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作文 > 650字作文 > > 民族小报2篇

民族小报2篇

发布时间:2019-08-27 07:30:39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650字作文】

民族小报篇一:初中生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民族传统文化




初中生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是民族自觉和民族解放的必要精神条件。马克思在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创刊号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不仅对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对政治解放和人类的解放的关系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从一个新的视角,强调了犹太人解放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阐述了民族精神在民族解放中的作用。他指出:“一个刚刚开始解放自己,粉碎自己各种成员之间的一切障碍、建立政治共同体的民族,怎能郑重宣布和他人以及和这个共同体隔绝的自私人的权利(1791年‘宪法’)。后来,当只有伟大的英勇的自我牺牲精神才能拯救民族、因而迫切需要这种自我牺牲精神的时候,当市民社会的一切利益必然要被牺牲掉、利己主义应当作为一种罪行受到惩罚的时候,居然再一次宣布了这种权利(1793年‘人权宣言’)。”3这里的“自我牺牲精神”就是指民族精神。初中生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性是指体现在特定民族文化类型中、并作为其基本内核而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特征,是对于特定民族的文化特征的最高层次的抽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是民族成员对于本民族和本体文化的自我认同、自我归属感,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族精神气质的意志和品质,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念、共同理想和思维方式的集中反映。一种民族精神与其他民族精神相比较而显示出不可替代的独特的规定性,体现着不同民族的精神特征的不可通约性,因为不同的民族各自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生存方式,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创造,构成了民族性的历史基础。没有民族的存在,就没有民族精神的存在。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指出“还必须注意到结合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精神形态上的特点。各个民族之所以不同,不仅在于他们的生活条件不同,而且在于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不同。”’人们常说的美国民族精神、英国民族精神、法国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等都表现出了民族精神的民族性差异。初中生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历程中一脉相承的精神特征或思想意识,是在民族的延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断丰富、日趋成熟的精神,它总是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血脉相连,是民族文化传统不断积淀和升华的产物。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与该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地进行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从事创造,文化精神的创造也是如此。任何特定的民族精神,“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2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都是对上一时代的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形态下民族精神所具有的共同性的一面,则是继承性的依据。例如,近代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对古代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当代的中华民族精神又是对近代、现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初中生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民族小报篇二:议论文素材:维护民族团结的事例2篇


议论文素材:维护民族团结的事例2篇
张骞
张骞, 汉中 城固人。他是一个意志力极强、办事灵活而又胸怀坦荡、善于待人处事的人。他出使中途即被匈奴截留下来,在匈奴生活十多年,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 匈奴单于 硬叫他娶当地人作妻,已经生了 儿子 ,也没有动摇他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机会。
张骞终于找到机会率领部属逃离了 匈奴 。他们向西急行几十天,越过葱岭,到了大宛(今 乌兹别克共和国 境内)。由大宛介绍,又通过 康居 (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大夏在今 阿姆河 流域。张骞这才找到了大月氏。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行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在 伊犁河 畔受到 乌孙 的攻击,又一次向西远徙。乌孙,63万人,也是个“行国”,曾在敦煌一带游牧,受过大月氏的攻击。 后来 匈奴支持乌孙远袭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迁到 阿姆 河畔,而乌孙却在伊犁河留住下来。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还由于这里土地肥沃,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 长安 。
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 堂邑父 两个人回来。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 中亚 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张骞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这就是《 汉书·西域传 》资料的最初来源。之后,由于张骞随 卫青 出征立功,“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被武帝封为“博望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这时,汉朝业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积极进行武帝时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几年来汉武帝多次向张骞询问大夏等地情况,张骞着重介绍了乌孙到伊犁河畔后已经与匈奴发生矛盾的具体情况,建议招乌 孙东 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这就是“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同时,张骞也着重提出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这些 意见 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
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到了乌孙,游说乌孙 王东 返,没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 身毒 (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 中国 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到汉朝后,拜为大行令,第二年死去。他死后,汉同西域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乌孙王以良马千匹为聘礼向汉求和亲,武帝把 江都公主 细君嫁给乌孙王。细君死后,汉又以楚王戊孙女 解忧公主 嫁给乌孙王。解忧的侍者冯镣深知诗文事理,做为公主使者常持汉节行赏赐于诸国,深得尊敬和信任,被称为 冯夫人 。由于她的活动,巩固和发展了汉同乌孙的关系。神爵三年(公元前60年),匈奴内部分裂,日逐王先贤掸率人降汉,匈奴对西域的控制瓦解。 汉宣帝 任命卫司马郑吉为 西域都护 ,驻守在乌垒城(今新疆轮 台东 ),这是汉朝在葱岭以东,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设置行政机构的开端。
匈奴 奴隶主 对西域各族人民的剥削、压迫是极其残酷的。西汉的 封建制度 ,较之匈奴的奴隶制度要先进得多。因此,新疆境内的各族人民都希望摆脱匈奴贵族的压迫,接受西汉的统治。西汉政府在那里设置常驻的官员,派去士卒屯田,并设校尉统领,保护屯田,使汉族人民同新疆各族人民的交往更加密切了。
民族团结大爱擎起“维汉一家”
宋柏艳,今年43岁。22年前,大学刚毕业,为了心中的爱,随丈夫买买提·伊明,从祖国最东边的哈尔滨,奔赴祖国最西边的偏远乡村—新疆于田县兰干乡安家落户。由于宋柏艳的出色表现,再经过层层考验,被地委特批在于田县兰干乡小学任教。十几年来,她在“双语”教学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树立了维护民族团结的“标杆”,她用真挚的爱情抒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民族团结赞歌,用无私的爱把民族团结升华到新境界,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县各族群众的充分认可和一致好评,连续几年被评为地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1990年,“缘分”让宋柏燕和她的丈夫买买提·依明相识并相恋。买买提·依明是一个当过兵的人,在当兵期间,他积极上进,学会了汉语,而且说话坦诚、幽默,是个头脑非常灵活的人。1986年有经济头脑的买买提·依明到哈尔滨做葡萄干生意,和宋柏艳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缘分一直伴随着宋柏艳度过了二十二个春夏秋冬,在新疆这片热土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那是1991年3月9日,天气阴沉,行人都蒙着面纱,风沙弥漫,宋柏艳跟随她的丈夫买买提·依明,经过漫长的旅途,一路颠簸,千里迢迢来到了和田。为了献上儿媳的一片心意,打算给艾加汗妈妈送上一块最好的丝绸,及他的兄弟姐妹和孩子们带些礼物,决定在和田呆上一天。没想到就这么一天,却让买买提·依明再也没能见到日思夜想的妈妈。当宋柏艳和她丈夫知道这个噩耗后,赶紧赶往买买提·依明家里,可是买买提·依明的母亲却永远地埋在了地下!没能见上慈祥母亲最后一面是这对新人最大的遗憾!
宋柏艳和买买提·依明不是同一个民族但却组建成了一个家庭,这成了维吾尔乡亲经常讨论的话题,针对这对新人的闲言碎语不断增多,这时让宋柏艳感觉到压力很大,但在这时,她的丈夫买买提·依明却一个人默默地扛着。宋柏艳和买买提·依明彼此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谁都不愿提起这个问题。买买提·依明笑着对宋柏艳说,脚上的鞋穿得舒服不舒服自己心里最清楚,不必想那么多。他还对宋柏艳唱起了汉语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样的安慰,抹去了宋柏艳的担忧。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宋柏艳的“不习惯”也越来越多,天啊!喝涝坎水,点油灯,想都没想到,中国还有这么落后的地方,面对一系列的困难、窘况,宋柏艳病倒了,但是,买买提·依明总是搞点新鲜吃的、说逗人的话,想法设法让宋柏艳高兴。在这个偏僻、落后的西北沙漠小村,语言的障碍,恶劣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几乎让宋柏艳感觉像掉进了深渊一般。周围封闭的村民排斥、歧视的目光看着宋柏艳,宋柏艳的精神快崩溃了,这时,宋柏艳突然想起了她的母亲,宋柏艳下定决心要像母亲一样坚强,用“青松傲雪”的风格来激励自己,于是宋柏艳顽强地生活了下来。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宋柏艳没有回老家,是“爱”创造了奇迹,把宋柏艳留在了新疆。
1996年,经地委特批,宋柏艳被分到兰干乡小学担任双语班班主任,兼任语文老师。从此,在她的教师生涯中“奉献全部的爱”成为她的从教目标。十几年来,基本放弃休息日坚持给孩子补课,希望自己的学生茁壮成长,考上好的大学。
十几年的艰苦生活,宋柏艳不但没屈服,反而更加坚强,因为宋柏艳对自己说过人要活就要活的有尊严。
付出总有回报,2001年、2008年,被地区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也先后被县评为民族团结模范个人5次,连续6年评为优秀双语教师;宋柏艳选为县政协委员,她的丈夫买买提·依明被选为自治区人民代表,县政协代表;通过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他们一家被评为县科技致富示范户、五好文明家庭、葡萄营销示范大户。
教育工作,是阳光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宋柏艳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乐观向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民族教育事业。为了工作,为了民族团结,宋柏艳做到了无私奉献,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默默地付出。
有人问他,你这样做值得吗,她只是微笑的回答:“我觉得这样挺快乐,没有了这些孩子,离开了乡亲们,反而感觉到不自在。”一句朴实话语,道出了宋柏艳和乡亲们之间的感情,道出了与学生之间的友情,是“爱”把宋柏艳和维吾尔族乡亲紧紧拴在了一起;是“爱”让宋柏艳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是爱把“民族之情”变得更加血浓于水!
让我们秉承“宋柏艳精神”,把她的那种无私奉献、博爱无疆,把她那种视各民族为一家的精神,播撒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推动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8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