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作文 > 650字作文 > > 修身齐家6篇

修身齐家6篇

发布时间:2019-07-28 07:38:01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650字作文】

修身齐家一:儒典《大学》读书笔记5000字


儒典《大学》读书笔记5000字
一、孔老夫子一生所行持,实际上就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奔走呼吁,这是有当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这里不具体阐述了。此外,孔老夫子本人,他是有深厚的内修功底的。因为他首先应是“修身”的典范,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否则,若没有内在和外在完美的统一,他的思想就不可能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二、简要谈谈对孔老夫子的内修境界的认识
这里仅从《大学》角度谈。虽然,《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但后人认为《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记录,《传十章》一般认为是对“经”的解读。本人认为,“传”十章,主要是曾子老先生为“经”一章寻找理论依据。大凡有人提出一种学说或理论观点,除了引用大量事证外,一般都需要有说服世人的权威著作或言论作为理证,表示有古圣先贤的传承为依。这样更加令人可信可依可行。即使引用大量古贤言论,只能是一种论据,并不表示能够完全解读作者本人治世理念的全部内核,更深度的信息不一定借用古人的话就能完全透露出来,况且“传”十章所引用资料更多是从社会功能性方面去注解的。本人这里试图从内修角度去解读三纲要乃至“修齐治平”理念。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他内德光明的一个注脚。德性,本来就是光明的体性,也就是通常说的慧性。“明明德”第一个“明”,一般作动词解释为对明德的能动认识。在经世方面,古今贤哲多解读为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故而把第一个“明”定义为“弘扬”等义,但这远远不能涵盖“明”的后得“智”性一面。所以,仅仅“弘扬”一词,内在的明德是不可能真正彰显出来的。所能弘扬的,只能是社会道德人性的一面,却不能涵盖内在修为超凡脱俗的一面。若没有这一面的内德,孔子的思想就不能碰撞出如此灿烂的火花来。所以本人觉得此处更是一种明“智”的状态,这种“智”体现在《大学》提到的“格物”而“致知”,通过这个路子,达到对“明德”的觉悟,则“近道矣”,即通达体性之“大”(上期对“大学”之“大”的解读),它包容一切,涵盖一切,空明廊阔。
2、大学之道在“亲民”。这反映了夫子教化世人的着手点,在于建立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并以远古尧舜禹,近之西周王朝为样板奔走呼吁,终身致力仁政仁爱理念。
关于“亲民”,很大部分学者根据《大学》所引用《康诰》“作新民”而注解为“新民”,所谓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是也。本人从内在德性修养角度,认为垢尽为新,“德润身”,光明显现为新。但从行道角度讲,“亲民”不仅是“作新民”,而有更深的内涵。否则,同一篇目中,为什么不直接根据古语概括为“新民”而采用相异的词汇呢?显然,二者内涵有所不一致。即使孔子或他学生,若仅仅是“新民”涵义,他就没有必要另外创造一个“亲民”词汇。再阅读后文,《大学》引用《康诰》语“如保赤子”,这样“亲民”之意才趋于完整。“如保赤子”说的是爱护民众如同母亲护亲生婴儿般。所以,“亲民”与孔老夫子一生倡导的“仁”,即与“仁政仁爱”在内核上,极为一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3、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止”字,《大学。传十章》第三章“《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归纳起来,于社会,就是人各安其位,秩序井然,顺乎自然。于个人,君子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这也是明了治国做人所彰所遮,所彰,即止于至善,扬圣贤明君仁政君子之道。所遮,即戒行,杜绝暴君暴政小人之行。
上述三个“在于”,即“三纲要”,分别从内证德性,外化德行,仁爱所依等三方面讲述了通达大学之道。
4、紧接着,《大学》论述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前面分析了“止”的涵义,一是彰至善,明“君子有所为”,一是遮止“君子有所不为”。水有“止”,就不起波澜,人心有“止”,心则安静,心安静则各守本分事。安守本分,则摒除物欲的蒙蔽,这便是“虑”的作用,也就是起“观”智。有“观”则有“照”,观照同时,即是“得法”,明明德之本。则近道矣。道次第颇是分明。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东方圣人孔老夫子的内修功底,真乃个人修身实践与家国天下治理理念完美统一。
三、阐明“明明德于天下者”应该怎么做?
《大学》概括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起用古人的经验。在孔老夫子眼中,古人经验是值得大写的。
首先,远古尧舜禹等,是圣君典范。当然,按历史记载,尧舜禹时代的社会背景是没有阶级的剥削与压迫,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人崇尚道德,是可能的。
本人这里插入一段假说,类似玄幻小说,供大家思考。在上一轮人类文明进程中,由于地球上毁灭性的灾难降临,地磁场受到极大的改变,大部分地球人被当时的众多灾难所吞噬,剩下极少部分人幸存下来,由于地磁场的剧变等原因,幸存下来的那少部分人类突变愚痴,记忆力基本丧失。但上轮文明中有少部分圣贤大士也留下来了,灾难不能改变他们的智力现状和智慧境界,并以留下来的少量粮食为种子材料,教大家耕种和参与各种生产活动,这可能便是圣贤治国,民之“无知”的所谓远古文明之始。由于那时人烟稀少,所谓治国,其实就是带领部落群体参与集体耕种等生产生活活动。在这个漫长的时期,社会物质文明从几乎为零的起点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灌溉农业阶段。大禹治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整个所谓原始共产主义期间,不断有圣贤应化,他们一般成为部落首领。基于特定因缘,许多圣贤首领也许不一定经过受胎成长阶段而很可能是他方世界直接降临世间的。这些圣人大多没有留下名字,只是发展到后期,诸如黄帝尧舜禹等,名字终于留传下来了。
当然,本人这个假说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多少有些历史的内在逻辑推理和宗教情感体验。本来这段史前历史就是一个谜。
之所以,在孔子乃至老子的思想中,多少夹杂着被后代一些史家所批评的所谓“愚民”政策因素,可能与远古的样板有关。其实,他们建构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秩序,不可能离开古代社会作为参考模板。理想王国的建构,不能离开现实的土壤。譬如给人以幸福,是以解脱现实痛苦为前提的。即使在宗教信仰里,譬如佛教讲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但也不能离开众生的得度因缘。阿弥陀佛因地发愿,就是基于解救轮回苦难中芸芸众生而发起。任何圣贤大哲救世思想的发起,不能离开对现实社会苦难的改造,所以,孔夫子构建他的理想社会秩序,我们应予足够理解和认识。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也是有现实社会作为支撑点的。如今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同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毕竟先古尧舜禹所处时代与进入奴隶制的周王朝有区别,所以,他们在崇尚古贤的同时,孔老夫子极力推崇西周王朝前期的统治模式,他认为进入春秋乱世,周王朝虽然名存实亡,但周王朝遗民思天下安定,倡导周礼最能顺乎民心,所以,他认准这点,便终身致力于推行恢复周礼模式的仁政理念和仁爱精神。只是在战乱不息的社会环境,往往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所以,孔夫子能知难而行,一以贯之,其坚定信念,也是非常令人赞叹不已的。
3、整个第二段经文,还阐明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内涵,这也是与孔老夫子及其弟子们深厚的道德根基与实践分不开的。该段经文明确透露出,古代那些贤明君主,之所以都是治国的典范,是因为他们首先是修身、齐家的典范。所以,孔夫子及弟子们正告统治者的,就是要他们从修身做起。所以,孔子的治世思想,与治家、修身、涵养德行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割裂开来。
实际上,从人类现实社会出发所推崇的理想社会模式,基本都是以倡导上至君王群僚,下至黎庶平民,以德行天下,以治国齐家修身的完美统一达到至善标准为主流价值取向的。很难想象,若如一个魔王般的君主能构建出极乐世界般的光明国度,一个普遍不注重修养身心的国度会是一个和谐的国度。所以,孔夫子思想并非有些人所批评那样是离开现实的纯粹幻想,他扬尧舜禹、周文王等为代表的圣君道德礼仪同时,也警示批判了如商纣王般的暴戾统治。虽然创建理想社会的实践遭受严酷的创伤,但丝毫不影响他的思想伟大之处。
4、从这段经文,还可以看出孔老夫子对心法的运用亦在其中,这是了不起的。
芸芸众生对于物欲的贪求没有止境,就是不知遮“止”,没有明“明德”,借用佛家术语,就是无明烦恼现前。这就要以智慧观照。有了知“止”的智慧,便明确“止于至善”君子可为,亦明确遮止君子不可为。“知至而后意诚”,具有正确的心法抉择,而后如《大学。传十章》所明“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则心地平正,直心入道,身则修矣,性则显矣,“仁”则发挥至极致也。真修身者,则不论居家眷属,还是大众百姓,不论亲疏,平等施“仁”,“仁爱”至上,如此则国家得以真治,上下有序,人人守本,天下太平。
我们看到,在孔老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及“仁爱”的背后,仍然崇奉上下尊卑,男女不平等,认可差别存在的文化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其一、现实人类社会没有绝对平等。所谓平等,只是承认差别的“平等”。若一个家庭,男女各安本业,长幼各安礼仪,便是有序,有序便能和谐,和谐便是平等,便是齐家。上至国家,若政体合理,社会制度井然有序,君臣、官民有序,万物各得其位,是为天下太平。
其二、受周易思想影响。孔子崇尚周文王为代表的所谓圣君治世,无疑对周易思想要进行深入学习研究,接受其思想理念。所以,史载《系辞传》就是孔子所作,便是例证。比如“天尊地卑”观念,在人事运用上,便是男尊女卑,认为这是天地之正位。若居位错乱,则卦位不正,必不吉祥。若人不安本分事,即所谓六爻乱动。若行非中庸,走极端,即所谓“爻动”过之而不及。上可为祸国家,下致家庭不睦,在人,礼仪尽失。为此,孔老夫子在一些言教中,提出了许多对治办法,其中许多在今天被斥为糟粕。
四、《大学.经一章》之结语
第三段“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亦是劝诫语。劝上至君王,下至庶民百姓,“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前面讲了,若不修身,上不能治理好国家,推行仁政,下不能和谐家庭,不能安抚天下百姓,不能兴礼仪,不能广施仁爱。如此本末倒置,则悖于大道。若谈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是徒劳。
说几句题外话:这是本人向研究会及会外文化行业诸位老师、同仁的学习汇报材料,谈的是个人体会。至于孔子思想原貌究竟是怎样的?历代都有人研讨,仍然是莫衷一是。其实,儒家思想主要在“用”的方面强调了它的社会功效,所谓“修齐治平”,所谓“养浩然正气”也。孔子及其学生所传播的方法论体系,由于受历史动荡条件的局限,主要在于呼吁上至君王,下至平民进行社会道德修养实践,提出修身齐家与治世平天下完美统一,从而达到效法周礼,实施仁政仁爱,结束君非君,臣非臣,父非父,子非子,乃至干戈不息四分五裂的社会混乱局面。这是孔子一生所致力的事业。
儒学方法论体系,集中体现由子思所撰的《中庸》一书,强调以“诚”为实现中庸的关键。后来许多理学大家都持守中庸信条。
需要说明的是,儒家“中庸”主张,与佛学“中观”般若思想有根本的区别。尽管孔子德比天地,明昭日月,但他所处的时代迫使他把视线侧重于关注修身与治世的融合,处处体现针对时局,对世间根基进行世间道德的教化,未能明显看出他关于出世理念的言论留下。但在一些修治著述中,又可窥见他的心性的光明照射,所以,他既是圣人,外现的又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而自孔孟之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学大家不少,却在儒学门内,又难以复制孔圣第二,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了。所以,对孔子的解读,真不是那么轻松的。历史是无情的,若真是儒家人,反而难做儒家事。

修身齐家二:请君修身_优秀议论文800字


请君修身_优秀议论文800字篇一
自古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育人,也为自身立志。身,所谓人之本,修身就是修本,本得以修,方可齐家,而后治国,再者便是平天下。
树不修,不可伸至苍天。水不引,不可流入田埂。花木不浇,不可争奇斗艳。人身不修,更不可苟活于世。树木以修枝剪叶成可用之才,人以修身养性得以避其恶习。固以请君修身之。
一禅食,一瓢饮,习古圣之贤德,谓之修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处于其墨而不染,谓之修身。艰之磨难,乃对身于性之涵养,可谓之修身。
空想,不可谓志。有志而落之实处,方难能可贵。心宽之,性之静,遇事则不躁。而贪婪者必不得心与志所赐之乐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古圣之人能通达,而今之众人未能知,是其身未可修也。固不能晓得古圣人之用心也。应请君修身之。
“固天将降大任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有动心任性……”修身之,不可愿天忧人,此非他之过,是吾之命也。修身,苦之必受,若自觉品性匪浅,不成大事,有志难酬,于是请君修身之。
孔子,以出国学识为修身;舜,历行天下,察庶民之饥苦以修身;禹,以治水为大,三过家门而不入以修身。舜,禹者,孔子能称其贤。孔子以德育人,此便是教人修身,三千子弟,七十出众,可谓工业之大。
静以修身,行以养德。不静则不能逆水行舟,不静则不能归之一处。修身便是修心,心不静则身不修,心静知天地万物,心静通你我之魂,心静则晓乾坤万象,心静则能修身。修身之则知古昔未来,修身则知真理晓事,知万物并育。
只力能及,便可达。但未能修必败之。数代帝王未能修身之,安不得天下,则败。纸上谈兵,未曾修身,也败。秦虽强,但不施以仁德,也终亡。
“吾日三省吾身”是修身,“意外之财莫贪,过量之酒莫饮,此能通理晓事,纵观风云。”“人之心胸,多欲则窄 寡欲则宽。”修身便是戒此多欲也,“心智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为此,请君修身之。
黑暗与光明_优秀议论文800字篇二
对于黑暗与光明,更多的人喜欢光明吧,光明的世界充满温暖,充满生机,那里有和煦的阳光 亲热的柳枝,潺潺的溪水……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我曾在光明的世界生活过,早已厌倦这一切,我更加喜欢黑暗的世界。这源于我的生活吧考试.友情……在黑暗中我找到了快乐。黑暗中只有我一个人,虽前路迷茫但我可以享受精神的宁静,没有试卷的羞辱,友情的考验,我可以躲在角落里偷偷的哭泣。
人们看不见我,我如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渺小而卑微。每当早晨下楼梯时,我总不喜欢开灯,因为在黑暗中,我才不会痛苦。人生就像这样,不可能永远在光明的世界里生活,现实是残酷的,如同我的这次考试失败了。我的心黑暗了,一直垂头丧气,整天沮丧着你。直到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首歌,我才明白光明人人都需要。我在黑暗的世界里开始寻找光明,我不再躲在角落里。勇敢的站起来,寻觅不一样的光明,有些人觉得我很傻。黑暗里怎么可能有光明呢?我却不以为然,黑暗里一定有光明,这里的光明比光明的世界还要光明。。每当我走在漆黑的小路上,十分享受它的宁静。可我也需要一些光明走就走,就当我快要放弃时,看到了一束灯光,她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高贵。黑暗不是可怕的,不是恐惧的,是一个洞穴,这个洞穴很深很深,但里面有着丰富的宝藏,只要勇于挑战,就一定能发现宝藏。
我在黑暗的世界里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但我从来没有放弃寻找光明。黑暗中我感到快乐,我不停地寻找他。有一天我终于找到光明,黑暗中的光明,是那样的美丽。它散发着五彩的光芒。老师开始关心我,是我内心的黑暗,找到一丝光明,但他又很快的消失!恍然又是一片黑暗。我喜欢黑暗世界中的光明,它更令人神往。黑暗中的世界全是死的,周围没有一点儿生机。但光明的一丝照射打破原有的冷寂,但这份欢乐随光明离去,但又很快沮丧,我常想我是否能让这份光明常存。
我思索着,终于,我发现了让光明长存的办法。那就是自信,自信让人生美好,让人能开心的在黑暗中寻觅光明,而自信也就变成了光明,在黑暗中,我又看到了光明,他仿佛在抚摸我的脸颊。

修身齐家三:“严以修身”——修炼自我的必修课


“严以修身”——修炼自我的必修课
《礼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9个字相互辩证,互为因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而修身位居第一,证明它是基础、是关键、是安身立命之本。为什么要修身?正所谓“其身不正,何以正人?”严以修身在今天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意义。修身修什么?作为一名从事民航信息工作的党员,我以为有三点:
一是修品性。品性在民航信息人眼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路由器”,指明方向的同时找准目标,因果互补,择道而行。荀子曰:“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信息安全工作便是如此,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取得成绩不必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应该平和心态加以保持,杜绝“温水煮青蛙”式的不安全隐患发生,实为“防为上”。对已经发生的故障不必后悔遗憾自责不断,应该沉着应对,及时采取补救办法,实为“救次之”。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对任何发生、可能发生、未发生的事件做到常思常省,即可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实为“戒为下”。
二是修作为。修作为,就是当好一台“服务器”,基层维护人员在面对用户、同事、旅客时,从提高自身能力出发,为信息运行保障服好务。修作为,就是要我们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内存有多大,“芯”就有多大,对运行保障的责任就有多大。修作为,就是我们在重庆机场这个“主板”上,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相互协调,牢记“一盘棋”思维,互相包容,相互弥补,心宽一寸、路宽一丈。修作为,就是要我们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既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先进学,也要向实践学、向同事学、向群众学,老老实实地学,与时俱进地学,不断提高“硬件”能力,升级“软件”水平,才能更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和驾驭复杂局面。
三是修情操。热爱生命的人,定然热爱生活。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应该给自己架设上一道“防火墙”。修情操,不必索求事业轰轰烈烈精彩纷呈,但求平平淡淡才是真,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为利受罪,淡泊才能追求到真正的自由。修情操,是面对烦恼,学会超然;面对荣辱,学会不惊;面对诱惑,学会拒绝;面对挫折,学会坚持。达到“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境界。
因此,把“严以修身”放在“三严三实”的首位,足见修身是生命的支点、道德的重点、立业的起点,是当前每个党员管理人员的必修课。一个人,心念变了,德行也就变了;德行变了,气场也就变了;气场变了,命运也就变了。厚德才能载物,心良了,身就正了;身正了,事业自然就兴了。

修身齐家四:国学经典读后感500字


国学经典读后感500字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读后感500字
 
最近,我书包里斯本又多了一份重量,是我最珍惜的国学经典读本,虽然它个很小,顶多就A4的2/3那么大,可讲述的道理却非常适用。
比如,什么季文子行俭,讲述的是季文子非常朴素,而仲孙它却很瞧不起季文子的做法,便去讥讽他,而季文子仍认为他的做法是正确的,经过一番对话之后,季文子把这一件事告诉了仲孙它对的父亲孟献子,孟献子听了很生气,于是让仲孙它闭门思过七在,最后勤工作仲孙它受到了教育,并以季文子为榜样,季文子便说:“知错改错,才能有所作为啊!”不久,仲孙它被升为大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要爱虚荣,或是炫耀自己还有就是去奢侈,反而相互一点他的为人更高尚。
再教育比如毛遂自荐,就是说平原君要带20个贤能之士去向楚国求救,可只选了十九人,这时毛遂走了出来,他告诉平原君,他也愿意去,而平原群认为没有人称赞过他,如果是贤能之士他自己就会在口袋里发现锥子一样快,而毛遂却认为平原君不有将他放进口袋里,于是平原君很是惊奇,便带他去了,果然,毛遂立下了奇功。www.99zuowen.com,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推荐自己,自己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这本书讲的虽然都是些小故事,可是它们告诉我们的却是大道理,我不仅会读书避的故事,还会试着去理解文言文,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古文,因为古人真的很聪明!
国学经典读后感500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shubiji/

修身齐家五:无极_关于世界的作文900字


无极是什么?是一个世界。什么样的世界?一个内心世界。怎么说?无极就是你的喜怒哀乐、你的悲欢离合、你的泪眼迷蒙、你的慷慨悲歌,你的种种情怀构成了无极。总之,无极就是你的精神世界。
记得有人曾说过:无极生有极,有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千变万化。可见,大千世界不过是人的内心在宇宙间的投影。一个人,既可以成为世界的构成,也可以成为世界的主宰。
世间有千千万万的人,也幻化出千千万万个世界。可这数不清的世界却是如此不和谐,有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也有糜烂不堪阴沉低暗的。如果你不想成为他人无极中的风景,你就必须让自己带动他人!让不同的无极同化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世界的发展,是从一个人修养的提高开始的。你能让葛朗台担任财政部长吗?当然不能。他是个敛财的高手,却缺乏统领财政的修养。他不能让钱财发挥它真正的用途: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你能否认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吗?当然不能。有着魏征、房玄龄这样敢谏敢言的良士的大唐,又怎么可能不强盛呢?正是他们为臣的素养,影响着也在决定着一个国家。
其实,由无极生万化的规律由古至今都在发挥作用。个人的修养一直都引领着时代。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头号强国不是没有理由的。看看赖斯,这个美国白宫里的黑色小女人,如果没有近乎完美的修养,在美国这样一个仍存在种族歧视的国家里会有人承认一个黑皮肤的国务卿吗?让这样一个有着极高自我修养的人把持国家,国家兴旺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那离我太遥远了,我只想做我自己。那么,怎样让自己完成从无极到有极的美丽蜕变?我曾不止一次思考这个问题。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我不正在为“四化”发奋吗?像刘胡兰一样“生的光荣,死的伟大,’?可似乎没有什么圈导我宁死不屈。我就只能蜷缩在自己内心的世界里,永远被无极主宰吗?
不!蛹需要破茧成蝶!想伸展出美丽的翅膀,就要拼命汲取养分,在化蝶之前让自己从内心开始真正美丽,否则你永远只是一只令人恶心的毛毛虫。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封闭自己,接触不到太多伟大而有高深修养的人。但先贤从不吝音,他们留下了墨香,留下了文明。而我们对无极的改变,就从踏上这文化苦旅开始吧。
当你感受不到无极时,你已将你的无极带给了世界,给了世界一个新的开始。

修身齐家六: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作文:争或不争


孔夫子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鼓励人们积极入世,是为“争”;庄子则信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鼓励人们逍遥出世,是为“不争”。儒道二家,孰是孰非?
愚以为,儒道二家的理念并非水火不容,因为他们“争”与“不争”的事物不同。儒者“争”的是兼济天下、回馈社会的机会,而道家“不争”的是重权高位、厚禄虚名。因而,争或不争孰是孰非,要看它们后面所接的宾语。
先说为官之人的“争”。“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里话短长。”于谦“争”的不是百姓的赋税、肮脏的黑钱。“名誉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他“争”的是黎民的好口碑;用自己节衣缩食的俸禄赈济灾民,他“争”的是苍生的安宁和乐。都说官场如泥沼,且不说有多少人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在这河边走,怎会不湿鞋呢?曾经相关部门给部分中国官员做了份问卷调查,当被问及敏感话题时,某中央领导人都不免惭愧地表示自己难以做到百分之百的坦诚。中国官场之污浊无需我多言,尽管反贪反腐的力度已有所加强www.99zuowen.com,但相较于某些西方国家,仍旧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仍旧迫切需要更强有力的手腕。新西兰一位内阁部长因用公款买了两瓶酒而被全民声讨,最终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引咎辞职。这条新闻让不少国人感到难以置信,而令国人咋舌的原因便在于,我国官场争利程度之大与惩办力度之小的强烈反差。现今的官僚阶层大多也崇尚“争”,可他们争的与于谦争的着实相去甚远。
再说为官之人的“不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在谪迁之时选择了“不争”,他与百姓纵情于山水,任凭自由之心驰骋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同样选择了“不争”,他“为报倾城随太守”,而与百姓一同出猎密州。此二者皆选择了远离官场这个大染缸,远离争锋相对、争权夺利的朝廷,选择了平心静气地担任一方官员,体恤民情,与苍生与自然融为一体。而与欧、苏二人的无欲无求、与世无争相比,当今官员的“不争”则是令人“怒其不争”。鲁迅先生曾说:“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这“不争”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敢反抗,二是不争气。现今在宦界沉浮的人,通性便在于对权贵诚惶诚恐。被整体的趋向所迫,他们只得趋炎附势,不敢反抗。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红楼梦》中的“护官符”。贾雨村原本想做个清廉公正的好官,却为了能平步青云而不得不屈服于四大家族。“不争气”则体现在疏离民众、能力薄弱上。感动中国人物沈浩是原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书记,体察民情、任劳任怨,最终积劳成疾于工作岗位上溘然长逝。沈浩树立了一个“争气”的官员榜样。可这又不得不说是中国官场的悲哀,原本为天地立心、为人民请命、为万世开太平是父母官的责任,现在却需要树立榜样来鞭策激励官员,怎叫人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呢?
无论是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道家“与民同乐”的政治渺小艺术永恒,争与不争并不是矛盾的、对立的。“争”有其道,“不争”亦有其道,只希望官员们能取之有道,“斯天下之民至焉”。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89350/

更多>>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