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作文 > 800字作文 > > 运动会新闻报道4篇

运动会新闻报道4篇

发布时间:2020-03-26 07:05:48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800字作文】

运动会新闻报道篇(1):学校运动会的新闻稿_运动会作文800字


在这秋高气爽的九月里,我们迎着秋日的阳光,伴随着收获的季节,迎来了欢快精彩的校运动会。
一大早,全校师生就来到了运动场,他们有的安排场地,有的整理服装,有的安放运动器材,忙得不亦乐乎,原本寂静的赛场一下子热闹起来。
随着宣布运动会正式开始,各班队伍依次入场。此时进行曲骤然响起,一个又一个班级排着整齐的队形,大踏步向主席台走来。他们个个衣着鲜艳,面带笑容,昂首阔步,展示出青年特有的朝气与活力。
当大会宣布运动比赛正式开始,整个赛场顿时沸腾起来,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你看那径赛场上的运动员,一个个如矫兔般飞离起点,像利箭般冲向终点,引得在场的观众兴奋不已。不论选手是否获得第一,他们都会得到观众的赞美和鼓励。因为在观众的心中,这些运动员都发挥出了不屈不挠,顽强拚搏的体育精神,他们是运动场上的英雄,是贸易学校的“刘翔”。女子800米和男子1500米是考验选手体力和毅力的项目。它虽然不如短跑那样让人兴奋,令人激动,但是绝对比短跑更加让人感动。在比赛中,选手要面临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心理上的考验。参加这个项目的运动员真正体现了努力拚搏,永不服输的运动精神,它给我们的感受远比成绩要丰富的多。
再看那田赛场上的运动员,也个个摩拳擦掌,毫不示弱。跳高跳远的运动员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拼尽全力,即使失败也毫不放弃。他们面对目标跨出坚定的步伐,跳了一次又一次。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是个人的巨大财富,更是将来能够走得更高更远的稳固基石。参加铅球比赛的选手互相竞争,成绩越投越远。他们手中的铅球仿佛变成了一个个充满希望的许愿球,不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运动会展示学生青春风采,考验体能与心理的具体实践。它锻炼的是体力,激活的是生命,弘扬的是个性和青春活力,收获的是笑脸和精神风貌。所有选手在本届运动会上赛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发扬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在比赛中寻觅了更多的光彩和梦想,在比赛中创造了更多的美好和辉煌!

运动会新闻报道篇(2):新闻稿改写练习


原作:
现在,市民的素质在提高,乘坐公交车时,有序的上下车;给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让座等等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公交车司机的素质却让人堪忧。
10月8日下午,一辆9路车和一辆红色大众私家车在五四西路口,转向的时候,两辆车不慎碰撞到一起,张女士作为当事人向记者反映:当时司机立马推车门下车和私家车司机理论去了,却把我
们关在了车里,大概过了七八分钟,,下一辆9路车来时,司机才回来开门,并让我们下车坐下一辆车,在下车的过程中因为有些乘客下的慢了,司机还爆粗口,谩骂乘客下车慢,而且在去乘坐下一辆9路车时,又掏了一次钱。张女士说:“他们的失误却让我们让我们来承担,不仅耽误了大家上班上学的时间,而且还让我们多掏了车费,很不公平。”
像这样因为司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失误,但多让乘客掏车费的还不止一例,孙女士有一次在乘坐公交车时,车行到中途,突然停车,并让乘客都下车,另外去坐车,司机解释说:车没气了,要加天然气。还有的是因为车在半路坏了,而司机连解释都没有就让下车了。
而正在实习的张同学,向记者说了这样一个情况:在中午两点十分左右,24路公交车上人很多,大多是湟川二分校上学的学生,司机本应该在经过海湖路市场、海湖路、水校三站后到达湟川二分校,但实际上,司机却绕过了这三站直接去了湟川二分校。张同学说:“我第一次坐24路,不了解情况,我本应该在水校下车,但司机根本“不去”经过这一站,直接去了湟川二分校,为了上班不迟到,我不得不打车去上班。”而对此司机给出的理由是:海湖路堵车了!张同学说:“说堵车了,我也认了,但有一次我坐车,经过海湖路时,明明没有堵车,但是看到24路车直直地去了湟川二分校,这分明是偷懒嘛!”
对此,记者也专门观察了一下24路公交车,发现一般只是在下午两点十分左右那趟车是不按正常线路走的。记者乘坐这趟24路公交车时,也确实如张同学说的那样,司机会让在海湖路下车的乘客提前下车,然后直奔湟川二分校。
有的公交车司机因为车上的乘客太多,在本应该停的站却不停,而那些该下车的乘客却下不了车,被迫在下一站下车。
还有的因为人少也有状况,十一期间,去旅游的李女士要去西宁西站坐火车,李女士反映:当时车上人挺少,大多都是在终点站火车西站下车,一路上,公交车速度飞快,李女士说:“拐弯时差点把我甩出去,司机是把公交车当飞机开呢。”
其实在乘坐公交车时,能遇到各种奇怪的事情,有一个乘客反映:“我下车时,不小心脚被卡在门缝里,最后还是车上的乘客帮我把脚拉出来的,司机根本没管这事儿。”
针对这些状况,大多乘客的感受就是:司机服务不到位,没有责任意识。
乘客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大多选择了默默忍受。权利是自己的,作为乘客在必要时应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作为公交车的“掌权人”,司机是不是也应反省一下自己,多一些忍让,少一些急躁。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意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应该以人为本、服务群众,道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勿让公交车变成马路杀手。
修改稿:
9路、24路公交——市民心中几多忧
(本报讯)乘坐公交车出行,您遇到过撞车事故吗?您为司机的失误多掏过车费吗?甚至不到目的地就被要求下车或是到达目的地却不能下车呢?
10月8日下午,一辆9路车和一辆红色大众私家车在五四西路口,转向的时候,两辆车不慎碰撞到一起。
当事人张女士说:“当时司机立马推车门下车和私家车司机理论去了,却把我们关在了车里。大概过了七八分钟,下一辆9路车来时,司机才回来开门,并让我们下车坐下一辆车。在下车的过程中因为有些乘客下的慢了,司机还爆粗口,谩骂乘客下车慢,而且在去乘坐下一辆9路车时,又掏了一次钱”。
张女士还说:“他们的失误却让我们让我们来承担,不仅耽误了大家上班上学的时间,而且还让我们多掏了车费,很不公平。”
像这样因为司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失误,但多让乘客掏车费的还不止一例。孙女士有一次在乘坐公交车时,车行到中途,突然停车,并让乘客都下车,另外去坐车,司机解释说:“车没气了,要加天然气”。还有的是因为车在半路坏了,而司机连解释都没有就让下车了。
而正在实习的张同学,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在中午2:10左右,24路公交车上人很多,大多是湟川二分校上学的学生,司机本应该在经过海湖路市场、海湖路、水校三站后到达湟川二分校,但实际上,司机却绕过了这三站直接去了湟川二分校。张同学说:“我第一次坐24路,不了解情况,我本应该在水校下车,但司机根本“不去”经过这一站,直接去了湟川二分校,为了上班不迟到,我不得不打车去上班。”
而对此司机给出的理由是:海湖路堵车了!张同学说:“说堵车了,我也认了,但有一次我坐车,经过海湖路时,明明没有堵车,但是看到24路车直直地去了湟川二分校,这分明是偷懒嘛!”
对此,记者也专门观察了一下24路公交车,发现一般只是在下午2:10左右那趟车是不按正常线路走的。记者乘坐这趟24路公交车时,也确实如张同学说的那样,司机会让在海湖路下车的乘客提前下车,然后直奔湟川二分校。
有的公交车司机因为车上的乘客太多,在本应该停的站却不停,而那些该下车
的乘客却下不了车,被迫在下一站下车。
还有的因为人少也有状况,十一期间,去旅游的李女士要去西宁西站坐火车,李女士反映:当时车上人挺少,大多都是在终点站火车西站下车,一路上,公交车速度飞快,李女士说:“拐弯时差点把我甩出去,司机是把公交车当飞机开呢。”
其实在乘坐公交车时,能遇到各种奇怪的事情,有一个乘客反映:“我下车时,不小心脚被卡在门缝里,最后还是车上的乘客帮我把脚拉出来的,司机根本没管这事儿。”
修改意见:
1、新闻应当客观,在消息中记者不应发表议论。尤其是受众看了你写进报道中的当事者的态度倾向,能做出是非判断的情况下,记者的议论除了占用篇幅,没有任何作用;另外作品中记者最好隐身,不宜让记者的身影老是“挡在”事件和受众之间。
2、新闻应当公正,给双方说话的权利。但在你的稿件中没有采访司机。司机的错误做法可能也有他的难言之隐,可能来自于他的上级或公司的某些制度或要求。如果这样的稿件发出后,司机可能觉得不公平,所以你的采访还不深入、全面。
3、根据你报道的事件(受众生活中的常事),需要从导语上拉近与受众的感情关系。所以设计成他们常见的问题比较好。
2
原作: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2012年的新学期开始了,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09级新闻4班的同学步入了大三的下半学期,课程少了很多,但他们仿佛更忙碌了。
据记者了解到,该班40名同学中,已有12名确定考研,9名确定考公务员,其余同学也分别确定考教师资格证、秘书证等方向。
对于大多数同学选择考研的现象,记者采访了几位正准备考研的同学,对于他们考研的目的,一位将姓周的同学说:“她不是很满意现在的学校,再加上十分喜欢英语,希望可以将英语与新闻结合起来,于是将目标定位国际新闻。”而另一位同学则将高考失利的学校作为自己考研的院校,希望可以圆梦。
那么考研前辈们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呢?记者采访了今年已经被青岛大学研究生部录取的一位学姐,她说:“考研一定要确定好目标,稳抓稳打,持之以恒。”
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但应该确定目标,努力前行。不管是考研、考公务员还是考老师,都是这样。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修改稿:
就业?考研?
——09新闻班12同学选后者
(本报讯)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09级新闻班12名同学决定以考研延缓“解题进程”。
一位姓周的同学说,她不是很满意现在的学校,再加上十分喜欢英语,希望可以将英语与新闻结合起来,于是将目标定位国际新闻。
另一位同学则将高考失利的学校作为自己考研的院校,希望可以圆梦。
今年已经被青岛大学研究生部录取的一位学姐说:“考研一定要确定好目标,稳抓稳打,持之以恒。”
该班40名同学中,近1/3确定考研,还有9名确定考公务员,其余同学也在就业前备考教师资格证、秘书证。
修改意见:
1、导语应当为全篇定音,而且新闻报道要求有角度,在导语中就要体现。你的导语似乎没有锁定在考研的报道上,而是班里同学在新学期的课程安排和他们忙碌了。这是情况简介不是新闻报道。
2、导语定位清晰后,主体部分需顺应导语角度展开事实(就考研同学展开,而不再对整个班级同学的毕业安排做简介),否则就会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之嫌,可将其放在最后作为背景。
3、我认为报道中有“消息价值”的材料不多,其他的都归于啰嗦话,删除以后照样可以表明事实而且更清楚;另外也暴露出采访不广泛深入的问题。
4、新闻报道需要准确。40个同学中的12位不代表“大多数同学选择考研的现象”。新闻语言不应流于随意。
5、为了使新闻更明快,需要使用“新闻跳笔”(不需要有段与段之间起承转合的交待)。
3
原作:
12年开学以来,09级气氛明显与过去两年半不太一样,课虽少了,可同学们似乎更加忙碌了。
据了解,在09新闻系34名女生中,目前,决定考研的已有12位同学、考公务员的有八位同学、考事业单位也有1位同学,另有其他同学考教师资格证或毕业后直接就业。当前,大部分同学都陷入了一种纠结与徘徊当中。
“刚开始觉得新闻专业很吸引我,但是现在不这么想,我希望考研能考到与外语有关的专业去”这是09级新闻学专业周佳佳的想法;“上的大学不太好,高考就使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所以不管是逃避还是想去更好的大学继续深造,我都觉得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研友如是说;“青海毕竟离家太远,还是想回家就业,可是,家乡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学生不计其数,就业竞争力可想而知,而更让人郁闷的是青海师大的出身是否被认可还是个未知数。考研或许很累,但是能够暂时缓解就业压力,而且能够继续深造并获得家人的认可,也是值得一搏的”这是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研友的初衷。当然,现阶段的研友中,有部分同学还在为是否考研而纠结,跟风考研的同学自然也不在少数。
“本来都已决定考研,可是家人帮我分析了一下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而且前提是要考上研,我不想搞研究,只是想获得高一点儿的学历以更好就业,所以我果断的放弃了考研路,转战考公务员,以后在工作中,再考个电大研究生就好,不但工作稳定了而且学历也可轻松获得。”来自山东的黑迪说;同样来自山东的张晨,也是系里唯一一位考事业单位的同学,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说,“事业单位工作稳定、待遇好,而且回家可以找到更好的归宿”。两位同学的初衷极好地集中了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同学的心思。当然有的同学是被家里人要求,“家里人希望我考公务员,我也在纠结而且对毕业后的安排很迷惑,所以先采纳家人的意见了”来自新疆的张宁宁如是说道。
2013考研,已经时间不多了,同学们忙着搜集学校资料,确定考研方向,埋头准备考研英语、政治等等。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很多用人单位往往会选择高学历或者“211”“985”学校的应聘者,迫使我们不得不考研。考研、考公务员的学生们都在积极备战,可是学生对这方面的了解真的太少,作为考研大军中的一员,我们迫切的希望有人能给我们提出些恳切的建议,以使我们更好地确定考研目标,避免考研误区。
修改稿:
为找“归宿”新闻毕业生各自奔忙
(本报讯)新学期一开始,09级新闻系学生开始忙起来。课程虽比前几学期少了,但面临毕业,人人都为将来的“归宿”做起了准备。
34名女生中,目前,决定考研的已有12位同学。
“刚开始觉得新闻专业很吸引我,但是现在不这么想,我希望考研能考到与外语有关的专业去”这是09级新闻学专业周佳佳的想法。
“上的大学不太好,高考就使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所以不管是逃避还是想去更好的大学继续深造,我都觉得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一位备考同学说;“青海毕竟离家太远,还是想回家就业,可是,家乡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学生不计其数,就业竞争力可想而知,而更让人郁闷的是青海师大的出身是否被认可还是个未知数。
“考研或许很累,但是能够暂时缓解就业压力,而且能够继续深造并获得家人的认可,也是值得一搏的”几个研友说。
班级中有部分同学还在为是否考研而纠结,跟风考研的同学自然也不在少数。2013考研,已经时间不多了,同学们忙着搜集学校资料,确定考研方向,埋头准备考研英语、政治等等。
“本来都已决定考研,可是家人帮我分析了一下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而且前提是要考上研,我不想搞研究,只是想获得高一点儿的学历以更好就业,所以我果断的放弃了考研路,转战考公务员,以后在工作中,再考个电大研究生就好,不但工作稳定了而且学历也可轻松获得。”来自山东的黑迪说。
同样来自山东的张晨,也是系里唯一一位考事业单位的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事业单位工作稳定、待遇好,而且回家可以找到更好的归宿”。
当然有的同学是被家里人要求,“家里人希望我考公务员,我也在纠结而且对毕业后的安排很迷惑,所以先采纳家人的意见了”来自新疆的张宁宁如是说道。
修改意见:
1、导语应当简要突出报道重点,而不是班里同学在新学期的课程安排和他们忙碌了。这是情况简介不是新闻报道。
2、主体部分需依据导语详细展开事实。本篇就考研同学儒生考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同学展开,并且安排成横式结构。
3、采访不广泛不深入。例如为什么不采访男同学?为什么有的同学考研想换专业。对于考研后的结果会怎样处理?等等
4、需要使用“跳笔”令新闻简洁易读
4
原作:
2010年3月北京一位七旬老人用自己三万元的积蓄建了一座胶囊公寓,此公寓专门为解决刚毕业大学生过渡房问题而建。老人认为很多大学生目前还承受不起过高的房价,如果他们交了房租那么一个月的温饱就会有问题。
胶囊公寓是日本新近的一种房屋建造模式,在日本它首先应用于旅馆。胶囊公寓占地面积小,每间不到两平方米,可躺可坐、可看电视可上网,而且租金低廉,每月150——250元,在日本很受欢迎。但是当老人贴出招租启示后前来观看的人很多却没有租住的。
据调查在北京租一间普通的房子月租是600——800元,而目前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找到工作的不到70%,这70%中能拿到高薪的不到10%,大多数人的工资在1000元左右。也就是说很多大学生在支付了每个月的房租后他们本月的开支将所剩无几。那么为什么在如此拮据的经济状况下大学生还是不选择入住胶囊公寓呢?记者在采访时他们这样回答:胶囊公寓空间太狭小,躺在里面感觉很压抑。面对这样的拒绝老人还是很乐观,他表示自己的退休金还可以支撑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他仍旧欢迎有意者前来试住。
把大学生的月收入和普通房屋的租金做一比较,很明显的房价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和企业给大学生的建议是不要眼高手低,不要嫌工资低要注重锻炼能力和经验的获取。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是,国家和企业再提这项建议的时候忘了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然而,当有人主动解决了这个问题时,大学生为什么又不愿意接受呢?我想,大学生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胶囊公寓,因为这只是暂时的过渡方案,等到自己的收入状况改善后他们就可以搬走。
感谢老人为大学生的着想,希望我们的政府、企业从大学生的实际考虑一下在制定就业政策,希望我们的大学生为自己做出长远的规划。
修改意见:
你的文章是基于新闻报道有感而发的评论性文章,你所关注的焦点很有现实性,但你的评论未免流于随意。想写好评论不仅要论点明确还需要论理有高度。你应该查找收纳相关论题的一些理论依据或数据来说理,而不单单是感谢老人及呼吁政府的措施。如果理论支持到位这种呼吁和感谢才有力,否则只是空洞地叫喊了。

运动会新闻报道篇(3):关于拐卖儿童的问题

本文关键字:新闻(1)

关于拐卖儿童的问题
现在的人贩子越来越多,而有些家长却依旧不以为意,觉得关于这些的报导不过是记者胡乱写的,实则这些虽说不完全是真的,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孩子的性命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提防着点,不要让人贩子钻了空。
1.孩子沦落为乞讨工具
先说说那些街头的乞丐吧。其实那些乞丐都是一个团体的,他们用人们的怜悯之心,借以骗取大量的钱财。新闻上称之为“职业乞丐”。当然也可能有真正是因为生活所迫而去乞讨的。但其实这两种是可以区分的。真正为生活所迫而去乞讨的人,你无论是给他们衣物,钱财,或者是食物,他们都会要,而职业乞丐只要钱财。
当然,我在这里重点要提的是那些,身体上有着各种各样残疾的乞丐小孩。其实他们中大部分是原先普通人家的幸福小孩,然而却因为父母的不留心,而被人贩子拐卖后,打断双腿,或者割掉舌头等等,然后丢到街上去乞讨,渐渐沦落为他们的乞讨工具。如果他们乞讨的钱财不多,还会被“管事”的打个半残。
读到这的你是不是心里开始发慌了呢?所以啊,凡事多提防点吧。尤其是不要让孩子在晚上的时候单独出去游玩太晚,也不要让孩子去那些人烟稀少的地方。甚至是平常到大街上逛的时候,也要小心点,因为现在的人贩子越来越大胆了。
2.人贩子日益胆大包天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说是人贩子现在经常出没在学校附近,甚至是学校的大门口。放学的时候,他们会开一辆奥迪等在门口,然后谎称是来接孩子的,然后趁其不备就把孩子丢上车了。甚至还有的人贩子直接不和你说一声,就直接把你掳走了。新闻的最后说到,目前已经有十多个孩子已经遇难了,被发现的时候,他们身上的所有器官都没了,尸体被随意抛弃在荒野里。
读完这则新闻后,我留意了学校门口的车辆,的确发现了有很多的奥迪车停在门口。我不禁冒汗,原来他们还没有落网,我提心吊胆了许久。那些人贩子简直丧心病狂!竟然如此变态!家长一定要多加小心啊。
3.迷药
现在街上有很多派发杂志的人。而杂志的后面一般有很多的笑话,小孩比较单纯,就会接过来看。然而这时候危险就来了。有些狡猾的人贩子会把迷药涂在杂志的封面上,你一触碰到,就会立马昏过去,然后那些人贩子就会趁机把你掳走。所以,街上的杂志能不拿就不拿。做家长的也要多加督促一下孩子。
那些假装是父母朋友或者亲戚的人贩子,然后把他们带走的就更不用说了。还有的人贩子不知用了什么迷幻术迷失孩子的心智,然后控制他们去乞讨。有些人贩子掳走他们,不单单只是让他们去乞讨。有的甚至是把他们解剖了,然后割下他们的器官拿去卖了换钱。
总之,还是那句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无论那些关于拐卖儿童的新闻报道是否属实,我们都要留意一下,毕竟,孩子的性命是至关重要的。
文章来源:99作文网 https://www.99zuowen.com
个人转载本站作文,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看了这篇文章的人还看了:
关于拐卖儿童的问题
论食品安全问题_食品安全作文450字
众星无奈回应明星身份证照片泄露
到处都是小偷,你看懂了吗?
台风启德最新消息_台风启德实时路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事迹
公交车上防狼新招,小心了
“傻女人”的一辈子
这漫画谁看懂了吗?
逃跑的惩罚(漫画一则)
监狱里的那些事(漫画)
我们班的那些无聊的女生





运动会新闻报道篇(4):《狂人日记》读后感3000字


《狂人日记》读后感3000字
初读《狂人日记》,觉得作者鲁迅先生似乎在说梦话,内容凌乱近似无逻辑,于是,写这篇读后感,也从“梦”开始。
“狂人”近于“疯”,在做着“恶梦”,在境象中充满了青面獠牙的家伙,黑暗阴森的笑,古怪的语句。却借着“疯”,把带着愤怒、惊恐的鞭子一下子打到了隐痛之处,充满了内在的紧张。每个人都睁着眼睛说谎话,互相深疑,都想控制别人,却都无力超越他人,因而斤斤计较着。“狂人”被道得“疯狂”了,从而说出一堆真话。
都说是“揭露传统封建礼教的丑恶”,但,何以惟有此篇有如此之名声?抛舍某领袖对于鲁迅先生强加的评价以及历来的噪音,让我们关注文本。
最让我眼前一亮并感到好奇的,并非其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批判,而是:“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妹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十年以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据此,我想,鲁迅之所以不凡,其深刻的怀疑性以及随之而有的批判性,也许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引文中,他不但怀疑,批判了那些“吃人的人”以及“礼教”,连自身,他也怀疑,他也反思自己,他也肯直面事实,他也批判。
有这样一种说法:真理,首先应该是真相。尽管,从逻辑角度而言,此话似有语病,但其所指,我已明白。古今能直面现实、勇敢说真话的人,有几个呢?博学如朱光潜、巴金、郭沫若,为了“活得好一点”,“安逸一点”,就唱着钢铁坦克极权的赞歌,畏首畏尾。鲁迅之所以能深刻、透彻看破迷雾,其求真之愿,实为大因由。因此,才有了这“反常”的“狂人”。
问题是,“反常”、“疯狂”、“梦呓”之后,怎么办?每天身处一个死寂的社会,每个人都认为你“傻”、“疯”、“狂”,而且,每天的生活,还得照样过,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缺一不可。年深月久,心灵能抵抗得住吗?“耗散理论”告诉人们,只有“系统的开放,才能让物质,信息等从无序走向有序。然而,如何能够坚守,不断进步突破局限,实乃大问题,毕竟,理论归理论,实际归实际。
必须注意的是,“狂人”身体复原后的“赴某地候补”。由激烈地反封建制度及其文化开始,后来被迫害致狂,留下“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的“日记二册”,最后,病愈,做官去了。也就是说,“狂人”抛弃“狂”时的思想和原则,选择了委曲求全,终究无法抵抗来自整个社会的“黑暗力量”,重新成为“奴隶”了。鲁迅为“狂人”安排了做官这个结局,实在是太清醒了。从“救救孩子”那既悲切又空洞的“呐喊”,联想到“狂人”愈后默默无闻地就范做官,可以感到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文化扭曲先行者人性,毒化他们灵魂的顽强而又可怕的力量,就可以看到极大多数尚无原创的强大的思想体系的改革者可悲的下场,比如康、梁,乃至正在写文章的我,都不过是“借助别人的武器来战斗”,罢了。
就个人经历而言,突破个人局限,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并且,充满偶然性。在我记忆中,有三次半偶然半个必然导致的突破。其中,最迅猛最明显的突破是从高一开始的。当时,年级有文学社,授课老师是年轻而充活活力的董晶晶先生。他为我开了一扇窗户,并且,因为我一向好阅读,当时遇此平台,当然要好好把握。于是,开始了相对大量而广泛的阅读。此外,当时促进我几乎全力投入文学的因素还有三个,一,我当时不堪功课成绩之重,理化生几乎让我绝望,一绝望就就得寻找精神寄托;二,当时我出任学习部部长,是学生杂志《星海扬帆》的主编,边学边用,学用互助;三,当时遇一志向与性情、爱好相投之人,每天玩着高强度的诗词背诵游戏以及文字游戏,快乐而充实。五大因素再加上一丁点上进心,方有了今天的我。但即使有过这样的心理历程与经验,也不能让我坚信我以后不会成为一个空虚无聊苟且偷生之辈。
行文至此,似若离题。
鲁迅先生对“娜拉走后,会怎样”提出了两种可能: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今天在此,幼稚地提出第三种可能:继续前进,因为“狂人”可能会喜欢上求真求知的快乐。
可是,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问题又会出现:随着发现、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人会变得怎样?我还小的时候,妈妈告诉我,地板脏。我求证过,当我赤着脚走上一天的地板,抬起来看,黑如煤炭。因而,“推论”得出,狗也是“脏”的,因此,一直怕狗,怕与它接触,尽管在理性上,深知“万物生而平等”,但情感上始终无法接受狗,称“狗”而非“犬”,足为证。同样,小时候看到新闻报道,是关于飞机失事的,由此,害怕乘坐飞机。尽管我知道,飞机失事的概率十分低。也许,知道得越多,限制越多,“无知者无畏”,也许,就是经这样的推理得出。但,我绝不会选择做“无知者”。9·11灾难发生之时,那些投入救人行动中的人,难道不知道危险吗?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我想,大概可以这样理解:真正决定了一个人走向的因素,主要是两个,一为常识,一为本能。本能也分两部分,一为“生理本能”,一为“继后天训练而成的属于自身的能力”,即对一事作出近乎条件反射的反应,视为“能力”或“本能”。“知道越多,限制越多”的原因,也许,正在于当我们知道的东西越多,经历越丰富,就越相信自己的经验,当新事物出现时,很难及时而准确地作出反应及判断。毕竟,人是很难超越自我经验而存在的。这,也许就是人类的大局限,大悖论,大悲哀所在!我由个人经验所得的“娜拉走后”第三种可能,即为证。
上帝又要发笑了。
可是,还有一堆问题。个人的经验既是人的丰富认知与判断力建立之源,也是人的局限性的根本,那么,是否意味着,最没有经验的时刻就是最没有束缚的时刻?或者说,童年时提出的问题,是否就是一生的局限的边界,所谓“救救孩子”?那么,人,穷尽一生,会有多大进步?人为何而生?
《狂人日记》读后感3000字
《狂人日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即“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主题:在思想上,《狂人日记》表达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鲁迅自述,《狂人日记》受到了果戈理同名小说和尼采思想的影响,但却“比果戈里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的渺茫”。《狂人日记》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揭露和批判是多层次逐步展开的:第一个层次是先从外部环境上揭示吃人的普遍性,进而通过狂人的联想,把历史和现实具体的肉体上的吃人,上升到了仁义道德等纲常名教吃人的更深的层次。第二个层次,从家庭内部着眼,来透视封建礼教所依存的基础――家族制度的罪恶。“大哥”的意象就是家族制度的象征。“大哥”并不是有意的迫害狂人,但是他所遵奉的礼教制度观念却决定了他必须要按照社会传统的意志来消灭狂人的叛逆意识,所以也参与到了吃人的行列中。第三个层次,通过狂人的自我反省,把封建纲常名教“吃人”的含义引向了深广:狂人也被纲常名教毒害而成了吃人者。尤其是狂人所说的“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显然不仅是狂人自身,而且是代指处在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控制之下的“中国人”,作品由此完成了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最深层次的揭露和批判。
《狂人日记》在表现“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如狂人面对因循数千年之久的传统思想,大胆地提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质疑,这集中体现了大胆怀疑和否定一切的五四时代精神;狂人还面对面地向吃人者发出了警告:“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狂人还渴望将来有不再吃人的更高级的“真人”出现,这表现了一种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朦胧理想。最后,狂人期望未来、瞩目下一代,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这更是一种向封建主义抗争的号召,同时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条变革社会的途径。
《狂人日记》具有鲜明的现代特征,具体表现为省察历史与现实的理性精神,解剖自我灵魂的自审精神,以及关注生存和发展的忧患意识,远远超出了一般知识分子顾影自怜式的自慰,显示了“五四”时期思想启蒙的高度。
艺术成就:在艺术上,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狂人日记》之所以被称为是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除了其思想上的贡献外,还体现在艺术上的独特创造方面,具有独特的结构模式、表现手法和叙述视角,并成功地塑造了“狂人”的艺术形象。首先,在结构上,采用日记体,借鉴西方横截面式结构,按照狂人的病情和意识的流动来组织小说,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故事情节的结构方式(线性叙事方式)。其次,在艺术表现上,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这主要是通过狂人这个特殊的艺术形象来实现的。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一方面,从文本叙述的表层来看,狂人的确是一个“迫害狂患者”,作家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准确入微地写出了狂人的精神病态:思维逻辑混乱,心理变态等,甚至可以经得起精神病理学者的检查;另一方面,作者巧妙地在狂人的疯话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象征、隐喻的手法和汉语的多义性,一语双关地寄寓了读者完全能够领略的战斗的深意;巧妙地在狂人的周围环境、氛围、人物关系中融入了极精彩的象征性描画,这就使读者所感受到的狂人,在内在的精神上,成了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觉者,一个反封建的启蒙斗士。可以说,现实主义方法构成了小说的骨架和血肉,象征主义方法构成了小说的灵魂,二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第三,在叙述视角上,《狂人日记》的“日记本文”部分采用的是白话,叙述者是白话文的第一人称“我”,“序言”部分采用的却是文言,叙述者是文言文的第一人称“余”,这样在文本中就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叙述者(“我”与“余”),形成了两重叙述和两重视角。文言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白话部分所反映出的寓意是对立的,白话部分表现的虽然是“狂人”的非正常的世界,却具有疯狂中的清醒,处处显示了对旧有秩序的反抗,是不正常中的正常;文言小序部分写狂人病好之后,已“赴某地候补去了”,成为了候补官员,表现的虽然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正常人”的世界,实际上却是正常中的不正常,表明反封建的战士已经向黑暗现实屈服,成了封建统治者的一员。这样,小说文本就具有了一种分裂性,对立的因素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形成了反讽的结构,表现出了鲁迅对现实的深刻怀疑和极度的绝望,表现出了“梦醒了却无路可走”的悲哀。第四,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蕴藉深厚的狂人的艺术形象。狂人是一个具有暗示性寄寓意义的形象,他身上同时存在着理性、非理性,启蒙、非启蒙的精神特征,他是被庸人社会宣布为疯子的觉醒者、受迫害者、见证者,和受到长久精神压抑的战士的形象,是在近现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觉醒了却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典型,象征的是近现代社会(晚清至民初)所有的壮志未酬的先觉善斗之士和反封建的先驱。《狂人日记》的整个情节发展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思想基础上的――知识者的觉醒程度和他在中国当时社会上的孤立程度是成正比例发展的,越觉醒就越孤立。“狂人”越是深刻地感到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越是极力反抗这种礼教,周围的人越是把他看作是一个不值得理解和同情的“疯子”。“狂人”的命运深刻地体现了当时觉醒知识者的悲哀。
鲁迅明写的是狂人的狂态,实际上笔笔触动的都是读者思考时代、社会、人生真谛的心弦。狂人并不是一般的典型性格,他是象征性的,是整个五四时代先驱者愤激思潮的艺术象征,我们从狂人的日记中,感受到的是充满着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战取的一首气魄宏大、热情奔放的时代思潮交响乐。所以,它一经发表,www.99zuowen.com,就在思想界和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新潮》杂志著文称誉“疯子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带着孩子,跟着疯子走,――走向光明去”。
《狂人日记》读后感3000字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令人惊异的是,这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已经显示出极其成熟的特色,使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究其原因,除了鲁迅深厚的文学素养外,我们也无法不叹服于先生的天才。
下面,我将对《狂人日记》进行个人化的解读,其中自然有偏颇之处,然而作为一位读者,我想也可以有放肆一下的权力。
翻开《狂人日记》,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这个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过“常人视角”叙述出来的:狂人发病枣旁人侧目枣家人延医救治枣狂人复原。这一层的意思凡识字者均可以解读出来,因为在小说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
通过常人视角,我们可以合理地解释狂人眼中他人对其的“迫害行为”。比如小说的第一节中狂人记道: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因为得知狂人发了狂,因此大家对他有些害怕,并且议论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里,却认定是大家谋划好了,要害了他了。
再如,狂人的大哥请了医生来给狂人诊治,开了药,嘱咐大哥赶快给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里,却是这样的情形:
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有了这些描写,于是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由于脑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医生的治疗年轻人的疯病治愈了,重新进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赴某地候补矣)。我们所看到的“狂人日记”就是这样一个医学上的病例的记载。由于鲁迅曾经学习过医学,并且护理过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这份“狂人日记”模拟得十分真切、详尽。
以上是对《狂人日记》的第一层解读,然而大多数人都可以很轻易地透过病例的假象,看到鲁迅以象征的形式对封建传统所进行的批判枣在这里,我将它作为我的第二层解读,即狂人“狂行下的表层批判”。
当我们以“狂人视角”对作者笔下的世界进行关照时,我们就开始了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传统”杀人、吃人的罪恶枣周围人无法容纳清醒者开始对他进行迫害:加之“疯”的罪名枣狂人重新屈服于恶势力,同流合污(或被吃)。
这是在《狂人日记》发表的当时和以后,大多数评论者所解读出来的共同结果。在这种解读中,出现了一个时代化的批判对象:“传统礼教”----这正是新文化运动着力批判的对象。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此为自己批判的焦点,是无可置疑的,而且也的确是鲁迅当时的创作目的,在作品中,也用狂人的自白清楚地昭示出来: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另外,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也曾表示《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正因为有了这种共同的解读,《狂人日记》才被作为“五四”启蒙运动的一个文学范本,通过它,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打起一面大旗:“救救孩子”!
然而一个文本在它被创作完成之后,便脱离了作者成为独立存在的事物,因此在不同的时代中,不同的读者将会有不同的解读出现。正如世纪末的今天,在我的眼中,《狂人日记》可以解读出的第三层意义:这就是狂人“对人类的深层批判”。
依然是通过“狂人视角”关照周围世界的真相:敢于对世界和人生做抽象思考的狂人,发现了人与人之间提防、倾轧、残杀,并且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扼止的恶性循环: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于是狂人呼吁人类和睦相处:
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头。
然而:
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绝望当中狂人呐喊、呻吟,发出“救救孩子……”的绝望之音。
对人类整体的批判也许并非鲁迅创作时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却具有广阔的共时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决不仅止于五四前的中国国民而可以延伸到整个人类;其批判所指的人类劣根性也不是仅仅消灭“封建文化制度”并可以根除----也许它本就是人类基因中根深蒂固的一个分子,永远无法消除,并将在最终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这征兆,我们在今天已经可以看出:可以将地球毁灭几千次的核武器、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的对地球的污染、因人类道德沦丧爆发出来无法治愈的世纪疾病“爱滋”……鲁迅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类的这种难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绝望,“救救孩子”的呼声之后才不是一个“感叹号”而是“省略号”。在他看来,这呼声俨然如将封闭在无法打破的铁屋子里的将死之人唤醒,使他们感到无法解脱的痛苦。
然而鲁迅始终是一位直面现实的勇士,即使他内心中已经感到绝望却仍然站起来进行绝望中的反抗。而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并非全部灭绝,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人在呼吁保护地球、建立绿色家园,有人在“以笔为旌”,寻找人类的终极价值……虽然这呼声十分微弱,但却令人看到了人类世界的最后曙光。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shubiji/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9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