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作文 > > 杭州灵隐寺(共7篇)

杭州灵隐寺(共7篇)

发布时间:2018-07-26 02:00:03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专题作文】

杭州灵隐寺(一)

以下文段中的"赤僧"是什么意思:
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赤僧亦尝拾得."其中“赤僧”是什么意思?

这里“赤僧”应该是“寺僧”的误写.杭州灵隐寺种植了很多桂树,寺里的僧人说这桂树是月亮中桂树的种子,现在到了中秋十五的时候,往往有桂子(从月亮中)落下,寺庙里的僧人也偶尔能够捡到...
所以白居易忆江南诗里才说”山寺月中寻桂子“——他也到寺里月下寻找月亮上落下的桂子.【杭州灵隐寺】

杭州灵隐寺(二)

冷泉亭记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 最: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最:

  问题看的很清楚,最:最美的(风景)
  最:(山水胜景)最美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景优.在郡里,灵隐寺最突出.
  原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尹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导读:冷泉亭是杭州的一处山水胜迹,位于灵隐寺前、飞来峰下,唐时亭在水中,宋移建于岸上,并建起水闸蓄水排洪,“冷泉放闸”成为古代灵隐寺的景观之一.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出了对联上联:“泉从何时冷起?峰自何处飞来?”;清末大学者俞樾对得巧妙:“泉从冷时冷起,峰自飞处飞来!”.一时成为美谈.
  这篇《冷泉亭记》是唐代大文学家白居易(772——846年)的名作之一,作于长庆三年(823年)秋杭州刺史任上.第一段用逐层递进的写法,介绍冷泉亭景色为杭州灵隐之最,用笔工整;第二段是重点,举出了春夏两季和“坐而玩之者”、“卧而狎之者”为例,连用了四个“可”字,说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给人“潜利阴益”之多,点明其“最余杭而甲灵隐”的原因;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五座亭子及其建造者(唐代有姓名可考的杭州刺史共有99位).
  注释:“东南”,唐代人的“东南”概念多指江南东道(包括今浙江、福建、上海全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南部分).“余杭郡”,指杭州,唐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间杭州尝改余杭郡,此处用作雅称.“寻”,古代长度单位,为八尺.“薰薰”,指花草的芳香.“欣欣”,形容草木繁盛状.“渟渟”,水停滞,水面平静.“泠泠”,清冷.“蠲”(读juān),免除.“酲”(读chéng),指酒醒后疲乏如病的状态.“矧”(读shěn),况且.“潜利阴益”,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四封”,与“提封”同义,指四周行政边界之内的疆土.“长庆”,唐穆宗年号,起始于公元821年,终于824年.(钱塘导读、注释)
  翻译: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景优.在郡里,灵隐寺最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两寻,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的草香薰薰,林树欣欣,在这里可以吐纳于清新空气之中,令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云烦恼,解除酒困,令人心旷神怡.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民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间,水浸到亭阶之上.你坐着玩赏,可用床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前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门中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见了这里的景致,就会一下子全部消亡.这种无形中能获得的益处,哪给给你说得完!这就是我认为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灵隐寺最好的地方的原因.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担任刺史的人,有位相里造,筑了虚白亭;朴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筑观风景;给事卢元铺,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 ,最后筑了这个冷泉寺.
  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并列一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现在继任杭州刺史,只能记述景色之美,而不能再造其他亭了.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述

杭州灵隐寺(三)

《冷泉亭记》 重点词翻译

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优;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
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过十六尺、宽不到两丈,但是这里聚集奇景,揽得精华,觅取地之胜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春天,我爱它的草香薰薰,林树欣欣,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生于亭之栋梁上,水与亭之台阶相齐平.坐着玩赏的人,可在河床中洗脚;卧着玩赏的人,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况且清澈的潺潺涧水,纯洁、冷冽、柔软、滑腻,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出家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边的疆界,山连山、湖连湖,容易形成山川胜迹.以前担任杭州刺史的人,有位相里君筑虚白亭,仆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斐棠棣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xù,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象五个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尽在这些地方了,极匠心工巧之能事.后来的人虽心巧目灵,也无法增加它.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阐述前人所说,自己无所创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分析:
[这篇《冷泉亭记》是唐代大文学家白居易(772——846年)的名作之一,作于长庆三年(823年)秋杭州刺史任上.第一段用逐层递进的写法,介绍冷泉亭景色为杭州灵隐之最,用笔工整;第二段是重点,举出了春夏两季和“坐而玩之者”、“卧而狎之者”为例,连用了四个“可”字,说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给人“潜利阴益”之多,点明其“最余杭而甲灵隐”的原因;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五座亭子及其建造者(唐代有姓名可考的杭州刺史共有99位).
【注释】
[1]冷泉亭: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飞来峰下.
[2]余杭郡:唐时即称杭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
[3]就郡言:谓就余杭郡的山水而言.
[4]灵隐寺: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飞来峰东.尤:突出.
[5]由寺观:谓从灵隐寺的风景来看.
[6]为甲:数第一.
[7]山:指灵隐山.
[8]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倍寻:两寻,合古尺一丈六尺.
[9]累(lěi):重叠.不累丈:即不到两丈.
[10]撮奇:聚集奇景.得要:获得要领.
[11]胜概:优美的山水.
[12]物无遁形:谓在亭上看灵隐景物,一览无遗.“物”,指景物.“遁形”,隐藏形态,指山水草木被遮蔽而看不见.
[13]薰薰:草木的香气.
[14]木:树木.欣欣:生气蓬勃的样子.
[15]导和纳粹:谓引导人们心情平和,吸取纯洁的养分.“粹”,精米,此喻精神滋养.
[16]畅人血气:谓令人血气畅快.
[17]泉:指冷泉.渟渟(tíng):水止不流动的样子.
[18]泠泠(líng):形容风清凉.
[19]蠲(juān):消除.析酲(chéng):解酒,使头脑清醒.
[20]起:启发,振足.
[21]盖:伞.
[22]栋:指亭梁.
[23]阶:指亭的台阶.
[24]床:喻亭似床.
[25]狎(xiá):亲昵,亲近.
[26]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 yuán):水流的样子.洁澈:水洁净清澈.
[27]粹冷:形容水清凉.柔滑:形容水感.
[28]道人:指修行出家的僧侣道徒.
[29]盥(guàn):浇水洗手.盥涤:洗涤干净.
[30]见辄除去:谓看见冷泉亭水,便把眼耳心舌的尘垢都清除掉了.
[31]潜利阴益:谓冷泉亭给人的好处,有许多并不显露于表面,即指上述对人们思想情操的熏陶.
[32]可胜言:岂能说尽.
[33]“斯所以”句:谓这就是冷泉亭风景在余杭郡最好,在灵隐寺列第一的原因.
[34]杭:指杭州,即余杭郡.四封:余杭郡四边疆界.
[35]先是:在此之前.
[36]领郡者:担任杭州刺史的.
[37]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曾任杭州刺史.“君”,对士大夫的一种敬称.
[38]韩仆射皋:韩皋,字仲闻,曾任杭州刺史,历官东都留守,镇海军及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
[39]裴庶子棠棣:裴棠棣,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太子庶子.
[40]卢给事元辅:卢元辅,字子望,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兵部侍郎、给事中.
[41]元藇: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在白居易之前任杭州刺史,当时任右司郎中员外郎.此亭:即指冷泉亭.
[42]指:手指.
[43]殚(dān):尽.
[44]能事:指从事山水胜境构筑的能力.
[45]继之:继元藇后为杭州刺史.
[46]述而不作:谓记述其事而不再构筑这类亭子.“作”,创造.
[47]长庆三年:唐穆宗即位第三年,公元823年.

杭州灵隐寺(四)

白居易《冷泉亭记》原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尹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导读:冷泉亭是杭州的一处山水胜迹,位于灵隐寺前、飞来峰下,唐时亭在水中,宋移建于岸上,并建起水闸蓄水排洪,“冷泉放闸”成为古代灵隐寺的景观之一.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出了对联上联:“泉从何时冷起?峰自何处飞来?”;清末大学者俞樾对得巧妙:“泉从冷时冷起,峰自飞处飞来!”.一时成为美谈.
这篇《冷泉亭记》是唐代大文学家白居易(772——846年)的名作之一,作于长庆三年(823年)秋杭州刺史任上.第一段用逐层递进的写法,介绍冷泉亭景色为杭州灵隐之最,用笔工整;第二段是重点,举出了春夏两季和“坐而玩之者”、“卧而狎之者”为例,连用了四个“可”字,说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给人“潜利阴益”之多,点明其“最余杭而甲灵隐”的原因;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五座亭子及其建造者(唐代有姓名可考的杭州刺史共有99位).
注释:“东南”,唐代人的“东南”概念多指江南东道(包括今浙江、福建、上海全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南部分).“余杭郡”,指杭州,唐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间杭州尝改余杭郡,此处用作雅称.“寻”,古代长度单位,为八尺.“薰薰”,指花草的芳香.“欣欣”,形容草木繁盛状.“渟渟”,水停滞,水面平静.“泠泠”,清冷.“蠲”(读juān),免除.“酲”(读chéng),指酒醒后疲乏如病的状态.“矧”(读shěn),况且.“潜利阴益”,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四封”,与“提封”同义,指四周行政边界之内的疆土.“长庆”,唐穆宗年号,起始于公元821年,终于824年.(钱塘导读、注释)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景优.在郡里,灵隐寺最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两寻,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的草香薰薰,林树欣欣,在这里可以吐纳于清新空气之中,令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云烦恼,解除酒困,令人心旷神怡.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民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间,水浸到亭阶之上.你坐着玩赏,可用床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前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门中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见了这里的景致,就会一下子全部消亡.这种无形中能获得的益处,哪给给你说得完!这就是我认为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灵隐寺最好的地方的原因.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担任刺史的人,有位相里造,筑了虚白亭;朴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筑观风景;给事卢元铺,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 ,最后筑了这个冷泉寺.
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并列一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现在继任杭州刺史,只能记述景色之美,而不能再造其他亭了.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述.【杭州灵隐寺】

杭州灵隐寺(五)

冷泉亭记文言知识,文言知识!

冷泉亭记 [唐] 白居易 阅阅阅读读读引引引导导导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诗人.29岁进士及第.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 请求外任,长庆二年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 冷泉亭是杭州的一处胜迹,位于灵隐寺前、飞来峰下,唐时亭在水中,宋移建于岸上,并建起水闸蓄水排洪,“冷泉放闸”成为古代灵隐寺的景观之一.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出了对联上联:“泉从何时冷起?峰自何处飞来?”;清末大学者俞樾对得巧妙:“泉从冷时冷起,峰自飞处飞来!”.一时成为美谈.本文作于长庆三年(823年)秋杭州刺史任上. 对对对译译译注注注释释释 东南 山水,余杭郡为最. 就郡 言,灵隐寺为尤. 由寺 观,冷泉亭为 东南的山水,余杭郡为最美;就郡而言,灵隐寺为最优异;从寺院来看,冷泉亭为 甲. 亭 在山下,水中央,寺 西南隅. 高不 倍寻「寻:八尺 ,广不累 丈; 第一.亭子建在山下水中央,在寺的西南角儿上,高不过两寻 为一寻. 」,宽不过一丈, 而 撮 奇 「撮奇:聚 得要, 地 搜 胜 概, 物 无 遁形. 春 然而它聚拢奇观, 拢奇景.」独得要冲,在这里搜索美丽景象,景物没有看不到的.春 之日, 吾爱其 草 薰薰「薰薰:青草 , 木欣欣, 可以导 和 天的日子,我爱这里绿草散发的清香 发出的香气.」,花木欣欣向荣,它可以疏导调和 纳 粹 「粹: ,畅人血气. 夏 之夜, 吾爱其泉 渟渟「渟渟:水平 , 脾胃多进饮食 精米.」,使人气血通畅;夏天的夜晚,我爱它泉水平静 静的样子. 」, 风 泠泠「泠泠:形 ,可以蠲 烦 析 酲 「酲:酒醒 ,起 人 心情. 晚风清凉 容清凉.」,可以免去烦恼,除掉酒后的不适 不适感. 」,振奋人的心情. 山树为 盖,岩石为 屏, 云从 栋 生, 水与 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 山树作它的伞盖,岩石作它的屏障,云从亭梁间产生,水和亭阶齐平;坐着玩的,可以 足于床下; 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 「矧: 又 潺湲「潺湲:水缓 在亭栏杆下洗脚,躺着玩的,可以在枕边垂钓.况且 况且.」 水流缓慢 流的样子.」 洁澈 「洁澈:清 ,粹 冷 柔 滑. 若俗 士, 若道 人,眼 清澈见底 澈见底.」,纯粹、凉爽、柔软、润滑.那尘俗的人,还是那得道的人,眼睛 耳 之尘, 心舌 之垢, 不待盥涤, 见 辄 除去.潜 利 阴 耳朵里的尘埃,心里嘴里的污垢,不等洗涤,一出现立即就会被除去,暗中泄泻隐处, 可胜言哉? 斯所以最余杭 而甲灵隐 也. 滋补,其好处怎么能说得完呢?这就余杭郡最美而灵隐寺为第一的缘故吧. 杭 自郡城抵四封, 丛山 复 湖,易 为 形胜. 先 是 领郡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周,有很多山有许多湖,容易形成优美的风景.先前在这里作郡 者, 有相里君 造作 “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 “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 守的,有相里先生建造的“虚白亭”,有韩皋仆射建造的“侯仙亭”,有裴棠棣庶子建造 “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 “见山亭”,及 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 此 的“观风亭”,有卢元辅给事建造的“见山亭”,以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建造的这“冷 亭. 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 可 谓佳境殚 矣,能 事 毕 矣. 泉亭”.于是五亭相望,像排列的五指,可以说美景全包揽完了,可以做的事全做完了. 后来 者,虽有敏 心 巧 目, 无所加 焉.故 吾继之, 述 后来的人即使有聪明的心思灵敏的目光,也无处可使了.因此,我来了以后,只记述情 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况而不建造新亭.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鉴鉴鉴赏赏赏评评评点点点 《冷泉亭记》是白居易的名作之一.文章首先用逐层递进的写法,介绍冷泉亭景色为杭州灵隐之最;接着写冷泉亭“最余杭而甲灵隐”的原因,写春日“草薰薰”、“木欣欣”,夏夜“泉渟渟”、“风泠泠”,从嗅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用“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蠲烦析酲”、“起人心情”,点出冷泉亭景色之宜人.并以“坐而玩之者”、“卧而狎之者”为例,说明它能涤荡心胸,给人“潜利阴益”;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五座亭子及其建造者.全文语言精妙,多用骈句,读来琅琅上口,颇有韵味

杭州灵隐寺(六)

谁能帮忙翻译一下骆宾王灵隐寺留诗!
【杭州灵隐寺】

  骆宾王,义乌人,七岁便能作诗.
  武后当政时,他多次上奏疏说事,招惹权贵被贬到临海做县丞.他因不平郁郁不得志,弃官离去.文明年间,徐敬业起兵为李旦复位.骆宾王投奔他,做他的府中署吏.他为徐敬业写了一份征讨武后的檄文传播天下.武后读了,惊恐的问:“这是谁写的?”其他人说:“这是骆宾王写的.”武后说:“有这样的人才不用,是宰相的过错.”趁着徐敬业兵败,骆宾王亡命天涯,不知所踪.
  后来,宋之问贬还.他路过杭州时夜游灵隐寺.晚上,他在长廊下漫步吟诗:“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他没得下联,苦苦思索没有答案.有个老僧在灯下坐禅:“少年不睡,而口气甚是苦闷.为什么呢?”宋之问说:“我想给这寺题诗,却想不出好答案.”老僧笑着说:“为什么不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呢?”宋之问后来的诗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云薄霜初下,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寺,看于度石桥.而老僧的那一句,是篇中的精华.第二天拜访,已经不见了.老僧就是骆宾王,传闻坐小船出海了.
  中宗后来下令搜集他的文章,得到了百余篇.他命令郄云卿编排并作序,写成了《百道判集》一书,现在流传于世.
  注:因为书木有带,所以这些是默出来的.“及败”中的“及”有很多意思,我们跟老师讨论后说意思是“趁着”,可能跟你们老师不一样,所以尊重你们老师的选择吧.

杭州灵隐寺(七)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意思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再说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5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