承家风]我家的家风_关于家风的作文100字


我们都有自己成长、生活的家,且都自觉不自觉的延续传承着家祖的治家理念、格言。今年春节央视新闻联播天天在和全国人民谈家风。我随之便脱口而出,我家的家风是:勤、乐、扬、善。
“勤”增福禄寿,“乐”添精气神,“扬”是向上,是人活着的定力,“善”与施同义,积善成德,厚德一生,乃世代传承之家风也!也是人类文明组成的一个元素。

篇五:[传承家风]家风——孝_我家的家风作文1200字


古代的圣人大部分都很孝顺父母。汉文帝刘恒,他以仁孝闻名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能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使西汉社会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曾参为孔子的得意弟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窝处一阵疼痛,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学识渊博的他曾提出“吾日三省身”的修养方法,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而我家的家风也与孝有关“百善孝为先,孝敬无底限”。长辈们也常常劝诫我们要孝顺长辈,尊敬长者,而他们也身先力行,给我们做了个榜样。
我的爷爷奶奶常年侍奉在曾外祖父、曾外祖母身旁,为了照顾他们而放弃了到城里享受生活,与子孙们共享天伦之乐的机会。他们为90高龄的曾外祖父、曾外祖母洗衣、烧饭、擦拭身体,照顾得无微不至。当他们生病时,侍奉在床头,端茶、倒水、喂药,令长辈们为之感动。
而我的父辈们,也传承了好的孝道家风。16年的11月份,我的曾外祖母出门散步,因眼睛视力不好,不小心摔倒在一旁的树丛中,当她被送到医院时,发现骨头有些错位。当知晓这个消息时,我的父亲二话不说,立刻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急忙地驾着车风驰电掣地开往医院。到达医院后,父亲推着她奔走于各检查室,待一切检查完毕后,并在病房里陪伴将近三个小时,最后在曾外祖母的再三催促下,才不舍地叮嘱了一番,离开了医院。
他们对于自己的父母,则是常念心怀。由于我们两个家分居两地,父母亲每月抽两天时间回去探望远在乡下的长辈。每次第一站必先去曾外祖父、曾外祖母的家里探望二老,再回家看望爷爷奶奶。在每年的节假日,必定带着爷爷奶奶外出旅游。爷爷奶奶心疼钱,心里很想去,嘴里却说不去,父母亲总有办法说服他们,带他们去旅游。
父亲常说:“长辈养我小,我要养他们老。”天下唯有“孝敬”、“助人”不能等,因为过了,别人就不再需要了。所以,父亲每次得知爷爷奶奶有所身体不适时,总是第一时间送他们到医院检查,直到康复。
我从小在这样一个充满孝义的家庭氛围中长大,耳濡目染,也深受大家的影响,决定做好一个孝顺的孩子。学习爸爸妈妈侍奉在老人身旁,搀扶着曾外祖父、曾外祖母行走在乡间小道上,锻炼身体。为他们端茶倒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国庆节的那一天,父亲带着我和堂弟到内党村的养老院接曾外祖父回家过中秋节,到他房间时,发现曾外祖父正在午休,我轻声叫唤了几声:“曾外公,曾外公。”曾外祖父迷迷糊糊地抬起头来,看见我和堂弟立刻露出了笑容,我也不禁浮现出一丝淡淡的微笑,我和堂弟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曾外祖父,走到车子旁,打开车门扶着他坐进去,向他嘘寒问暖,了解他的生活近况。
陪伴是最珍贵的孝道,当人老了,就没有任何的物质需求,而是像个孩子一样,需要子女最长久的陪伴,让自己老来不孤就不会苦。
家风就是一个家族的精神面貌,我要好好牢记长辈们对我的教导。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7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