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作文 > 读后感 > > 中国人不高兴5篇

中国人不高兴5篇

发布时间:2020-04-12 07:04:17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读后感】

中国人不高兴篇1:《中国不高兴》读后感2000字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2000字
最近一本书名为《中国不高兴》的书在中国大陆非常流行,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和争议。该书副标题是:“大时代、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封面上还印着“为国直言,替天行道”,以及“抽丝剥茧驱妖蛾,敢为今世开太平”等引人注目的字句。从这本书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出,在作者的眼中中国有点情绪了,可以不高兴了。
首先,该书认为中国内政外交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正处于重新定义,国民的“新爱国主义”情绪也在逐渐成型,因此中国目前迫切需要一种大目标、永恒不变的价值,甚至需要一些“英雄集团”带领国家和社会走出困境。其次,该书对当代知识分子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中国知识分子被各种科研基金和红包压垮,过于“亲西方”,丧失了独立的定位;中国需要在自我认同、产业调整升级、国防发展乃至国家定位方面,有更多不同于西方的视野。该书提出,中国须准备与西方全面摊牌,“有条件决裂”,甚至可以“持剑经商。
看完之后,我觉得该书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和观点很新颖,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对,但它所揭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不可否认,该书的作者有这深深的爱国主义精神,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通过近几年国际大环境的演变和国内重大事件的关注,来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思想。2008年,中国人的确大喜大悲,的确为奥运而喜,为汶川大地震而悲,的确为“火炬传递”受阻和达赖“3?14”而愤怒,的确为海外华人的义举和地震时国人所表现出来的人道光辉而骄傲,也的确为“三鹿奶粉”和日渐严重的腐败而怨恨。综上,在08年这个本该举国欢庆的奥运年里,我们的确有点不高兴。他们的这个脉把的还是准的。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不能仅仅为自己的生活而忽略了其它,我们还是要有点忧患意识,有点爱国主义精神的,毕竟国家是我们的,我们有责任促使它健康、安全、快速地发展,特别是80后的年轻一代,这一代人是我国今后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一代人的作为直接关系到国家是繁荣昌盛抑或是落后衰败。
然而,该书中一些观点我不敢苟同。作者宋强“把2008年4月风起云涌的新爱国主义(青年学生对奥运火炬传递受阻的反弹)纳入到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大历史来看待。”他认为,“总感觉这次年轻人反弹的背后,有一种他们是为自己的未来争取的动力,也就是说,他们感觉到了如果再这么对西方软下去,他们自己的未来将被阉割和剥夺,这可以说是他们第一次将个人的未来与国家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的一次进发。”另一作者王小东也认为,“在民族凝聚力上,80后比70后强,70后比60后强,60后比50后,40后强,体现了一个单调上升规律。”从年青人的“新爱国主义”中,宋强和王小东为之一振,仿佛看到民族的希望。换句话说,由于中国人不大爱国,只有到了80后这一代,才让中国有了希望。在书中,作者们装扮成精神领袖,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讲话,如同毛泽东在当年以家长身份赞扬年轻人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把国家的未来都寄托在爱国青年身上。书中最糟糕、最危险的一点,是《它》是一首民族主义的赞美诗。一位80后女生说,“我坚持相信,民族主义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情感,最有勇气的思想。”宋强引用此话时,无不表示出赞赏的口吻。事实上,整本《中》里都弥漫着民族主义的气息,甚嚣尘上的自大,给人的不是振奋,而是一种担忧。我认为爱国主义是中国公民应有的精神,国家就像一个大家庭,是我们做各项工作的基础保障。如果连国家都没了,很难想象各自为战的每个人能有什么大作为。但是,爱国主义不是单纯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危险的,很明显的先例就是德国的纳粹党和日本的军国主义,他们将自己的民族视为世界上最优越的民族,自我膨胀,四处树敌,最终发展为四处侵略的帝国主义。目前在网络上经常会看到盲目的年轻人发帖仇视美国,仇视日本,反对这些国家的一切,并自我标榜为爱国精神。盲目的排外只会造成思想的偏执,经济的落后,这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爱国。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总会有优点和缺点,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们应该吸取他们经验和科技成果,而反对其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国。
总之该书中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然而也有些观点过去偏激,不值得我们学习。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思想教育很重要,很大程度上能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和繁荣衰败。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虽然已经从当初的落后小国逐渐跻身于大国之列,但是仍有复杂的国际环境要谨慎应对,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社会矛盾等种种因素仍然制约着我国的发展,在新时期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加强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必须巩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切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2000字
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一书横空出世,冷静地梳理了西方关系,在当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讨论和争议。从《中国可以说不》到《中国不高兴》走过了12年的历程,中国也从“只想领导自己”将变成“有能力领导世界”的国家。它是一本呼吁“正视内政愤懑”“呼唤高尚集团”“要做英雄国家”的“复兴宣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不高兴》的确称得上是《中国可以说不》的“升级版”。
昨日在网上看了此书,着重看了第一,二部分(后面的章节不想看了,只大略翻了一下目录)和王小东等四位作者的主要言论访谈录,本不想跟风瞎评,但还是忍不住夜撰此文,因为国人的劣根性并不因为鲁迅和柏杨的口诛笔伐而正逐渐改观进步,反而愈演愈烈,竟然上升到动辄以国家的名义来说事,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盲目的爱国热情成就的此书,我只想对它说——为赚钱而出书是可耻和可悲的。
“中国需要英雄,需要尚武精神,要在世界上管理,利用好更多的资源,负有除暴安良的任务。”
中国从来就不缺少英雄,欠缺的是团结,“窝里斗”才是国人的强项。地球正在走向多元化和平共处的时代,王小东们的潜台词难道是要中国去侵略扩张吗?中国男足何时能在世界足坛拥有一席之地,我认为比除暴安良更能抬高中国的地位。
“中国需要建立大目标,否则就没机会了。”
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目标?书曰:“领导和管理世界。”这岂非霸权主义的思想,难道我们要一面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一面理直气壮的要当地球村的村长?
奥运也开了,神七也上天了,是不是一定要再造几艘航空母舰(书后面有提及),就是国富民强了?中国还有3000万的贫困人口,还有不通公路的乡镇,还有不通水电的村落,我们的目标是不是可以多贴近“地面”一些?
国人向有大国“情结”,大唐盛世虽已过去了一千多年,但总有人念念不忘,最近祭这祭那的层出不穷,国学也是谁都可以乱品一把。王小东们,那已经是历史了,我们需要着眼当代,开拓未来。爱国不代表一定要喊出来,叫出来,王小东们鼓吹的民族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夜郎自大,我想他们的眼里只有北京上海吧?正如老外眼中的中国,一叶障目。
书中着重提到“持剑经商”,何谓持剑?何谓经商?中国政治(尤其是体制和机制)对经济的制约和影响难道还不够深重吗?政治需要清明而不是暴力,经济需要和平而不是控制,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剑只会伤己。
“文艺腔不是我们现在该玩的。”并把矛头对准已故的王小波,真真是“文人相轻”,王小波的小说,几位真正读懂了吗?亏了你们也是学理工科的,知道什么是逻辑思维吗?又知道什么是文学吗?中国自鲁迅之后,还有大师吗?我同意王小东们指谪文化的凋零,恰因如此时代更加呼唤文艺的复兴,软实力是以文字为载体的,我钦佩王小东们的务实精神,但我们亦更需要精神食粮。“大时代应有大文化”,此观点我亦不能苟同,我们不需要凡事求大,当今之中国人最缺的是平常心,当今之文化也应当向下看(当然绝对不是去看超女超男)。我们不再需要《英雄儿女》,我们需要《我的团长我的团》。话说回来,既然不该耍文艺腔,那么几位又出书干吗?
“解放军要跟着中国核心利益走,中国的核心利益在什么地方,解放军就应该覆盖到什么地方。”
何谓中国的核心利益?我认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民族主义是一面旗帜,民主主义是另一面旗帜。尤其在目前并没有敌人侵略我国的情况下,这是避重就轻,甚至是向权力抛媚眼。民族主义是一个族群的价值;民主主义是普遍价值。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监察机制软弱的国家,目前知识分子和爱国志士的主要责任是推动中国的民主进程,而不是煽动狭隘民族主义情绪。
书中最主要的恐怕是要表明“对美国说不”,我不明白,美国如果是老黄瓜,那么中国是什么呢?中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还有那么多欠发达(说难听一点是贫困)地区,是不是在修明内政的同时,着力民生,才是当前最主要的?联想起去年的神七飞天,我真的并不以为然,在“512”灾后重建百废待兴的局面下,我们究竟是在太空走两步重要还是受灾群众的安居乐业重要?
《霍元甲》中霍母的一句台词说的好:别人怕你和敬重你是两回事。中国现在离别国怕我们还有距离,“炸馆”和“南海坠机”事件已经说明问题;离敬重我们就更远,无数移民的真实现状是那么的不堪是可以看见听见的。我们还不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光顾扯着民族主义的大旗叫嚣唯我独尊的话,那么中国永远只能在“第三世界”徘徊下去。
书名“中国不高兴”,“说不”这话粗粗一听,很长中国人的志气。特别是去年“五月青年”们的言行再加上今年这本书的流行,www.99zuowen.com,国人的民族主义空前高涨,韬光养晦可以不必再提了。
三十年前,邓小平为中国所制定的“韬光养晦、绝不当头”的国际战略,是中国近二十年经济腾飞的基础,大部分中国人都从中获益。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在国际上采取低调、搭便车的方针,利用而非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中国加入WTO、大量引起外资、人民币长期与美元固定汇率、乃至最近中国企业的一系列海外收购,都体现了中国利用现有国际秩序为自己服务的战略。然而,正是由于这一战略使中国的国力逐渐大增,放弃韬光养晦的呼声渐起,特别是在民间,要求中国要说“不”的呼声越来越大。于是,王小东们的不高兴适时新鲜出炉了。
中国确实有很值得骄傲的几千年文明,但这种文明,并没有创造一个国际秩序。即使在东亚大陆,从唐安史之乱后汉人政权就丧失了对周边地区的政治秩序的主宰,更何况世界。真正把世界打造成一体的,还是哥伦布以来的欧洲人。从大英帝国到如今美国,从以WTO为代表的世界贸易体系、到联合国等国际政治体制,都说明制造现在这个世界秩序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
我并不是说这样的秩序就代表了正义,只想指出这套秩序是我们必须面临的现实。目前还是我们要进入现有的国际秩序、而非要求人家进入我们的秩序的时代。因为中国现在还不具备自己打造一个新的国际秩序的能力,必须利用人家的资本、人家的市场、人家的技术、甚至人家的制度,在现有的秩序中求得生存空间。以中国为中心并没有错。但这必须是以中国的利益为中心,而不是以某些中国人的心态为中心。王小东们的言论如此煽情,未免有清谈误国之嫌。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总自诩“大国”,别忘了我们首先是面积大,人口多。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2000字
曾经幼稚的认为,爱国只是一个口号。古人有黍离之悲,近人有国家遭受侵略之痛。时值卢沟桥事变72周年,有良知的国人都应追忆过去,掩卷沉思!而今读了《中国不高兴》,收获了不少道理,顿悟原来爱国……爱国并非喊口号!
无国那有家
有人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所以没有祖国,没有爱国主义思想,也能生存、发展。事实果真如此吗?
问一下大家,将来想当什么?回答肯定不超出明星、政治家、科学家等社会精英。但是我告诉你,除了少数精英和专业技术人员外,华人在美国收入普遍不高,在纽约唐人街打工的华人,平均月收入在1000美元至2000美元之间,在美国的主流社会,并没有多少华人的声音,闪烁在电视屏幕上的华人形象少之又少。?另外,俄罗斯最近释放了关押100多中国商人,逮捕他们理由是在俄罗斯经商手续不全或者某方面不合法,把在俄罗斯中国市场也关了,扣押据说数十亿美元物品。大概有数万中国商人一下变成穷光蛋,如果算上他们家庭至少有数十万人受到影响。包括前一段,俄罗斯海军打死一艘般上10多名中国人,说是闯入俄罗斯边界,鸣枪警告后才开枪的。这些例子道破了华人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地位之低,使我们义愤填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还不是因为我们没美国及‘俄罗斯强大,所以他们轻视我们,敢于欺负我们吗?再想想几十年前,“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不正是我们民族国力虚弱,卑躬屈膝的产物吗?所以,国家尊严和个人尊严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国格,哪有人格?
而增强我们国格的唯一方法是,增强我们的国力,甚至超越美国!而超越美国是什么含义?仅仅是GDP第一吗?不,我们有了自己的微软,自己的intel,自己的底特律,自己的硅谷时,我们才算真正的超越美国!而这些超越,不正要我们每人为祖国贡献力量吗?而且,国家是人活动的支撑,而是这股支撑发挥力量的前提,它能帮助人们有信念,有勇气,有信心克服困难,使同一民族的同胞同舟共济,度过难关。
班超当年横行西域三十年,曾三十六人杀匈奴数百人,曾平息疏勒叛乱,曾使西域50余国皆归大汉,没有爱国主义的信念支持,哪能成功?二战期间犹太人惨遭灭顶之灾,没有它的支持,犹太人哪能互帮互助,克服重重困难,使这个古老民族幸存?
如此来说,爱国主义是世界上最有情感最有思想最有文化最有力量最有价值的思想之一。没有爱国主义思想,也能生存、发展,是绝对的谬论。
小事中现大
说到这话,有人就要跳起来了:我不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去当工人怎么了?邹韬奋不是要一句话“能当将军的我们让他当将军,能当小兵的我们让他当小兵”吗?工人还是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呢,当工人不也能贡献祖国吗?
的确,这句话放在以前是对的,但时过境迁,在现在已经不一样了。我们可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凭借大量廉价劳动力,我们从事低端制造业取得了大量收入,取得了世界GDP第二大国的地位,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世界工厂”的称号。
但是这一套到现在已经行不通了,原因很简单,一、低端制造业污染环境,三十年以来,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政府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整治。二、科技发展到今天,大量从事低端制造业的人力被机械取代,许多厂房实现了半自动化甚至全自动化,从事低端制造业的人口剧减,就业率下降。三、虽然我们的GDP很高,但被十三亿人口一分,人均生产总值就很少了。所以,产业升级是中国的必经之路,低端制造业会逐渐降低它在所有产业中的比值,让位于赚钱更多的高端制造业(如汽车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如软件业)等。而这些行业要求职员有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更多专业技能。所以,我们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当上“将军”,才能更好地贡献祖国。
中国想要强大,要少一些奴性,多一份骨气!我想,只要我们人人为祖国,中国,将不仅仅是世界核工业大国、世界航天工业大国、世界农业大国,还应该是世界军工产业大国、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大国、世界重工业大国。个人的短期利益无足轻重,只有国家强盛了,个人才幸福。”只要我们人人为祖国,我们绝对可以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就因为,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shubiji/

中国人不高兴篇2:作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700字


在食堂排队买饭时,只要发现前面有熟人,总有人立马靠前,这样的插位现象很普遍。公交车进站了,等候的人们总是为了抢占座位往前挤呀挤。面对这样不遵守秩序不道德的行为,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在集体食堂等候买饭菜时,忙碌了的人们都是饥肠辘辘,闻着远远飘来的菜香,谁不想立即捧着可口的饭菜香甜地吃起来,这个时候,有的人的眼睛就在队列中寻找,一旦发现前面有熟人,总是立马靠前,插位现象很普遍。插位是不文明的行为,本应该立即制止的,可都是一个办公区的人,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都不愿得罪人。中国人,你真的不生气?
辛苦了一天的人们,等候在公交站台,大家都多么盼望能早早回家。公交车进站了,等候的人们总是为了抢占座位争先恐后往前挤呀挤,没有队列,没有秩序,混乱中全凭谁的力气大。一些人为了自己抢到坐位,舒舒服www.99zuowen.com服的休息,一点不顾及身边人的感受,面对这种场面,老、弱、病、残、孕真是害怕了、退缩了。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把目光投向国外,插位、抢坐,怎么可能发生呢?面对这样的行为,所有的人都会用惊奇的目光注视、不齿其行为,谁不心惊肉跳,谁还敢犯众呢?按顺序排队,有秩序,又节省时间,不会有伤害和拥挤,多么轻松的一件事。微笑的对身边需要照顾的人说一声“请”,阳光、温暖不就在这里吗,坐着的人、站着的人,接受的人,给予的人,谁不开心呢?
相信大家都不喜欢这些不遵守秩序不道德的行为。我建议,每一个中国人先改掉自己的坏行为,自己的素质提高了,还要帮助别人改掉坏行为,一帮十,十帮百,百帮千……相信坚持下去,中国人的整体素质一定会得到提高,那时,外国人就会向我们投来赞许、欣赏的目光。加油!中国人!

中国人不高兴篇3: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作文1500字


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他说,或许不应过分苛责。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全文如下:
我在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 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 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   我一看,确实如此。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中老年人参与到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
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再看看各部门领导,一天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应酬、饭局。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书了。这确实让人担忧。 中国人不爱读书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民文化素质偏低。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三是"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四是好书越来越少。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www.99zuowen.com,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
这里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安息日",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关门停业,公共汽车要停运,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祷。但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
而另一个国家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中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
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可谓数不胜数,有小物件,也有尖端产品。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记得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中国人不高兴篇4:《乡土中国》读书笔记2000字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2000字
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因自己的职业性质,都是以解决问题为主。作为每天跟法律实务打交道的律师,书架上本来不多的法哲学、社会学等基础理论的著作鲜有光顾。自己一直以来也愿意做“多解决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胡适派,加之近十年来,目前耳闻的大学大家们写的东西是越来越看不懂,也不知道是自己肤浅还是人家深沉,总之对于那些解构-重构-再解构的“大家学说“,是愈加的不感兴趣甚至厌烦,总是抱怨离基层和实际太远,牛角尖书生气的东西太多。所以,我即便有兴致耐心去做读后感并形成书面文字,那至少是这本书须真正的在解决问题,在打动人,历史能够证明其价值的著作。国外的很多社会学名著已经不少;国内而言,很多现在讲的中国社会问题,实际上在我看的费孝通老先生的《乡土中国》,在解放前就已说的再透彻不过了。
请原谅我对社会学背景的无知,看费老《乡村中国》之前,我仅仅是从(朱)苏力的《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这些个在校大学生喜欢看的畅销书中的一些内容中了解到进而查找这本书的。看了之后,我心里有种不太愿意承认的感觉,前面苏力的两本书似乎都在偷师费老的研究方法,甚至一些文风和语气也是有模仿之嫌,尽管不是所谓抄袭或山寨,但却让人不适。这也难怪,我们八十年代以后培养的前面几批法学博士们,现在都基本上是中国法学界的执牛耳者,但是却一直没有出现过一个至少让人敬仰的大师,大概也就是在浮躁的空气下博古通今,模仿古今甚至抄袭古今内外的结果,几无创新、突破。
费老的《乡村中国》实际上是其以《乡村经济》为基础,并结合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编的讲义整理后,于1948年出版的一本反映中国农村问题的社会学著作。按照费老的说法,这本书不是完稿,也不是定稿,只是一种尝试的记录罢了。十三篇短文,短短一万多字的薄皮书,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把中国三十年代封建农村社会活脱脱的解构的清清楚楚。这本薄书多次再版,其内容过去60余载,依旧没有过时,堪称经世大作。
第一篇《乡土本色》为概述。文章描述了中国30年代乡土社会的基本轮廓。第二篇《文字下乡》、第三篇《再论文字下乡》论述文字或教育对于乡土社会意义与局限。
第四篇《差序格局》最为经典和重要。与西方社会的团体社会不同,中国社会结构中存在差序格局。这是乡土中国全书的核心概念。乡土中国中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差序格局,费老将其比喻为石子投入水中引起的涟漪:(1)以自己为中心,根据亲疏关系不同对待。即对家族亲属要“孝”、“悌”;对待知心朋友要“忠”“信”。(2)存在差序,水波由中心向四周扩散,一圈一圈,越向外,波纹越浅。乡土社会中的人们以己为中心,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无清楚的界限。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无清楚的界限。紧接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等加强论证这层中国农村特有的人际关系。《礼治秩序》。《无讼》、《长老统治》各自对农村礼教秩序等治理架构和习惯进行了描述。而《无讼》倒是蛮符合中国的目前情况和我们律师碰到的现实。中国社会群体都有厌讼心态,无论从面子问题、经济角度还是对审判者、代理者的不信任,造就了善良老百姓能不打官司就不打官司的思维定势,也造就了打官司的人基本上都是刁民的误读。
最后的三篇《血缘与地缘》是对中国农村“入土为安,叶落归根”的论述;《名实的分离》是对时势造英雄背景下的个人功名探讨。《从欲望到需要》表达了费老对中国社会成长的远景。以上三篇均是都是讲乡土社会的变迁,从动态角度描述乡土社会的现实现象。
费老已经离开我们五年多了,他的这本《乡土中国》写就也有60余年光景。我们中国乡土社会表现的熟人社会特征,在差序格局下的亲疏关系,在儒家礼教的文化传导下,活生生的向世人展示出中国社会的整个面貌。
尽管我们国家在城市化的道路上,已经给传统的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和生产秩序带来了巨大冲击,包括我们没有了大院邻居经常性的互相串门;尽管我们不像父辈那样会亲自下厨烧菜在家待客,而是每每在酒店宴客应酬;尽管我们的交际圈子越来越朝着价值利用的功力角度,人是认识的越来越多,吃过饭、递过名片都称很“熟”,而知音的真心的知心的确是越来越找不到;尽管我们的孩子包括父母都在被日后视为无用的奥数班消磨时间,而不愿或不敢让孩子去社会实践…这些冲击仍然无法改变中国社会的传统社会伦理观念和家庭观念“内孝外和”。
同样,如果借用这本书来描述一下自己在律师行业解决现实问题的启发意义,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律师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充分的感受到我国律师行业与欧美西方国家的律师有着非常不同的文化:西方律师的按照小时收费的方式,和我们按照包干收费的方式,也直接映射了不同社会文化早就的结算方式;西方社会的以牙还牙的法治强力维权,和我国的止诉息讼甚至全民调解的社会治理理念;西方社会的惩罚性违约损失,与我国填补损失的违约责任形成的不同追责方式等等。按照我自己的比喻,在中国的律师,和西方的律师区别,就好似中国的中医,须有治本的理念;而西方的律师,追求的是指标的效果。与其激烈、快速的干预社会生活不同,我们强调温和、根本的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所以,在中国做律师,也须考虑到中国的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格局,考虑到中国的儒家和谐文化底蕴。如果说这是从《乡土中国》能够得到的职业启示,我想也是非常不错的。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2000字
“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如是说,可当今的中国社会我们又该如何去定位它?现代化抑或如先生所讲的乡土?
当然先生所讨论的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描述,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是站在历史社会发展的大方面来考虑的,但我只从中截取一个角度来微观地剖析中国的现状,这也是《乡土中国》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
从中国社会的演化来看,现代中国社会是由原始社会、农业社会所一步步演化而来的,人们沿河而居、以土为生,饱含了历史的乡土味。从中国的社会主体来看,以耕地劳作的农民居多,而所谓的城市只不过是由那些富裕的乡村所孕育而来,而城里人只是城市所制造出来的产物。所以说中国社会基层是乡土性的,中国是一个散发着乡土气息的国度,不管历史如何前进,也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中国的社会根基是不会动摇的。但从中国目前的现实来看,似乎基层性早已被风沙掩埋,面目全非,而现代社会所给予我们只是一个假面具。
无疑中国社会的基层是那些所谓的乡里人,但同时乡里人也是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城里人叫他们土包子,乡巴佬,没错,他们的确土,“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是在乡下,“土”却是他们的命根,是他们活下去的出路。而且世世代代都在重复这样的路,但也正是所谓的“土”养活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子民,包括那些城里人,是的,他们不用整日与土为伴,但如果没有乡里人在土里的辛勤劳作,又何以供给他们粮食、衣物?这些人又何以为生?
似乎历史是这样演进的。
不知从何时起,城里一天天富了,人们住进了洋楼,开着豪华的轿车,出入娱乐场所。甚至财富的黑手伸到了乡里,于是,乡里不再平静了,在大片的土地上建起了楼宇和工厂,机器肆无忌惮地在这片曾经平静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征服,就像它们曾经征服城市一样。紧接着乡里人的心也开始不平静了,为什么他们可以享受那样的生活,我们却要在呆在乡下与鸡鸭禽兽为伴,乡里人开始憧憬城里人生活了。
也不知何时起,乡里人开始背井离乡,到城里去寻找所谓的幸福了,一个个还是乐呵呵的走出去的。但城里真的就有他们想的那么好吗?城市真的能像乡里一样收容他们吗?
就像费孝通先生所说的,“这些宣泄外出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命运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这就是一代代人眼中所谓的“幸福”,但到底幸不幸福,或许只有那些离开的人自己懂。
是的,异乡的日子并不好过,进了城里,他们被叫做农民工,他们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有了所谓的民工潮、廉租房。他们就像被城市遗弃的孩子,是永远的流浪者。城里的人笑他们是土包子、文盲,笑他们满脚狗屎,笑他们只知道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笑他们永远干着最低贱的活、住着最简陋的民工宿舍,听见了吗?城市里到处都是笑声……
酒吧舞厅里充斥的是早已不再纯真的乡村姑娘,此时她们充当了一个很矛盾的角色,就像黑夜里的幽灵一样,漂浮在都市的夜空,夜更加糜烂了。贞洁、尊严、人格终于在满是铜臭味的气息中几经沉浮后重重地落在地上,又被人踩来踩去,沉重的再也拾不起了。她们曾经怀着美好的梦来到了城里,又在这里残忍地把自己曾经的梦活生生地踩死在脚下,然后变成了城市的傀儡,在满是烟酒味的僵尸屋一点点葬送着自己的青春,续写着城市的繁华。
钢筋水泥的工地上,有这样的一群人还在忙碌着。大楼还是一座座空虚的骨架,瘦的像建设他们的人一样,为了建设这样的堡垒,乡里人爬得很高,那是他们在乡里从未奢望过的高度,但他们却从来没有快乐过,他们的心从来没有被暖热过,就像这冰冷的骨架一样。抬头望去,这些人就像一群可怜的蜗牛一样,在一座叫城市的高楼上努力地向上爬,虽说蜗牛爬到金字塔的顶峰,他的视野就和苍鹰一样广阔www.99zuowen.com,但他们本不属于天空,他们是要回去的,回到大地。那些人的住所大多很简陋,硬的咯人的床、漏风的窗、仅看得清人脸的灰暗的灯,这是他们的生活,但他们却谁也不能埋怨,因为是他们自己当初选择的路,这是眼中死一般寂静的“幸福”。
城里人笑乡里人,但他们却又离不开乡里人。乡里人也笑城里人,似乎这只是对异己生活的排斥。但奇怪的是去了城里的乡里人笑留在乡里的乡里人,笑他们不懂电脑,不会讲普通话,不懂Q……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世界。一个人被笑了却不生气,而是去笑另一个人,从被笑者变成了笑人者,还真是好笑,可到底有什么可笑的,笑的人不高兴,被笑的人也不高兴。笑来笑去,只有观众笑了。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2000字
很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有人对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这么评论:“这本书虽然是社会学入门级读物,却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作为支撑;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乡土浓浓的气息,没有了让人忘而却步的拗口难懂的理论术语,读后确有万条万缕了然在胸的豁然开朗感。”是这段颇高的评价使我萌生了对《乡土中国》的兴趣,果然,读毕,感触良多。
《乡土中国》对中国基层的乡土社会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描述和分析,它包括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庭、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地缘与血缘、名师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等方面展开叙述,生动地描绘出乡土中国的基本概况。
《乡土中国》开篇第一句“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正如费老先生所说的,中国的基层社会的确具有浓浓的乡土味。这里的“乡土味”并不是都市人眼中给乡下人冠上“没认识多少字、听到汽车喇叭鸣不知道往左还是往右的”的愚昧,而且经过实践证明,乡下人的学习能力并不比都市人差,只是对于知识和城市生活规律的需要没有都市人强烈。我们都知道,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建立在能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中国社会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制约了中国人民尤其是基层人民思维方式、思想文化的发展。再加上乡土社会是一个社会变迁速度十分缓慢的社会,人民已经习惯了乡土社会里安稳的生活,以致于不能适应其他快速变迁型的社会,这个才是“乡土社会”之所以“乡土”的原因。
费老认为“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语言和文字都是表情达意的一种工具,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工具,在乡土社会里,人们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和交流方式,有时候大可以不必使用文字,表情、动作、声音都是人们独特的交流方式。除非乡土社会的本质改变,要不然,文字下乡进程将会相当缓慢。
在社会结构上,《乡土中国》深入浅出地把社会分为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和中国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团体格局指的是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这个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而差序格局则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费老还作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在水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越推越薄,而所谓伦,也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多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当代中国社会又何尝不是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在办事的时候,人们总是先找关系。正是这种社会关系的性质导致了许多“走后门”的现象,在官场上也导致了很多的贪污腐败的现象。这一个比喻浅显而又深刻,在看待人的私心问题上,让我感触至深。
当代社会所强调的德治依旧是源于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维系着私人的道德”需要靠个人的内在克制来遵守,于是很多应该遵守的规则便成了“礼”,“礼是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当代社会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但是“礼治”依然存在。在农村,遇到矛盾的时候都是请一些长者或权威人士来评评理,实在调解不了才选择诉诸于法律手段。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无讼”的社会。
在一成不变的乡土社会里,保守封闭的特征形成了“无为政治”和“长老统治”的现象。即使是在当代的民主社会,人们依旧不重视自己的权力,敷衍地对待选举活动,对政治大事也不闻不问。只有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才会寻求政治或者法律上的庇护。在乡土社会中,长老的生活经验是最为丰富,因此长老具有权威性,年轻一代对长老只可惟命是从。
虽然乡土社会的社会变迁速度慢,但是乡土社会毕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旧的社会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时候,“名实分离”的情况就会出现。“名”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是不可以轻易改变的,所以人们只好依旧采用这个“名”而在实际的操作上采用自己的那一套“实”。这可能也折射出传统中国人们保守封闭的特点。
写到这里,不禁感叹费孝通先生孜孜不倦,敢于探索的精神,虽然《乡土中国》的创造时间离现今已经65年,但是这本书里所研究出来的理论依然是经久不衰,对于传统中国的基层社会本质看的如此透彻。我还要把这本著作精读几次,加深自己对乡土社会的理解。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shubiji/

中国人不高兴篇5:中国人,不能忘本!_继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2013年,中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工作,并在2016年11月30日取得成功。许多人引以为荣,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发出了不屑的声音,认为其是多此一举,他们认为“二十四节气”是社会的垃圾,应该被清除!可他们忘记“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代代总结出来的,集聚代代人的心血和智慧,给我们的农业带来了非常多的好处,是我们农业生产的根本。中国人啊,不能忘本啊!
时间会磨耗一些客观东西,在客观论中,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但在主观论中,有许多的东西可以不受时间的消磨:文化,智慧,艺术……而其中二十四节气更是文化,智慧和艺术的有机结合。它永垂不朽,而我们的义务就是守护它,欣赏它,挖掘它的文化价值,而不是忘记它,遗弃它。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中国是文化大国,就其种类来说,文化本来就是五彩缤纷,异常丰富。就其内容来说,涉及领域也是非常广。就其作用来说,更是影响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的“催化剂”。但是我们不珍惜,也会像一句俗话“富不过三代”一样的下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我们把树砍掉,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同样的道理,中国人能忘本吗?
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爷爷,而现代文化则是一位年轻好胜的年轻人。各具所长,各有所短。传统文化早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文化需求,但它的许多的经验和实践给了我们许多的启发,让我们少走了许多的弯路。现代文化虽可以满足我们文化需求,但它的年轻却给人们,社会,国家带来了许多危害。何尝不将它们互补所长,年轻的现代文化更应该给年长的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年长的传统文化给现代文化指导指导!何尝不是一件大事?故此,我们能忘本吗?
端午节却成了韩国的法定节日。这一新闻当时震惊举国,这是天大的笑话!大家都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屈原是楚国的外交官,楚国是属于华夏。这些都是铁一样,没有任何争论的。但是为什么端午节是韩国的呢?原因就在于我们自己当时盲目追求“洋文化”,忘记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造成“文化失窃”现象,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我们难道还让这种现象有第二次发生吗?我们还能忘本吗?
文化故土,扎根夯实!满天星辰,追梦前行!中国人,永不忘本!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9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