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作文 > 650字作文 > > 2年级数学4篇

2年级数学4篇

发布时间:2019-08-08 07:05:04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650字作文】

一:[2年级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内容。 陈述性知识: 1.千克和克是质量单位,分别用kg和g表示。 2.秤面上1kg就是1千克,几kg就是几千克。 程序性知识: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 通过掂、估与称,感受1千克和1克有多重。 3. 会用秤称出1千克的物体。 4. 用不同质量单位来表示相同重量的物品,理解1000克=1千克。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健康秤。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盐、糖、果冻、矿泉水和糖果,弹簧秤、数学书、2分硬币,1克砝码,塑料袋一个。 教学意图: 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知识。本节课针对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现有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最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在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设计了五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充分去发现和体验。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要衡量物品的轻重,首先就要确立衡量的标准。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要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必须使用质量单位,通过验证物品有多重,激起学生学习表示物品轻重的单位的需要。由此导入新课“千克和克”。 活动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让学生体验1千克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而用一系列活动体会1千克,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 先让学生学用弹簧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还让学生拎一拎几千克的物品,轮流谈感受。最后让两个学生称体重,其他学生估自己体重。以此化抽象为具象,强化了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活动三:认识“克”,感受1克。 克相对千克而言,没有那么直观,感觉也不会那么清晰。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小鸟重几千克?引起学生质疑:称不出来,需要更小的质量单位,从而导入“克”。

二:[2年级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4.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2买面包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5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面包,今天老师也带大家去买一次面包。 2、出示买面包的情境图,“你能从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买面包场景插图。让学生自由说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示: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54-8=46(个) (2)8 22=30(个) 46-22=24(个) 54-30=24(个)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三:[2年级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整百、整千数加减法2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2 教案示例课题: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把握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2.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的灵活性.3.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教 教案示例 课题: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的灵活性. 3.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把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1)13个十是多少? (2)25个百是多少? (3)5个千呢? (4)80里面有( )个十. 2.简答题. 700里面有( )个百. 130里面有( )个十. 4000里面有( )个千. 二、进行新课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一)学习例3. 1.出示①400 300= 思考:口算这道题可以怎么想?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解法: A.400是4个百,300是3个百,4个百加上3个百是7个百就是700. B.400加300等于几,因为4加3得7,所以400 300最后等于700. C.用笔算的方法,从个位加起,最后得700. 教师板书:400 300=700 想:4个百加3个百是7个百. 2.出示(2)700-300=400. 学生发言.可能会出现多种做法,教师均要给予肯定,非凡要肯定这种想法:因400 300=700,所以700-300=400. 3.出示(3) 2000 6000= 小组讨论.出现几种方法后,说出计算结果. 4.出示(4)9000-4000= 学生推理出:9个千减去4个千等于5个千 (二)学习例4 1.出示例4200 30= 230-30= 230-200= 学生可自由选择一道题向大家介绍快速口算的方法. 2.学生汇报: 200 300=2302个百加上3个十等于2个百3个十是230. 先减整十数 先减整百数 3.小结:几百几十减几十,可以用整十数先减去整十数再加整百数.也可以几百几十先减去整百数,再加上整十数. 4.练一练 200 4003000 60009000-7000 450-50 4500-40003400-400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80 50= 130-80= 130-50= 思考:这三道题怎样又正确又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80 50等于多少?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计算130-80和130-50这两道题时,可以看到减到想加法递推. 因为80 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80就等于50.或因为80 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50就等于80 2.出示:900 600=1500-600= 师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3.练一练 70 50=400 600=800 900=

四:[2年级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关于9的除法应用题1


关于9的除法应用题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把握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2.能熟练地解答除法应用题.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把握解题思路教学难点分析比较除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具学具预备投影和投影片(电脑)、纸条、小黑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把握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2.能熟练地解答除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把握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分析比较除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学具预备 投影和投影片(电脑)、纸条、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根据下面乘法算式,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 (2)引导学生想 ①三()十八或()六十八 ②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 ③18里有几个6 ④18是6的几倍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哪几种除法应用题(可举例说明)教师板书: (1)平均分 (2)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这三种类型的应用题,我们都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引导学生明确都用除法计算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除法应用题. 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 2.投影出示(或电脑显示):18筐白菜.同时出示例5 (1)食堂运来18筐白菜,平均分3天吃,天天吃几筐? (2)食堂运来18筐白菜,天天吃6筐,可以吃几天? (3)食堂运来18筐白菜,9筐萝卜.白菜的筐数是萝卜的几倍?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们知道了什么?(教师巡视,并关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启发学生汇报: 第(1)题讲的是把18筐白菜,平均分成3天吃,求天天吃几筐,就是把18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 (筐) 第(2)题已知18筐白菜,天天吃6筐,可以几天吃,也就是18筐里有几个8筐,就是几天吃完,用 (天) 第(3)题18筐白菜,9筐萝卜,白菜是萝卜的几倍?白菜和萝卜比较,18筐里有几个9筐,就是它的几倍,用 3.进一步引学生讨论:这三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 这三道题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第二个条件不同,所求的问题不同 这三道题都用除法计算 这三道题第1题数量关系是把18平均分成3份,求1份,用除法计算. 第2题是18筐里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 第3题是18筐里有几个9,就是9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条件和问题不同,数量关系不同,解答方法相同. 4.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 学校乒乓球队有24人,平均分成3组,___________?(口头提出问题,再解答) 学生讨论后,分组汇报.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89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