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作文 > 读后感 >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07:04:25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1500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1500字
说实话,我一直有看书的习惯,但不是看与教学有关的书,枯燥,乏味,这次,若不是学校把书摆在了眼前,我仍不会打开它们。这一打开,竟爱不释手。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都写出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感悟和自我警醒。其中有一些话让我印象深刻。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心门,仿佛一位素未谋面的好友与自己促膝谈心,没有板着面孔的故作高深的说教,有的只是时而会心的一笑,掩卷沉思,满口余香,受益匪浅,尤其是以下两条建议让我感触颇深:
一、教师要有静气
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我想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这种静气就是在拒绝了匠气、俗气和躁气之后能静下心来感悟生活,潜心工作。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只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想通一些东西,只有沉静下来,才能清晰的思考,才能沉淀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而一切与教育相关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沉静的心态,没有一种平稳的心绪,是无法有较缜密而全面的思考的,当然也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做好,做精。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
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种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二、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
幸福人人追求,只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和方式不同。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质生活,在作者看来这是幸福的第一层楼。但物质生活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获得的,而且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需要人们为此付出代价。如果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一旦成为人的惟一目的时,人将会迷失自己。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物质生活都有了保障,平时大家在一起诉苦的不是什么经济困难问题,而是做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现在学校领导、家长、社会对教师工作要求很高,学生也越来越难教,我们常常为此而苦恼。这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学会用艺术来“宣泄”,可以将音乐、美术、小说、电影等作为自己人生的精神导师,通过欣赏艺术来获得幸福感,忘却暂时的烦恼。其实更幸福的是创造艺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自己艺术的眼光和心灵,更应把教书当作是一种艺术创作。享受艺术生活就是作者所提出的幸福的第二层楼:“单纯的物质生活其实是一片沙漠,精神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使人永葆年轻之心。”
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巴尔扎克曾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作为教师我们思考更多的应是教育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的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经常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这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的第三层楼。
苏霍姆林斯基就是用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三层楼的比喻,告诉了我一个优秀教育者所追求的人生目标。这个比喻也像一面明镜,让我对照自己,令我惭愧:我常常徘徊于第一、二层楼之间;也令我奋进:我不能再徘徊不前,我应努力登上第三层楼。
掩卷深思,我终于明白:做为一名教师,我工作是因为我热爱这事业,我教书是为在事业追求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工作时间越长,我越应该理解幸福的含义。《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本书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启示,不是我一言半语所能说得完的。总之一句话:想当一名合格的教师,看书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1500字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它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过时,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
印象最深的就是前一节《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说起其中的原因,很多教师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
那到底该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针对这一点,做了思考。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首先,是“察材”,就是了解和掌握受教育者的资质等情况。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是先决条件。如果不能察材,便会像“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了解一个学生,不能看他的分数,与他谈几次话判其是否是可造之材,这几乎就是武断。察材不仅重要,而且也不容易。我们必须全面而科学地察材。
我们可以通过家访去了解学生。这是前辈老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家访并不是班主任的专利,认课教师同样应该家访;学生入学时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和利用一系列测验来察材,旁敲侧击学生的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www.99zuowen.com也是察材的好方法。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最适合教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平时教学时,教师也要时时留心,处处在意,尽可能进行双边的教学,也能了解学生。
其次,在察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是使学生各自的材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施教的方法很多,但基本的应该是——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和均衡发展。对在学科某些方面资质高的学生采取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力得以顺利发展,并成为尖子。对学习各方面都感到吃力,表现得较为迟钝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在察材中捕获他们资质中的某些“苗头”,针对这些“苗头”加以培育。坚持下去,相信这些学生,必定有大的提高。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更适合现代教学的“因材施教”方法,使教学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教学极大地产生效力,使学生真正都能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1500字
站在这神圣的三尺讲台上已有八年有余,工作中遇到种种问题有些可以很快解决,但有些却因着心的浮躁被遗弃在尘埃里了。生活的挤压、人心的躁动、社会的评价,读书似春雨般珍贵。而立之年的我慢慢的学会自我调整,安静的看书是最好的心灵慰藉。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早在秦校长列出的书目中的一个,曾经的初读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次拜读,醍醐灌顶。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现将自己感受最深的整理如下:
1、“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是啊,没人可以否认教师工作时间安排的紧张,早7晚7点,老师也是人,需要自己的家庭生活,一直以来,我也曾为此困惑烦恼,可文中那位历史老师的话会让我受益终生,“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对,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只有用书籍填满人生的长河,累积的人生厚度和深度才不致被时代淹没。过眼的永远是云烟,沉淀的才是经典和真理。
2、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费尽心机地考虑,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实现这种提高,怎样帮助学生“攀上高峰”,使他们成为“思想家”和“发现者”。教师竭力在教材内容中为学生寻找供他们进行思考和概括的食物。
高水平的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低水平的教师向课下要质量。
现在整个中学教育界都在呼吁教学要向课堂要质量,实现高效课堂,废除满堂灌,实现学生之主体地位,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素质教育的雷声隆隆,但很多教师唯恐“放手”会导致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降低,不愿也不敢“放手”
就语文教学而言,我不敢妄言,个人认为语文课上重视思维过程,重视学法指导是相当重要的。教学目标的安排要重视思维训练,能体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做得不好到好的学习过程。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教是为了达到最终不用教,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拿到新教材,就知道应该从何入手去学习。
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老师们都关心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具有着指导意义。期待着你和我一样受到启发。
一,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
二,课堂上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探究和思考。
三,课堂上不能让学生总是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这不利于学生思考。
四,让学生运用知识,经常完成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五,个别布置作业,让学生各尽所能。
六,不让任何学生做一切缺乏动脑的劳动。
七,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
八,把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我们看看波兰的著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只有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如何切实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让每位孩子聪明健康的成长。读后才能体会到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学也是一种精神;懂得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更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我们将为提高自己的水平、转变自己的态度而努力!
亲爱的老师们,热爱你的学生吧,把无限的信任和赞美毫无保留的给予他们吧。让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记住亨利?海涅的话:“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每一个墓碑下面,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
热爱生活,热爱读书,热爱学生。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shubiji/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2):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2篇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2篇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李镇西每天的“五个一工程”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并且给教师推荐的130本书,包括古典,教育,人文,杂志类的。他说:“不读书就会失眠。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让自己情不自禁的把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感受家长对孩子的殷殷期盼,考虑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都要求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加强学习,及时充电,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良好的开端。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学苗的减少,民办教育,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如马校长讲话中提到的那样,除了我们的先进办学理念外,打造品牌学校,打造精品师资队伍,创造我们自己的特色,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存关键。因此,学习,完善自我就非常必要。读书欲望,就是生存欲望,应该是源于自身的危机感。
回想毕业以来,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日常工作之中了,读的书很少,能可记录下的闪光的东西更少。有很多思想的火花也随着流失的岁月而没有了踪影。在平凡的日子里送走了16载的风风雨雨。虽然甘愿青丝覆霜雪,让雏鹰展翅飞;虽然也被家长认为是孩子在造化,才遇上这样的好老师;虽然也是桃李满天下,但这花圃缺少了诱人的芳香。缺少了岁月沉淀下的精华。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我们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我们的思想必须与时代合拍,通过这次读书,真的该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了,用一颗虔诚的心,感恩生活;用广博的爱,播种希望;用不懈的努力,提升做人的品位,敢于正视现实,敢于直面人生!剖析自己惰性的源头。我会抓住这个契机,发奋读书。我们要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动的清泉。及时充电,提升自我!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
第二,追随先哲,完善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他那些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为过时。针对我们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我们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为我们在苦闷和迷茫中,提供着潜意识的理论帮助。正是唐守业记者勇于探索楼兰王国的奥秘,才踏着彭加木的足迹勇敢地前行。相比之下,我们没有那样的壮举!勇于探索,追随先哲。先哲的隽语,是青春的风景,是成长的动力,是智慧的聚焦。
读罢《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感触颇深,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爱学生就要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考虑,这个问题不光是教师自身努力所能达到的,它是民族的价值取向问题,它需要全社会引发对教育的深思!
多年来,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就常常静坐桌旁,翻阅相关书籍,与那些古今贤达,睿智之人进行一场心灵对白。面对他们的博大胸襟,经典的论述。顿时茅塞顿开。每个哲人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观点让我们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克鲁普斯卡亚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芒,赞可夫提出了教育促进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风范,总会为我们在迷茫时擎起一盏明亮的灯,照亮我们的前程!走进周恩来,会理所当然地吸收他的高尚品质与横溢的才华!聚焦时代英雄,感动着他们的献身精神!书香,伴随我们成长中的平凡的日子!让所有的日子都那样充实而温馨!
第三,大爱无疆,师爱永恒
纵观教育大家们的思想精髓,一个主题。李镇西说:“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但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对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真爱”。嘉汇和谐的校园,缕缕书香,溢满每个角落。所有的老师都在努力着,如旋转的陀螺一样,永不停息地累并快乐地工作着。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情趣盎然,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因为爱是最好的老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最无私的。
多年来,也有遗憾。把灿烂的笑脸给了那些认为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他们宽容有加;其实那些中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呵护与关爱。有人说,差生到社会上都是好样的,因为他们从小的抗挫能力极强。是我们的忽视和指责让孩子们坚强吗?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啊!可是,当他们离开学校后,和老师的感情最深厚,也最真挚。相比之下,孩子比我们更大度,更宽容!有时,一个电话,一个信息,来自远方,甚至你想不起来他是谁,他说,老师,我是咱班最调皮的那个。咳,老师教的调皮的何止你一个?尤其到了教师节或是春节,学生的祝福已是铺天盖地!!孩子走到千里万里。老师还在他的心里!我们不经意的表扬或者批评对他们都会有很大影响。回想起来,即自豪,也有深深的内疚。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我们需要社会对我们公平公正,那么我们为何不把这颗公正的心埋藏在那些幼小的心灵里,让他们从小就享受一种公平呢。这种无形的公正会让孩子感受世界的美好!
成绩不优异不代表他们的品行有问题。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厚爱。他们毕竟是孩子,需要我们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然后才可以驰骋疆场!这个社会,只有两种职业,有道德约束,一是医德,另外就是师德。一个教师有问题,社会的指责会把我们淹没,所以不允许我们犯错误!有人说::教师吃的草,挤的是奶。甚至是一杯热奶!
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是如果我们能弯下腰,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也许效果会更好。
上学期,有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那是看了期末的考评单时,说谁犯错误了,老师就让就交20元。这件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开学后,发现一些同学经常去买小食品,吃过后果皮乱扔。几次禁令不止。我就和大家商量,有的同学说,有福同享,给大家都买,我说了一句春晚台词,“好”!就这么定了。第二天。就有人撞枪口,被同学检举,我不能不睬,那就按规矩吧。他不情愿地拿出20元给了财产委员。我们买了38个棒棒糖。没想到,就这么件事,伤害了我们彼此的情感。今天看来,如果我能换一种处理方法,孩子也许就会欣然接受。告诉他吃小食品对身体如何不好,另外也养成了乱花钱的坏毛病。而我是以大人的思维强制孩子遵规守纪,没有允许孩子犯错误,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讲,我们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换种思维,方法遍地是,为何走死胡同?要增加了师生的情感,而不是用简单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读书帮助我解开心灵的疑惑。
第四,关爱学生转变思想
李镇西老师说:“把教育作为自己最大的兴趣和爱好。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我们的责任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乐土中的美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花朵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其实,每当我们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当我们看见学生用流畅的英语进行交谈时,那种自豪溢于言表。关注所有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广博的爱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孩子。
社会都在关心弱势群体,老师更要把更多的关爱给那些最需要关心的孩子。尤其那些单亲家庭还有性格内向的学生。(www.lz13.cn)我班有个同学因父母离异,从小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她的忧郁,是我从她的眼神中读懂的。我发现在开学典礼前,就能否不穿校服的问题,她给我发了近十个信息,我断定孩子一定不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平时孩子的脸上看不见一点笑容。看过家庭情况登记表果然如此。父母都在日本,早已离婚。孩子每年只能见母亲一次。顿时对她的爱怜已在心底了!半年来,在我的悉心呵护与及时引导下,她的成绩上升很快。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了!在这次考试中,获得班级第2名!春节期间,我们几乎每天都有信息联系。她的喜怒哀乐都在我的心中。在开家长会时,她的姥姥紧紧握着我的手,“谢谢老师了”!看着老人溢满泪花的眼,我的心也是潮湿的!为她,也为自己。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一样,把最广博的爱,给了学生,可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陪伴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呢?从早到晚,我们曾想过自己吗?如果说我是合格的老师,但绝对不是合格的母亲!每次,女儿生病时,多希望妈妈在身旁,可是孩子一次次地失望了。为了80个孩子,我们舍弃了一个,80比1,核算!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生其实就是我们的影子甚至是化身。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而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与哲人的言与行,开展自我教育,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教师的苦口婆心。
学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懈的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最后我倡议大家都保持一颗快乐的童心,开心地迎接每一个日出,坦然地面对每一个日落!活出我们的精彩!让我们的心相互温暖着,勇敢前行。让我们的手,紧握着,搀扶着战斗!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二)
偶然拜读一篇文章《一个普通教师的感悟》,感触颇深。
文章中有人说:生教育的气,是“蛋白质”(混蛋、白痴、神经质)按这个逻辑推算,生幼儿教育的气,纯粹是“傻瓜加笨蛋”。本人就曾做过近20多年的“傻瓜加笨蛋”。
追忆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当时人事编制有多种,又因我们市商业幼儿园是新建园所,所以在招聘职工时,除管理岗位是从商业各单位抽调的部分正式工外,老师全部是从任教3年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选拨。
记得当时报名74人,我们均要通过严格的五项全能考试及多项考核,同时还要接受局领导走访调查本人家庭状况及自身素质等情况,一并合格才能被录用。
虽然当时签的只是临时合同,但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合同如获至宝,加之当时年轻,工作充满激情,可谓活力四射。可以说,我们是呕心沥血、倾尽全力的将青春奉献在那个美好的年代。回想当时,怀揣着对“太阳下最光辉事业”的美好憧憬,走进了幼儿园。
我们上进心都特强,工作非常卖力。领导抓住我们性格特点,用各种比赛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即每周都有相应的比赛项目,各种活动排的满满当当。那时的学前教育比不得现在专业,小学化倾向严重,且园少孩子多,所以,我曾带过多时90,少则60多个以上孩子的班级。
操前和课后整队,是最头痛的一课。因为队伍太长,任凭你喊哑嗓子“小朋友看谁站得快站得齐,看哪个小朋友站得好,请后面对齐前面小朋友的后脑勺等等”,可后面的孩子就是不买账,所以每次整队都像急红了眼的兔子来回窜,嘴里不住的念叨,上肢还要不停的摆弄看不齐队的孩子。挨到周末,嗓子撂挑子,任你怎么用力,声音就是藏在喉咙不出来,当时那种心情真是无言以表……
在日臻完善的工作制度中,我园有一成文规定:每月一次优质课评选。即便是在我们备考山东省幼儿教师专业合格证时,这项规定也还是雷打不动。况且,那时的教学观摩,不像现在带上10多个孩子即可,而是全额参与。既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还要有较好的课堂秩序,为了达到此效果,每次观摩前都要到其他班级演练,积蓄真正观摩时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但,即便做足了观摩前的所有准备,偶尔也掉掉链子,每当遇到没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时,曾寝食难安的郁闷心情会持续多日…….
当时没现在的方便条件,没现成舞蹈带,所有的文艺节目都要自己编排,特别是创编舞蹈时,还要包括涉及到的场景、音乐、动作、道具等等,可谓心力交瘁。每到“六一”和“新年”前夕,根本用不着领导催促加班,即便是晚上也要在家重复听音乐编动作。家门关的再严,音乐声夹杂着踢踢踏踏的响声也能在整个楼道回荡,每当这时,邻居们都熟知“六一”或“新年”又来了。还好,那时我们幼儿园创编的舞蹈在全市首屈一指,岂不知荣誉里洒下了多少老师和孩子们汗水……所以,非常的羡慕现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庆“六一”过“元旦”活动。
还有,每个学期的集体舞比赛,更是给繁复的工作雪上加霜。当时的教育观念不同,对各种比赛要求甚严,即便是集体舞也要跳出花样,比赛规则更是面面俱到:从孩子的精神面貌、动作创编、服装、队形变换、动作协调性到整齐程度,都非常挑剔,加之孩子多,队形变换快,动作要求做到家,因此,每到集体舞训练,教师玩命的教,孩子拼命的学,其中的辛苦无与伦比。
幸好,那个年代的家长虽学历不高,但素质很好,任教那么多年,无与一家长有怨,回想这是当时的唯一幸运……
据实,由于当时年轻气盛,工作压力又大,特别爱生气,包括和自己生气、和孩子生气、和比赛生气、和比赛中所出的状况生气,总有生不完的气……
细细回味,当时对孩子过于严厉,但不可否认的是:心中有爱。
只不过“爱”被压力抨击在心底深处,无法呈现。
现在想来很是遗憾,再多的奖状和证书也填补不了当年无暇将爱心全部呈现的空白。
回顾往事,历历在目,酸甜苦辣咸交融如下愚见:有益的比赛实能让老师从中获益,但,比赛过于频繁,会使“动力”变“重力”,使教师在日趋的竞争中“变笨变傻”……
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调离原单位,并从一线教师撤离到档案室。面对现在年轻的老师,羡慕她们的聪慧,喜欢她们的单纯,欣赏她们的才气……但,不知何故,工作中很难寻觅我们当年那种不怕苦和不怕输的胆量和魄力,许是人生观价值观及人生追求不同吧……
其实,想想,还有比和一帮天真无邪的孩子在一起更幸福的?
如果来生我还能选择这份职业
我:绝不再生幼儿教育的气
也不做“傻瓜加笨蛋”型老师
更不会将名次和荣誉看得那么重
我会把挤压在心底的那份爱全部呈现给所有的孩子们。
再回首,稍纵即逝的20多年历程已成为幼教生涯中一道不太靓丽的风景,但,足够我在偶尔的小憩后踽行欣赏。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3):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读后感1500字


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读后感1500字篇一
读过《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后,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看法,教师并不那么的高不可攀,相反作为一名教师反而应当跟学生建立亲密的感情,对学生有爱。当然在不同的老师那里,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有对学生的容和理解,有对学生的任和义务。好老师并不只是一种形象,而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生活和不同领域中。
当然能影响孩子一生的老师自身也得拥有良好的品性。他也许不会“无私奉献”,但他“乐于奉献”。我们避免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会奉献、乐于奉献的老师才是有效的,充满快乐的。
读完《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后,给我的感悟很多。教师是充满爱心的职业,有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才是教育的神圣。”要实现教育的意义我相信爱是唯一的力量。当然教师不仅仅要成为一名有爱心的教师,还要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慧者,这时刻提醒着我不断的学习,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含量。不断的增长思考力、感悟力,从而全面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智慧。
我相信我会用自己的爱心和乐于奉献的心来换得孩子们纯真、阳光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当然,我也会不断的充实自己给自己加油,像一名阳光型的教师奋进、努力。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获得幸福。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如果我们不能阳光,又怎么去让阳光的男孩女孩走进我们呢?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
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读后感1500字篇二
这个暑假,认真品读了张红女士所著《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这本书给我的感悟很多,让我对师德和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而最大的一点是让我感受到做阳光教师必须做到:在面对孩子,要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要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家长,要有阳光般真诚的交流;面对教育,要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要有阳光般积极地热情;面对发展,要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
在未读这本书之前,我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之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爽,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教师是充满爱心的职业,教师要做一名爱的天使,这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最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职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职业道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常把教师赞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师职业称赞为“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这实质上都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赞美,身为教师的我无比荣耀,常常告诫自己记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教师的话:“请你们记住,你不仅是你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平日我很注重自己师德内功的修炼去“为人师表”,不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认为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消极怠工;反倒是对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积极创新探索和研究。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请保留此标记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绝不是灭绝了七情六欲的“苦行僧”。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希望生活和工作同样精彩,追求学生和自己共同发展;他也许不会“无私奉献”,但他“乐于奉献”。因为这种奉献不是某种权威或制度强加于他的,而是他自觉自愿的。从这些奉献里老师体会到了很多职业生活内在的欢乐和幸福。
正如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做一名阳光教师,就要乐于读书学习,走进阳光海洋。知识就像海洋,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缩短与彼岸的距离。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变觉面目可憎,言语乏味”。是的,不坚持学习,不习惯读书,文化底蕴就会逐渐缺损或丢失,人就会表现出肤浅和浮躁,就会慢慢地被时代所抛弃;做一名阳光教师,就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更别提孩子了,吃一堑,长一智。孩子们正是在一次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逐渐长大的。因此作为教师,我要改变自己的观点,用赞美的眼光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进而形成赞美的习惯。那么,我即使面临巨大的压力,也会从心里感到自己是一名快乐的教师。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懂得关怀获得朋友,懂得放心获得轻松,懂得遗忘获得自由”。我要做一名阳光教师,调整好心态,热情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幸福的工作。在今后工作中,我会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以及学校、家长的认同和社会的认可。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4):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抓住了我的心。作者龙应台的文笔细腻,全书蕴含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爱的气息。
这是一本记录作者龙应台的两个孩子的成长的散文,简单的文字,浅显的语言,母亲的想法,孩子的天真,在书中表露无疑,作者并没有长篇大论的谈论关于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个母亲在叙述发生某件事情时,母子间的反应和对话,非常的生活化。龙应台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她自己的教育方法,用温情引领孩子认识世界,鼓励他们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安静、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地成长。她随时随地耐心地教孩子认识自然万物——天上的云、路上的车……这些文字是那么地朴实、细腻,简洁地还原着一幅幅岁月画面,没有议论、抒情、感慨,只是简洁的描述,让读者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若有所思。
孩子的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母亲慢慢地走。作者有时也有迷惘:要不要孩子在台湾的幼稚园接受一点中国文化的传统教育?怎么跟孩子解释“神话、迷信、信仰”的不同?作者所有的爱都在细微,耐心中付出。作者懂得:爱,必须对幼小生命尊重,尊重缘于平等——从孩提时代起,就告诉他:你的名字叫做“人”。也因此,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才不会简单地去粗暴指责,才能逐步培养他们珍贵的品质——善良、正直、诚实、优雅和担当……
这是孩子的成长手记,也是极好的启蒙日志。温情的教孩子看这个世界,鼓励自由和理性的思考,用安静、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平常琐碎的句子,也因为有爱而动人。长长的成长之路,要慢慢的让孩子吸收丰富的营养,培养他们珍贵的品质——善良、同情、诚实、优雅和责任,收获友谊和爱。
孩子对于女人究竟意味着什么,那漫长的孕育之苦,随着一个小生命的出现化成无限的甜蜜和喜悦。小小的身体将带着女人的烙印,延续着她的情感,他们彼此陪伴,以全新的心情体验生的痛楚和喜悦。她觉得那个生命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是自己跨越生死迎接到的宝贝,他将是她的全部。我细细的看过她写的每一段亲身体会,当我再经历的时候,感觉是那样真实,她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
“孩子,你慢慢来!”给了我很多启发,是啊,你慢慢来,慢慢的等你长大!
作为一名母亲,有了宝宝以后,我看见别的孩子,会有一种忍不住的关心,一种出自母性的表现,不像曾经的我,对别家的孩子提不起兴趣,因为那时自己还没有成为母亲,对小宝宝的感情也是从自己的宝宝身上开始培养起来的。
当大人觉得对于小孩该学习什么,该了解什么,总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小孩的身上、脑海中。可曾问过小孩的意愿?也许小孩的身心发展是不成熟但不代表没有自己的意识;也许动作很慢,但总有做好的时间,不要看到慢腾腾,就强加其成人的模式。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时会很生气,有时也会对学生很大声。我是否能够细声细气地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能愉快地接受我的建议。我是否能不批评学生,而换一种方式来教育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充满欢乐。老师要带给他们欢乐,而不是无穷的压力。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教育学生应该慢慢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与家长一起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我想对所有的老师们、家长们说一声: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孩子,你慢慢来》
读《孩子,你慢慢来》心得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书封面上的一段话,正是这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给了我无限的感动,让我受益匪浅。
《孩子,你慢慢来》,我喜欢这本书,也喜欢这句话。作者龙应台的文笔是那样的细腻,全书蕴含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爱的气息,读着读着,一股暖流慢慢飘进了我的心房。
让我们慢慢来,让我们耐着性子学会等待。
读完这本书,我不断地反思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时会很生气,有时也会对学生大声训斥。记得期中考试前一天,我和白老师一起从会议室返回北教学楼时,老远就听到哈哈大笑的声音从楼上传出来,我俩边走边猜测着这笑声是从何而来。当时的我虽没说出口,但心里早已断定是我们班。于是,上楼直奔教室。“老师,崔晨曦给他的同桌讲笑话,他还大声地笑。”班长见我来了,立马站起来,气愤地说。听班长诉说的同时,我带着满脸的怒气瞥了崔晨曦一眼,此时的他也许真正意识到自己错了,低着头,看着桌上的卷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如果今天不给他点严厉的教训,我怎能安心?”想到这里,我走到他的座位,只见他的卷上仅写了几个词,看到这些,我便火冒三丈:“走,www.99zuowen.com去给你妈妈打电话,让她来盯着你写。”他一听,急了:“老师,别……别……。”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他竟然这样对我说,我装出一幅很生气的样子,走出教室,进了办公室,一会儿,他也跟了过来,说:“老师,对不起,我不应该讲笑话。”听他这么一说,我真想原谅他,可是,想想以前的种种违反纪律的事,都与他脱不了干系时,说:“以前,我总是心平气和地跟你讲道理,你也总是不断地向我承认错误,这次我再也不给你机会,打吧!”他见我这么坚定,拿起话筒,拨通了电话。不一会儿的工夫,她的妈妈赶了过来,知道他犯了错后,一直数落着:“这么长时间,付老师没给我打过电话,我还以为你表现得很好,没想到你这毛病还没改……”说罢,她看了看他手里的试卷,相当生气,此时的他再次认识到自己真得错了,赶紧写了起来。当我把学生带出学校回到办公室时,他已写完。我们一起下楼、回家。
说实话,这样的结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从那天起,他那些过分的行为收敛了许多,也正是从那天起,他的名字再也没被值日班长写在黑板上。直到今日,我的内心深处并没有因他折服而自喜,也没有因我的胜利而置之不理。如果我学着安安的妈妈,耐心地与他交流,让他愉快的接受;如果我不冲动不叫家长,换一种方式教育;我就会带给他欢乐,而不是无穷的压力。上周四的一个课间,我让他下节课课后找我,他没有忘记,规规矩矩地进了办公室。我和他谈了好久,谈到他期中考试考得不错,三科都在九十分以上,表扬了他有写好作业的习惯;谈到了他的日记比以前大有长进,肯定了他有坚持阅读的习惯。并提醒他,如若能做到严格约束自己、控制自己,老师相信他还会有大的进步。一句表扬,一次肯定,一种相信给了他莫大的自信,谈话结束,他准备回教室上课时,恭恭敬敬地说了一声:“老师,再见。”此时,我感到很欣慰。心中默默地重复着那句话:孩子,你慢慢来。老师对你有耐心。
事后,我重新拾起《孩子,你慢慢来》细细品读。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教育学生应该慢慢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与家长一起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变化!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实!长长的路,慢慢地走!长长的路,健康地走!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孩子,你慢慢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5):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摘抄(三篇)


《给教师的建议》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1、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2页
2、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2页
3、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7—8页
4、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1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8页
5、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10页
6、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啊在读过以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10页
7、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11页
8、他们对周围世界中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16页
《不做教书匠》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1、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无谓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青春年华。乃至过了浮躁岁月,却再也没有青春的活力,再也没有奋斗的勇气了,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的尽头。
2、我敢和任何一个教师打赌,如果你拿出对子女四分之一的爱放在学生身上,学生对你的感恩将超过孩子对你的感恩——中国子女向来认为,获得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的。
3、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
4、抱着缺点的人,容易有意无意地放大自己的缺点,从而失去正确认识自我的机会,自己把自己打垮。即便有缺点,我们也能将缺点化为自己的特点,成为教育的亮点。
5、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能像针一样尖锐,无坚不摧,也就能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心如止水,静下心来做事,就易产生智慧,这就是佛家讲的“静能生慧”。
6、努力使自己成长起来,获得发言权;你有了发言的权利,才会有改变的力量。
7、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业绩。如果你的胸中装的仅仅是个人的教学成绩,那么你也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如果你的胸中装的是整个学校,思考的是整个教育及教育发展趋势,那么你就是未来的校长和教育家。
8、纪律是一种必要的存在,它不仅是一种必要的规范,而且能帮助我们远离人性中的懒惰,催促我们更好地成长。严格要求自己,看似委屈了自己,强迫自己放弃很多生活的乐趣,不能够随意、“潇洒”地生活。其实,正因有了它,才让你有了进入享受高质量生活的机会和希望。
9、他们一言一行逐渐地和教育融为一体,教育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教育的事,他们离不开教育,离开教育就像离开了水,再也游不起来。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一种“人”的力量、“人”的气魄;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教育的情感与智慧,看得到教育的希望与光明,看得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10、人,只有当勇敢地面对种种不安全感的时候,才会迸发出无穷的勇气和潜在的力量与智慧,才能突破制约人生腾飞的瓶颈。
11、每一个有成就感的人,都是一艘负重前行的船,沉重的责任感时常压在心头,砥砺着他们人生坚稳的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走出来,走出一个大写的“人”。而那些胸无志向的人,像一个没有水的空水桶,只要一场人生的风雨,就能把他们彻底打翻。
《新教育之梦》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1、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智育在整个教育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智育的目的是什么?为数不少的教育者认为传授知识是智育的全部内容,或者至少是主要目的,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而这种片面的认识,正是"唯知识论,唯分数论,的畸形智育得以泛滥的原因之一,智育当然离不开知识传授,但传授知识并不是智育的真正目的。
2、著名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__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在"学会认知时指出,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既可以个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作为手段,它应该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的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与理解,认识和发现。
3、在传统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知识更多的是经验,因此,那时智育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目的就是传授知识,让经验一代代传下去,但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信息时代,学生在学校学的大多数知识今后直接被派上用场的可能性很小,虽然仍有一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有用的,但从总体上来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与学习知识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4、这种智育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却剥夺了学生精神发展的权利,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曾经说过,在你丢失你的课本,焚毁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你为考试而死记的细节之前,你的学习是无用的。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心智活动。知识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
5、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为了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通过智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基础。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6):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500字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500字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永新教授《我的理想教育》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
一、学会赞美他人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意气风发,通达洒脱,奋发向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创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需怀若谷,默默奉献;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挚爱事业,深爱学生,精益求精;……我们本该赞美他们,我么也必须赞美他们!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二、学会把握机会
我们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经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其之所以会成为名师,都是将困难视为机会的,他不仅可以从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更从中发现了那个“伟大”自我,收获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三、学会利用时间
课堂高效益令学生喜欢,学生坐在教室里,其实是在投资,投资为了回报,每个学生投资一样多的时间,可为什么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好,那个班却很糟糕?因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学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飞天外,到头来一无所获,这就是浪费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年、少年时光,随着我们的课表,被一点点用蛀虫爬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心向着孩子”。我们要心向着孩子的快乐那么学校就成了孩子延续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们自己流淌、享受着快乐,当然更需要学校这个快乐之地为他们创造快乐!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精神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这本书中,普通教师可以回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予我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这本书,作为人,你是幸福的,作为教师,你是快乐的,作为你的学生,他们的生命也会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总之,教师创新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思想、执着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提高。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500字
国庆假来临了,我阅读了些的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我愿把自己一个暑假得出来的反思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1.读书一生,以写促思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我觉得这句话是最能够引起教师们共勉的。我到现在也依然记得我的大学班主任对我说过的这句话,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经抛却了这些意识,我又何尝不是呢。如果这次不是校方让我们教师写一篇读教育专业书籍的读后感,我也不知道是否还会记得这句话。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想自己以后也还是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2.慎独养身,伸展个性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面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可以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3.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4.海纳百川,合作同进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教师学习。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www.99zuowen.com,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关怀,教育丛书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500字
小的时候看过电影版的《海蒂》,就曾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最近有机会又读了原著,初看《海蒂》,感觉就像被散发出阵阵清香的风拂过脸庞。再看《海蒂》,又像是品味了一杯甘醇的葡萄酒。正如人们常说:好书,越读越有味。
《海蒂》是瑞士的著名女作家约翰娜.斯必丽的世界名著。这本书十分经典的描绘了“海蒂”这位年纪幼小的小姑娘在阿尔卑斯山上居住的经历以及在富兰克托的一段经历。故事内容十分有趣而又感人至深,耐人寻味,主题鲜明、严肃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心地善良、天真的小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她热爱生活,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在她真挚情感的感化下,饱经沧桑、心情抑郁、性格孤僻的爷爷重新燃起了生活之光。后来,蒂提姨妈把她送到了富兰克托的一个有钱的亲戚家,因为他们的女儿克拉拉一只腿瘫痪了,总得坐着轮椅,连上课也只是一个人,特别寂寞,想找个孩子和她一起玩。也正是在海蒂的爱心帮助下,使克拉拉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们成了一对知心的朋友。当克拉拉来到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受到了海蒂的鼓励,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而最终重新站立了起来。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奇呀!
看完《海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主人公海蒂那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灰心,也从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海蒂的玩伴克拉拉也是如此,虽然失去了行动能力,却从未对生活产生怨恨或是自暴自弃。当我看完了这本书的时候,使人感觉到人间的温暖,友情的滋润。可现在有许多孩子都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过着许多山村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可当他们遇到一点事就灰心,比如:作业稍稍多了点便叫苦连天,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更有甚者不停地喊着要自杀。小时候的我们应该乐观一点,像海蒂和克拉拉一样,笑着去面对磨难。其实,人生在世,有很多挫折,有很多人都像海蒂一样,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历过许多事情。但摔倒了不能永远趴在地上,要站起来,重新面对新的人生!就说在云南金摘金寨上学的孩子们吧!那里的生活条件差的简直无法形容,学校的桌子,都是坑坑洼洼,连字都没法写。宿舍里的床就是两块木板,地上的老鼠‘吱吱’的叫。书的页面非常薄,书都是灰白的。有的人就穿着拖鞋,有些人连拖鞋都没有,就光着脚,走到学校。但他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兴趣,即使没有任何东西……如果我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必定是受不了的,然而他们却生活了下来,是多么坚强!
记得前不久在电视中看到一个真实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名叫李梦瑶的11岁女孩,她小时候曾得了先天性心脏病,经不断治疗稍有好转,可不幸的是又患上了右髋股骨头坏死的疾病,将来这条腿就会残废,更不幸的是他的父母都身染绝症,而且将不久于人世。看到这我感慨命运对这个年仅11岁女孩的不公平,仿佛世间所有的苦难都将落到他的身上。可是,李梦瑶从没有因为自己的疾病和家庭的贫困而抱怨,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不但坚持上学,她还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顾父母和弟弟的重担。为减轻家里的负担,每天晚上,她都迈着一条残疾的右腿走很远的路去卖花以贴补家用。有时路走多了,右腿就会没有知觉。小姑娘的故事不但催人泪下而且还使我们这些身康体健、生活富足的正常人感到震撼和惭愧。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十分的自私,自己拥有的东西从来就不愿与别人分享;当别人指责他的时候,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当别人有病时,他不但不去鼓励别人,还嘲笑别人;当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编织出许多理由去推卸……为什么不去帮助、关心、尊重别人呢?要是实际生活中,人们能像海蒂那样的去关心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尊重社会上的每一位人士,那该多好啊!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shubiji/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9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