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 热门搜索: 4级写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技巧 > > 写作经过4篇

写作经过4篇

发布时间:2020-05-27 07:04:45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写作技巧】

写作经过篇1:概括_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


概括_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回想刚才的梦境,我特别开心,我想,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就会梦想成真?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概括
[训练讲话]
“概括”一词的英文为 “generalization”,“普遍性”一词在英文为 “generality”。这两个词在英文中是同一语根,意味着“概括”与“普遍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概括”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一是指“简明扼要”。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概括是“在思想中从某类事物个别,少数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广到某类事物的全体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所以概括是形成普遍性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普遍性认识有可能是关于事物的表面特征的,也可能是关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比如“不长羽毛的,两脚动物”这是关于人的表面特征概括:“能借助于语言进行抽象思维,会劳动的动物”则是关于人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关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有助于我们形成事物的概念和规律性的认识,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关于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必须借助于抽象。所谓抽象,就是在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本身,以及事物的其他属性分离开来,并把本质特征提到首要的地位加以认识。例如,我们对人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从颜色上看,有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等等;从个头上看,有大个、小个、中等个等;从性别上看,有男人、女人等。这些都是关于人的个别属性。而各种人的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则是“能够借助于语言进行思维,会劳动”。把这一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叫做“抽象”,把这一特征推广到所有的“人”当中去,这就是关于人的本质特征的概括。 概括,根据所依据的材料的多少,可以分为整体性概括,外推性概括和典型性概括。整体性概括是在对某类事物所有个体的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这种概括正如《现代汉语词典》的义项之一所说的,是指把这类事物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要形成这种概括,必须借助于“完全归纳法。”所谓外推性概括,是指由某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广到某类全体事物都具有这种属性。典型性概括是依据对某类事物中的典型性事物的认识而上升为普遍性认识的概括。“外推性概括”和“典型性概括”需要借助于“不完全归纳法。”关于归纳法,下面将有专门介绍。 概括,根据思维材料的性质,又可以分为经验概括和理论概括。经验概括是对事实或感性认识材料的概括。比如对“中国女排经过奋勇拼搏,终于再次取得世界冠军”这一事实材料的概括,就是经验概括。理论概括是对理性认识材料的概括。例如恩格斯在把握当时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批判了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他所作的是最高层次的理论概括——哲学理论的概括。 概括所形成的认识,可以是关于事物性质的,也可以是关于事物之间关系的。比如“中国女排经过顽强拼搏,终于又一次获得世界冠军”这一事实材料,根据前一句话,我们可以把“顽强拼搏”这一特征推到“中国女排”所属的更大的“类”中,形成这样一些概括:中国运动健儿具有顽强拼搏精神;中国人具有顽强拼搏精神。这些都是关于事物性质的概括。“顽强拼搏”和“又一次获得世界冠军”这两个事实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根据这两个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可以形成这样一些概括:“经过顽强拼搏,可以取得成功”,“顽强的意志是成功之母。”这些就是关于事物之间关系的概括。关于事物性质和事物之间关系的概括,都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比如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可以概括出“事物必须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一次高考作文题为“树木、森林、气候”,其中树木和森林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木、森林和气候之间的关系,则可以概括为互为条件的关系。 对同一事实所作的概括,可以有高低不同的层次。概括的层次越高,就越具有理论色彩,但是也就越容易概括不当。 概括和综合都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而且在议论文写作中都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论点,形成文章的结论。但是从根本上看来,二者是有区别的。概括是通过分析、抽象,从某类个别对象具有某种特性,推广到某类的全体对象都具有这种特性,在概括过程中需要运动归纳法。概括的基础是事物之间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综合则是在分析、抽象的基础上,将所获得的对某一个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形成对该事物的更加深刻、完整的认识。综合的基础是事物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比如,我们对某个农村来的学生进行分析,认为他具有勤奋学习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农村来的学生都具有勤奋好学的特点,这便是“概括”。我们对这个农村来的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劳动等方面都进行了分析,最后形成这样的评价:这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勤奋刻苦、淳朴、踏实,这便是综合。在实际运用中,概括和综合可以交互为用。比如在综合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这个学生具有勤奋刻苦、淳朴踏实的特点。先经过概括,然后再进行综合,也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 概括时须注意如下三点: 第一,尽可能充分占有材料,做到“胸中有数”。概括的目的是形成普遍性的认识,占有的材料越充分,所形成的普遍性认识越可能具有正确性。在外推性概括和典型性概括中,我们往往没有掌握全部材料,但是必须对材料的质量和数量都能够做到“胸中有数”。例如有学生在大光明影剧院门口看到一个乞丐,那么有必要搞清楚:这样的事在我们的社会中到底有多少?是不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否则我们在概括时就可能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二,概括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概括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归纳法,从这个别事物的认识扩展到一般性认识,所形成的结论带有一定的或然性。要作出正确的概括,必须以理论演绎为指导。例如开普勒所以能在低谷所积累的大量天文观察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三条经验定律,是因为有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作为演绎的前提。达尔文所以能从多年研究的材料中概括出物种进化学说,是因为他有地质学家赖尔的地质演化学说作为演绎的前提。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个例子,那个同学如果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分清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就不会由于看见一个乞丐而形成错误的概括。有了理论指导,还可以使概括具有理论的深度。比如高考作文《读<画蛋>有感》一文,可以概括出苦练基本功、循序渐进、名师出高徒等论点。一个考生则概括出“观察、思考问题要全面”,这种概括既有新意,又有一定深度,这和该考生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是有关系的。 第三,概括是为了形成普遍性的认识,但是要尽量防止所形成的认识笼统浮泛。首先,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殊性,其次,要注意将结论加以必要的限制,比如1983年高考作文题是一道供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漫画。画面的内容是一个挖井找水的人,挖了好几口井,都没有找到水,结果便扬长而去。大多数考生往往只抓往这个人没有恒心,结果干不成整整这一特点,而没有注意到画面上清清楚楚地画着,每口没有挖到底的井下面都有水,而挖井的人所以没有坚持到底,根本原因是他认为“这里没有水”,把握住这一特点,论点的概括将会更为明确。否则,不加限制地强调干任何事都要有恒心,而不强调其前提条件——掌握准确情况,认准方向,立论便会有失偏颇。所以在把握特殊性的基础上,对概括中形成的认识加以准确的限制是非常重要的。对所形成的论点进行限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
比如:1.量的限制。要注意“个别”、“少数”、“一些”、“许多”、“多数”、“绝大多数”和“全体”等用语的区别。2.态度的限制。要注意“肯定”、“基本肯定”、“不完全肯定”、“可能”、“不能肯定”等用语的区别。其他还要注意时间、地点、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既追求尽可能广泛的普遍性,又要尽可能加以严密的限制,这就是概括中要遵循的思维的辩证法。
最后附带说一下,概括这种思维方法,除了在议论文写作中用于提炼论论,形成结论而外,在阅读教学中也常常使用,比如我们经常说“概括文章的主题”、“概括人物形象”等等。这里所说的“概括”,实际上是综合和概括的综合运用。比如我们概括《祝福》一文的主题,首先得了解故事的情节,这就是一个由综合到分析,再到综合的过程。其次,还得分析人物言语、行动、外貌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最后对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形成综合性的认识:祥林嫂具有勤劳、善良、淳朴的品质同时具有反抗精神,在封建礼教的摧残下,终于默默无声地死去了,于是我们作出这样的判断;祥林嫂是个反映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悲剧形象。这个判断中,已经带有“由个别推出一般”这种概括的性质了。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概括、提炼论点,可以从不同角度着眼,形成不同的论点,这一点在“中篇”中介绍如何提炼论点时再作介绍。
[例文评析]
也谈驴子的教训
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寓言,讲的是驴子的教训。 驴子背了盐过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那盐溶化了。驴子站起来时,感到身体轻了许多。驴子因祸得福,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走到这条河边的时候,认为再跌倒,可以同上次一样,于是便故意跌在水中。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驴子不但不能再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便淹死在河里。 驴子为什么会死于非命呢?有人认为驴子的致命伤在于它的经验,似乎经验是要不得的,是不可能运用的,因为事物是千差万别的。其实,这是不对的,驴子的致命伤不在于它的经验,而在于它没有正确对待经验,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驴子之死给人们什么教训呢?人们往往认为就是要反对经验主义,于是列举了经验主义的种种危害,以引起重视。这诚然是不错的,但是人们又往往重复经验主义错误,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像驴子没有科学地对待经验一样没有科学地对待驴子的教训,在总结驴子的教训,反对经验主义的同时,也在犯着经验主义的错误。 必须承认经验是重要的,它来自实践,是被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东西,具有真理性。经验之所以重要,还因为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事情不仅有异,而且有同。驴子如果第二次还是驮的盐,或是驮的其他任何溶于水的物质。那么它是完全可以运用它的经验而继续沾光的。 但是,经验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事物又具有特殊性,像盐溶于水,而棉花却吸水,在这方面刚好相反,因而当把运用于甲事物的经验套用于性质不同的乙事物时,成功就会变成失败,经验就会变成教训。真所谓逾越真理一步就是谬误。经验之所以具有局限性,还因为经验只是感性认识,尚未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尚未分析成功的真正原因,经验的适用条件和不适用条件。因而在运用中会有盲目性。 因此,要正确对待经验。
一、要重视经验及其作用,不要把驴子之死归咎于经验或运用经验。不要把运用经验一概斥之为经验主义。
二、要科学的总结经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既找出其中的普遍性,又有找出其中的特殊性,既找出适用条件,又找出其不适用条件。
三、要正确运用经验,在适用条件下运用,在不适用条件下不用,在特定条件下变通应用。
驴子不明这些道理,不管条件如何,盲目搬用经验,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盲目搬用是其表现,而不能科学的总结经验则是其根源。所以,要防止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其关键是正确总结经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
我们在学习时,老师讲了甲题,用了甲解法,第二次自己遇上乙题,也套用甲解法,结果就大错特错了。有的同学就说:“嗨,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今后可不能乱套了。”可是,他后来有时该套而不套,有时却不该套而乱套。因为他未进行理性升华,无法判断丙题,丁题能不能套。因为丙题与甲题虽有现象差别,但在某方面并无本质差异,犹如糖和盐,都溶于水,怎么能怕犯经验主义而不用经验呢?不该套就不能套,因为丁题和甲题表面相似,但在某个方面实质不同,如棉花和盐,在溶水吸水上不同。关键在于要分析在条件下不用甲方法,什么条件下用乙方法,要分析新题与哪题同,或者与哪题似同实异,与哪题似异实同,或者与哪题同中有异,与题异中有同。从而决定是套甲法不套乙法呢?还是套乙法不套甲法呢,或者兼用甲乙两法呢,或者是创造丙法。 错误地夸大事物的共性,乱套经验,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错误夸大事物个性,不用经验,这也是在对待驴子的教训问题上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驴子第二次驮的是棉花,刚好在溶水吸水上与盐异,如果它第二次驮的是糖,那么在这一点上异吗?因为驴子驮的东西的一次之异,而认为万物之异而没有同,岂不又是经验主义?岂不在反经验主义的同时又在犯经验主义? 所以不能肤浅地经验主义地总结驴子的教训,而要科学地总结它的教训——必须正确对待经验,将经验上升为理论。我想这才是驴子之死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教训。 这是一篇读后感。读后感写作中形成论点往往需要经过概括。文章否定了一种错误的概括:“有人认为驴子的致命伤在于它的经验……其实这是不对的”,形成一种正确的概括:“驴子的致命伤不在于它的经验,而在于它没有正确对待经验,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在正反对比中提出论点后,侧重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分析了经验的两面性,指出既要重视经验,又不可以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这反映了作者在形成论点(作出概括)时是接受了正确的理论指导的。所以概括出的论点也是正确的。
[思考和练习]
1.根据以下材料概括出两个观点,你认为哪个更妥当?
材料:国务院决定,今年起暂停实行夏时制。决定说,前几年学习国外的节能措施而实行的夏时制,确实在一些地区收到了节约照明用电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南北温差大,东西时差大,全国又统一执行北京时间,因而在另一些地区就收不到节电效果。加上实行夏时制给人民生活和铁路运输等行业的工作也确实带来了一些不便,因此决定从今年起,暂停实行夏时制。
观点一:夏时制属于盲目引进,中止夏时制是纠正盲目引进的错误。这件事告诉我们:办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周密考虑,慎重决策,否则会给四化建设带来恶劣后果。
观点二:进行四化建设,就允许大胆试验,成功的就坚持,不成功的就中止,这是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是传统在新时期的具体运用。
2.根据下列材料概括了四个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
材料:日本教育育木村久一披露了一则调查材料:美国康乃狄克州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在当地已繁衍了八代,他的儿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任大学教授,60多人当医生,80多人成为文学家。美国纽约州有个与爱德华同一时代的酒鬼兼赌徒马克斯·芒克,他的后代中,有300多人成为乞丐、流浪汉,7人因杀人被处死刑,63人犯过盗窃罪,因喝酒夭亡或成残废者达400余人。
观点一:人的禀赋有一定的遗传性。
观点二:美国是有钱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观点三:美国社会的所谓“自由”、“民主”、“平等”是虚伪的。 观点四:要重视环境影响、家庭教育。

写作经过篇2: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命题作文“人生的作业”导写及例文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命题作文“人生的作业”导写及例文
 
题目
著名导演张艺谋有一句名言:“人生在世,都有一份作业。”其实,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书写作业、创造精彩的过程……
请以“人生的作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点拨
这是一个典型的新型命题作文题,沿袭了以往的高考命题作文题的标准形式:提示语 命题 写作要求。
本文的命题是一个偏正短语。“作业”是中心词,规定了写作对象和内容;“人生”是修饰语,规定了写作范围。在这里,“作业”可以阐释为:人为了生存和生活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职责。从这个层面上理解“作业”的意义,才能确保审题立意的深度和广度,使命题具有较丰富的意味。“人生”可以解释为人的生存和生活,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可以写个体,也可以写群体。这个命题既具有明确的限制性,又具有较大自由的开放性。从表现对象方面看,就身份而言,命题可以写学生、工人、农民、战士、知识分子、领导干部等;就年龄而言,可以写儿童、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就人伦而言,可以写子女、姐妹、兄弟、同学、师生、战友、同僚、同仁、主仆、父母、夫妻、祖父母等。从表现内容方面看,则更为宽泛,需要联系具体的写作对象来说。笼统地讲,所谓“人生的作业”,就是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必须履行的职责,必须承担的责任,或者是为了生存和生活得更有质量,为之作出的种种努力和奋斗。
在文体选择方面,如选择议论文写作,要求能扣住内涵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鼓励从一个独到的角度切入,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如选择记叙文写作,可从一个小且巧的角度切入,叙写自己的经历或过程,进而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最易犯这样的错误:
1 把“人生的作业”当作一个无所不包的“筐”,把一些没有联系的内容生拉硬扯至文章中去,或者写了“人生”,但没有突出“作业”。
2 泛泛而谈“人生的作业”,既无新意,又无分析;或者写了一个简单的“作业”,未能彰显出“作业”的深层意蕴,仅仅根据词典意义解读“作业”。
3 简单演绎提示语,所写的均为正确的废话。
例文高考资源网
人生的作业
 
周日的中午,我吃完饭,匆匆看了一眼外婆。她正独自坐在院里盯着花儿发呆,想必又在想念逝去的外公。我原想走进院子陪陪她,可又想到了那一沓沓未完成的作业,于是便照应了一声:“外婆,我写作业了,有什么事儿就叫我。”随后,又折回房间,继续在作业中“战天斗地”。
正为一道数学题纠结的时候,却听见了敲门声,一看是外婆。她说道:“丫头,我出去透透气。”想到外婆快九十岁了,平时很少一个人出去,我有些不放心:“外婆,您就在院子里走走,要不然爸妈会担心的。”“不碍事,我就在小区里转转,以前和你外公一块儿能走到城南呢!”我看到外婆的眼眸里闪过一抹伤痛,又带有一丝恳求的神情,只好妥协:“那您别走远了。”外婆连声应着,笑着出门了。而我,又埋进了满书桌的作业里。高考资源网
写完作业,伸了个懒腰,抬头看到时钟都五点了。两点、三点、四点、五点!都四个小时了,外婆怎么还没回来!我赶紧拿起钥匙,忐忑不安地出了门。
在小区里焦急地走着,四处张望,眼光扫过每一张老人的脸,却不见外婆。“唉,怎么办?要不是作业太多,也不会让外婆一个人出门呀!”我惊慌失措,懊悔不已。
忽然,我瞥到了桥上一抹熟悉的身影。我眯起眼睛使劲地扫描,果然是外婆。有些佝偻的背,一根外公生前常用的拐杖支撑着有些颤抖的双腿,她慢慢走近了。她那模糊的身影竟与外公有些重合,我拭去眼中的水雾,小跑上前去搀扶她。外婆看到我很惊喜,举起手里的糖葫芦:“看,丫头,你最喜欢的。”看着鲜艳欲滴的红糖汁缓缓流下,我努力扬了扬有些僵硬的嘴角,接过糖葫芦就咬了一口:“真甜!”外婆笑得开了花。红糖化开了,嘴里却有一股从未有过的酸,酸过心里,酸到鼻头,酸得我只想掉眼泪。
扶着外婆,她渐渐把重量倚在我的胳臂上。我很开心能成为外婆的又一根“拐杖”,紧紧地握着她有些粗糙、枯瘦却温暖的手,让我蓦然感到了一股责任。我掏出面巾纸给外婆擦去汗渍。“丫头真好。”她悄悄握紧我的手。在她有些温润的眼里,闪烁着欣慰、信任、感动……我有些不好意思了,红着脸转过头看着迎风舞动的杨柳……不知不觉中,我的身板挺得更直,更有劲儿了,让外婆放心地依靠着。
我相信,照顾好外婆,就是给在天堂的外公最好的安慰吧!
从那以后,就算有再多的作业,我也会抽时间和外婆聊聊天,谈谈心。
照顾好深爱着我的家人,承担一份责任,不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容不得出错的一份作业吗?
考场点评本文被评为66分(满分70分)。在这篇记叙文中,作者巧妙地采用了明暗线交汇的“双线”结构,以艺术的形式,呈现了“作业”的双重意蕴:表面上指的是学习的任务,本质上却是指一种爱护家人的责任。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精彩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的心理刻画为本文增辉不少,使本文既具有情韵,又有理趣,是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

写作经过篇3:议论文写作方法篇:因果分析法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 因果分析
蒋念祖
  [训练讲话]  物质世界是一个无限复杂、互相联系与互相依赖的统一整体。一个或一些现象的产生,会引起另一个或另一些现象的产生,前一个或一些现象的原因。后一个或一些现象就是前一个或一些现象的结果。例如给一个电炉通电,电炉通电是电炉发热的原因,而电炉发热则是电炉通电的结果。因果联系是事物发展的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同一个现象可能既是原因,又是结果。对于后于它的某个现象,它是原因:但是对于先于它的某个现象,它又是结果。比如,电炉发热是通电的结果,但是电炉发热又是使电炉上一壶水沸腾的原因。因果联系是普通存在的,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中,都存在着因果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因果联系又是一种必然的联系,当原因存在时,结果必然会产生。  因果分析就是在被研究对象的先行情况中,把作为事物原因的现象和其他非原因的现象区别开来,或者在被研究对象的后行情况中,把作为结果的现象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可见因果分析可以分为原因分析和结果分析两类。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认识活动的重要内容。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宁可找一个因果的解释,不愿获得一个波斯王位。”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因果分析的重要性。  在议论文写作中,因果分析有着广泛的应用。1.原因分析,结果分析为主体,可以构成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大多是“为什么……”、“……探源”、“……的危害”、“……好处多”,如此等等。一篇题为《谈谈琼瑶热》的文章,探讨了琼瑶热兴起的原因:第一,“她以她女性的细腻感情,不落俗套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她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人与人之间善意的误会和善恶抗争的故事。”第二,“海峡两岸毕竟是植根于同一文化背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对海峡两岸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再加上30多年的隔绝使得彼此都渴望了解对方的生活。”第三,“当前我国正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青年人对早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台湾小说自然会有一种新奇感。”第四,“时下出版界滥出质量低劣的作品,而琼瑶小说与之相比,则显得文雅可读。”一篇题为《比》的作文,集中分析了“比”的结果:比,有助于辨优劣,识别美丑;比,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比,能促使人奋进;比,会使人头脑清楚。如此等等。2.因果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比如《说谦虚》这个题目,经过原因分析,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谦虚,从根本上说,反映了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有了高远的志向,才不会为暂时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有了正确的思想方法,方才能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短处,而不至于骄傲自满。经过结果分析,可以知道谦虚有助于人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有助于搞好团结,有助于学习,工作、事业的进步,这样我们对谦虚这种美德的本质,意义就会有较多的了解。3.在原因分析、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某些事物作出正确的评价。比如,《闲话“闲话”》,重点分析了“闲话”可能形成的危害,指出“闲话”可以杀人。在当前举国上下正大张旗鼓搞改革之际,闲话为害更烈,凡闲话盛行之处,当一天先进坏了一生名声者有之,至今候而不补者有之;奋马扬鞭中箭而滚鞍落马者有之……闲话轻则可以损害一个人的名誉,挫伤人的工作学习积极性,或破坏家庭和睦,重则可以置人于死地,或搅得人心惶惶,破坏安定团结,使四化大业受到损害。所以闲话危害甚烈,不可低估。同一篇作文中,对闲话所以盛行不衰的原因作了分析:“首先与领导有关。有的领导至今仍属守用人上宁右勿左的为官之道,独善其身,做老好人。他们怕出乱子,怕丢乌沙帽,对闲话充耳不闻,不加制止,实际上是为闲话大开绿灯。其次,与‘怠’与‘忌’有关,古人云:‘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还有一种人说闲话则由于妒风甚盛,大有‘武大郎开店,不容高人’之势”。在因果分析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对闲话作出否定性评价。4.原因分析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决策。正如医生治病,摸清了病因,然后才可以对症下药。一篇作文《有关我县养猪,猪价等情况呈梁书记》中指出当时农村一个令人忧虑的情况,养猪量急剧下降,猪肉价格暴涨。作者分析了以上情况产生的原因,一是农民挣钱的门路广了,谁也不愿再干既脏又累获利极微的养猪之事,二是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只注重发展工商业,对养猪户没有必要的奖励政策。三是粮食价格搞活,以致失去控制,农民感到用粮食养猪远不如直接卖粮有利。四是目前农村养狗成风,狗争吃了猪的饲料。针对以上原因,作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畜牧业发展;第二,制定必要的奖励政策;第三,管理好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第四,工商行政部门要加强市场管理;第五,限制养狗,取缔狗市。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决策,使文章显示出严密的逻辑性。5.因果分析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构成因果论证。比如谢觉哉在《说“怕”》中提出:可怕的物、可怕的事、可怕的人虽然存在,但都没有什么可怕。为什么呢?第一、怕是相对的,我怕它,它也怕我。第二、“心不亏,不怕;有斗争决心,不怕;有很好的准备,不怕。”其中,论点是“果”,论据是“因”,论证过程就是“以因证果”。又如一篇文章《谈“能说会道”》,中心论点是提供“能说会道”(实际上是强调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论证部分主要便是列举了能说会道的若干好处,用的是“以果证因”。  探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五种方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这五种方法是英国逻辑学家穆勒概括出来的,所以称为穆勒五法。下面分别举例说明。求同法又称契合法。是指在被研究对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仅有一个先行因素是这些场合所共同具有的,那么这个先行因素就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比如经过观察实验,我们看到用不同物质做成的形状各异的许多的摆,如果它们的长度相同,那么它们的摆动周期也相同。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摆的长度和摆的周期有因果联系。求异法又叫差异法。其基本的内容是:被研究对象在一个场合中出现,在另一个场合中不出现,并且在这两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因素相应地出现和不出现,其他现象则完全相同,则这个先行因素就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例如有两块相邻的实验田甲和乙,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完全相同,在管理方面也给予相同的条件,唯一不同的是:甲田种植新育的水稻品种,乙田仍种植旧的品种。结果甲田的产量明显高于乙田,于是可以认为新育品种是高产的原因。求同求异并用法。就是将求同法与求异法综合使用,这里就不介绍了。共变法的基本内容是:在若干不同场合,当某因素发生变化时,被研究对象也随之发生变化,那么该因素就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例如,科学家在研究磁暴时发现,磁暴的周期性与太阳黑子的数量增减周期相同。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下降;当太阳黑子数目增加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增加。由此推论出:太阳黑子是磁暴的原因。剩余法的基本内容是:一个复合的被研究现象,如果已知这个复合现象的一部分是某些先行情况的结果,那么这个复合现象的剩余部分就是某种别的先行情况的结果。例如,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舍尔发现了天王星之后,天文学家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了已知的各个天体对天王星的作用,从而推算出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但是,根据望远镜的观察,天王星实际运行的轨道与计算出的轨道有偏差。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天文学家们进行了推测,这个偏离现象很可能是某个尚未发现的星体的引力造成的。这个原因可能是另一颗未知行星的影响。后来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和英国天文学家亚当斯先后计算出未知行星的假想位置,柏林天文台的天文观察家加勒据此发现了这颗新的星体——海王星。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穆勒五法”,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使因果分析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决不能凭“想当然”办事。当然在具体行文中,探讨的过程往往可以省略。  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⑴一因一果。例如月蚀产生的唯一原因就是地球运行于太阳和月亮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而地球运行于太阳与月亮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唯一结果就是月蚀。⑵一因多果。例如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会造成多种结果,有人类受到损害,有动物受到损害,有植物受到损害,有气候异常,有水土流失等。⑶同因异果。这是指同一原因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果,例如,同是下雨,如果在天旱时对农作物有益,引出好的结果,如果在涝灾时则对作物有害,引出坏的结果。⑷多因一果。例如风调雨顺,农业政策正确,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引进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等多种原因相互联系而产生同一结果,即农业大丰收。⑸异因同果。例如大量的热能既可以由原子核的裂变所产生,又可以由原子核聚变所引起,裂变和聚变是相互对立的,但都产生同一种结果。⑹多因多果。例如一个工厂经过整顿领导班子、改革体制、加强管理,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使该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领导班子团结了,职工生产积极性高了,职工业务水平提高了,职工福利待遇也改善了,如此等等。在因果分析中,要考虑到以上这些复杂的情况。在多种原因,多种结果中,还要进一步分析这些原因、结果之间的关系和性质。比如,对于原因,要分清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原因的原因),必然原因和偶然原因等等。对于结果,要分清主要结果和次要结果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结果的结果),暂时结果和长远结果,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如此等等。在原因分析中必须注意以下四点:第一,不要把原因和“前事”相混淆。白天在黑夜之前,春天在夏天之前,但前均不是后者的原因。第二,不要将原因和某一迹象或征兆相混淆。疼痛就其本身来说并不是疾病的原因,而倒是它的征兆。第三,不要把原因和结果相混淆。飞机的操纵杆断裂可能是造成飞机坠毁的原因,也可能是坠毁的后果之一。当然,原因、结果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第四,不要把原因和必要条件相混淆。必要条件就是缺少了它其事就不能发生的一种条件。它与原因有密切关系,但是不应该把它错认为原因。喷气式客机不是因为起飞而坠毁,但是完成起飞却是坠毁的必要条件。第五,要注意区别具体的原因分析和抽象的原因分析、(结果分析也是如此)。比如我们可以对“厌学”这一现象作原因分析,这种分析要考虑得很全面,但只能说是可能存在的原因,而某个同学厌学,其原因应当是具体的、现实的。  [例文评析]
说“勤”杜家箴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20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58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辨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霜风雪,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懈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垠的知识海洋里猎取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                    (选自《千字议论文选》)  本文开头对“勤”进行概念分析,接着从两个方面分析“勤”所带来的结果,最后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文章的主体部分,便是结果分析。  [思考和练习]  1.阅读作文《“亡羊补牢”》,指出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原因分析,哪些地方运用了结果分析,哪些地方运用了结果分析,因果分析在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  2.任课老师中,哪一位在同学的心目中最有威信?这威信是怎样形成的?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请作具体分析。分析中请注意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见《训练讲话》中的六点说明)。  3.《“厌学”原因初探》、《集邮(或其他课余爱好)的利弊》、《×××原因新探》。  附:
“亡羊补牢”上海北郊中学 钟皓
  每次考卷发下之后,不少同学关心的只是考试的分数,看完了成绩便随手往书包里一塞,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订正。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和它相比,订正更为重要:考试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一个阶段里的学习情况,无论好坏与否,它只能代表过去;而订正却能帮助你解决以往不能解决的问题,避免将来再发生。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亡羊补牢”。  无论干什么事,错误和缺点是难免的;为什么有的人能“吃一堑,长一智”,而有的人却不断地重蹈覆辙呢?关键就在于这两种人对待缺点错误的不同态度。对一个牧人来说,掉了羊后,还存在着侥幸心理,不及时地堵住这个缺口,那么或早或迟,他还会掉羊。如及时地采取措施,找到了缺口,用砖石死死封住,那么他以后可能就不会再掉羊了。  让我们回想一下平时所做的事,不难发现,我们在犯相同类型的错误时,不免会懊恼地想,如果吸取了上一次教训的话,那么这次更大的错误也就避免了。的确,“亡羊补牢”其实是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不断改正缺点能使一个人趋于完美。“亡羊补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但是,不少人并不太重视这一点,原因有很多,除了没有意识到“亡羊补牢”的重要性外,还有的人会沉浸于“失羊”的痛苦之中,不断地为昨天而悔恨,却又忘记了今天和明天,还有的人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害怕看到错误的存在;更有的人对前途丧失信心,有“听任其发展”的思想。这些原因虽然不一,但后果是相同的,他们将迎来更多的错误,更严重的错误,无论他们的主观意愿如何。  所以,真正要做到“亡羊补牢”,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有勇气。这一点我们的政府已经给我们做出了表率以下的各级官员必须参加治黄,终于,在以后的八十多年里,黄河没有泛滥过。  我相信,只要我们都能有“亡羊补牢”的精神,那么我们将塑造出一个美好的世界,也将塑造出一个坚定的自我!

写作经过篇4: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利用作文思维表现主题


1、赋形思维与作文立意
赋形思维就是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将你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附于文章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上,也就是你选取什么样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来体现你将要在文章中表达的主题、立意。
一是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素材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渲染)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二是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悖的文章因素,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即反差。
2、逆向思维与作文立意
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克服“思维定式”,将思维引导朝着与认识事物的通常的固定的方式相反的方向去思考生活,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超常的思维方式。
如以“感谢”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多数人会写:感谢父母,感谢恩师,感谢同学等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样立意当然正确,符合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反面立意可能就是创新。如:写感谢不愿帮你忙的人,感谢看不起你的人,感谢让你受委屈的人,感谢使你遭受挫折的人。不愿帮你的人使你真正懂得自己的路自己走,才能真正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别人看不起你,却激发了你的进取心,使你成功等这样立意,既新颖,又深刻。
逆向思维要注意经得起推敲。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3、辩证思维与作文立意
辩证思维就是要对写作对象所包含的各种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与此同时还要把对象的各种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联结起来进行综合的研究,从而使认识形成把握本质和现象、个别和一般、抽象和具体的统一整体。
如就《鸿门宴》中樊哙的“大行不顾细谨”进行辩证思维作文。有同学首先论述了求“大行”不顾“细谨”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继而又论述了顾“细谨”方成“大行”的道理,把“大行”、“细谨”关系说得非常辩证。为了完成“大行”,“细谨”可以不顾;为了实施“大行”,“细谨”又不可以不顾。“不顾”与“顾”之间,都是为“大行”制约并支配的。最后自然地引出结论:做任何事情,既要高瞻远瞩,也必须脚踏实地;既要放出“大行”的眼光,又要培养“细谨”的作风,说理新颖独特而又透彻。
【优秀例文】
骑着劣马寻良驹
逝者如斯,沧沧历史之中留下过你们追名逐利的点点印迹,更留下了你们洒脱地远离红尘时划过夕阳的鞭影。位高权重曾是你们心中共同的良马,无所作为则是“劣马”。可是,当看到仕途中的同僚一个个执着地寻马,终于一无所获之际,你们醒悟了,于是山野间多了隐者,于是你们心里各有了良驹好马。
且放白鹿青崖间
双袂飘飞,你拔剑一挥,便斩断了凡尘。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呵,这些过眼云烟。荣华富贵再多,又有何用,要你摧眉折腰地去寻求一匹良马,找到了你也不能翩然地去驾驭了,你流淌着西域豪放奔涌的血液,你高喊着“人生得意须尽欢”,就这样洒脱地离开了。一只青鹿,或许连驽马都称不上,但又何妨呢?谪仙心中的天堂,唯独骑着它悠然地前行才能到达。
拣尽寒枝不肯栖
曾经朋友如云,曾经杯光碟影,曾经……曾经有太多的错误。在仕途中得意时的境况是梦一样的泡影,当寂寞侵来的时候,你才看清了什么是该要去追寻的“良马”,浔阳江头的琵琶声击中了你心中的伤,“江州司马青衫湿”,你是否已明了了过去眼中的劣马才能载着你寻求到属于你的汗血宝马。“寂寞沙洲冷”,爱上寂寞的时候,你便找到了你一直追寻着的良驹。
采菊东篱下
你大概是最早乐意接受这劣马,最早找到良驹的智者。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植松梓、抚孤松,看清了世事的混沌中没有良马可寻,你就毅然在这田园中坐享一份清静了,你的驽马从荒芜的山里来,你驾着它慢慢悠悠的,也就来到了这开满菊花的南山下,你的良马在金色的菊海里等着你,等着你一起悠然地行过如梦人生。
赤兔也好,汉血亦罢,它总在等待着你,等待着你抓住劣马再驰向他。多少士大夫放过了归隐的机会,一次又一次只知迷茫地追寻官场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其实那山崖间、沙洲里、南山下自有良驹,载着他疲惫的心日行千里。
“其实那山崖间、沙洲里、南山下自有良驹”,文章卒章显志,提炼出非常独到的、极富审美蕴涵的主题句。李白、白居易和陶渊明的材料处理充分使用了赋形思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1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