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 高三学生5篇

高三学生5篇

发布时间:2018-11-10 20:20:09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高三作文】

高三学生篇1:春归何处_高三学生随笔作文1500字


春归何处_高三学生随笔作文1500字篇一
今年的春,眨眼间就来到了身边。没有翘首期待,没有乍暖还寒,一路飙飞着升温的热情,姑娘们褪去臃肿的冬衣,裙裾摇曳在大街小巷。沐浴着春风荡漾的暖阳,忽然想起一句歌词:城市不知季节变换,北国之春已来临。
从窗口望去,湖水波涛涌动,碧蓝如洗。那些凸凹起伏的土坡,小草早已萌芽,远远望去,淡黄色遮掩着枯败的枝叶。
近距离感受到春的气息,缘自一次出行。车窗里眺望,杨树枝桠蓬勃,柳树枝条婆娑,路边的碧桃树繁花欲燃……心绪辗转在春的闺房,感叹着春天脚步的轻盈,就这样静悄悄,未见精心描摹,豁然间就启开了一轴流光溢彩的图画。有三三两两的杏花含笑林间,整个果园便凭添生机,闻香而至的黄莺婉转歌喉,唱响春天的序曲。苏醒过来的冬小麦,在柔风里舞蹈,喷涌的井水势不可挡地润泽着麦田。似乎有一股蠢蠢欲动的激情濡染了沉寂的大地,世间万物都欣欣然开始新的生命旅程。
时光荏苒,清明的小雨过早地落在了某个黄昏。踩踏松渲的黄土,浮游的尘埃覆盖踉跄的脚步。跪在父母坟前,望着青石碑上双亲的名字,泪水扑簌簌滚落。无数个午夜梦中,徘徊在荒芜的宅院。忆起年少时节,桃花树下,葡萄架旁,那些与亲人欢笑的时光,音容犹在,触手难及。青青野草长满坟冢,不知名的小花点缀在草丛,飘散的蒲公英带着我的哀愁,你要飞向哪里?
(二)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朝岭南节度使、文人崔护一年清明路过深州,正值桃花盛开,遇到一位美丽的女子,从此念念不忘,第二年桃花依旧,美人却因思念崔护而香消玉殒,悲伤之余他写就千古名篇《题都城南庄》,据说诗中的都城南庄就是现在的深州市。
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和朋友一起参加民俗协会举办的深州桃花节活动。
夹路两旁杨柳如烟,杨絮雪花般盘桓飞绕。深州的桃树造型独特,树干长出地面半米左右就舒展成三股五岔,密匝匝的桃花缀满枝头,远远望去宛如舞女长袖善舞的姿态。粉色的桃花连成一片,汇聚成娇艳夺目的织锦。在和煦的春风中,明媚的阳光下,朵朵桃花恰似豆蔻女孩含羞的脸。行走在桃花林间,微风拂面,发丝衣衫便沾染上几瓣桃花。鼻翼翕和,清雅婉芳的幽香悠然飘漾。细软的沙土埂上已堆积薄薄的一层,踮起脚尖,莫要讨扰落红的休憩。
站在观花台上俯视,远处的梨园,近处的桃园,相映成趣。白如雪,粉如霞,花海波涛涌动,起伏跌荡奔腾远去。层林尽染,阡陌飘香。不由得想起金庸大师笔下黄药师居住的桃花岛,也定是如眼前桃花之繁盛。放荡不羁的黄老邪在桃花树上吹箫弄月,吟诗作对,谈古论今。桃花影里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
桃园的主人忙着浇灌果园,沟渠里潺潺的流水伸向园林深处。落红逐水归尘土,春来依旧满枝丫。三两农妇坐在林荫树下,不时有爽朗的笑声传来,也许谈着可笑的事情,也许是憧憬着美好的生活。
(三)
清明过后,几场小雨潜入细无声。晨曦,方才发现房屋清晰,树木苍翠。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那些经年的往事总是在似曾相识的情景中重现,那些散发着青春光彩的照片早已泛黄。人过了四十岁,也就有了一些阅历,一些生活的感悟。喜欢怀旧了,也是心态变老了。对待世事沧桑的淡定,命运坎坷的从容,练就一份豁达和平静的心怀。
黄庭坚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诗人的一片伤春悼春之心深切流露。繁华春事自是留劝不住,人生的青春何尝不是华丽的烟花。多年前的青衫少年已蜕变成沉稳若定的中年男子,纤细文弱的女孩演化作善解人意的中年女人。多少傲人的容颜都已是皱纹纵横,鬓角星星。岁月的沉淀,赋予了中年人独特的神采,如一杯酒,甘醇浓郁,饮后微醺,散发着生命的厚重,那是青春的积淀,青春的延续。
一望无际的麦田,就要迎来收获的季节。金色的麦浪翻滚着希望,千里沃土迎来夏播的喜悦!
兰花_高三学生随笔作文2000字篇二
是雪花缀满枝头,这般晶莹洁白?是白云在此逗留,如此婀娜多姿?不,她比雪花更圣洁,比白云更端庄--她是盛开的兰花,人间的圣洁之花。兰,以其清香淡雅博得了人们青睐,不仅历代丹青妙手为之泼墨挥毫,更是骚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如果说水仙是花中的“凌波仙子”,那么兰花一定是“花中的皇后”了。娇柔的花瓣,优美的身型,纯白的纱衣,构成了一朵圣洁的而又美丽的兰花。她和国色天香的牡丹一样奔放,又如凌胶仙子一样飘逸,比荷花更出淤污泥而不染。然而,天意弄人,好景不长。兰花只能给人们仅仅几天的观赏就凋谢了。一霎那的美与香,常引起人们的怜香,而她的神韵依然存在人们的脑海里,更镌刻在人们心间。
兰,在冷雨中挺立,在寒风中怒放,不与百花争宠,只是默默地为世界增添一丝丝光彩;兰花之香,清幽淡雅,不会让人感到高不可攀,是沁人的香,亲切的香,叫人怜爱的香。你说,这醉人的花香,怎能不叫人为之倾倒,为之着迷?怎能不叫人去怜爱它,为之赞美一番?
兰,无论高缀枝头,还是飘落在地,始终保持一尘不染的品格。即使埋入泥土,也是片芳心,洁白无瑕。她以高尚的自身形象,启示人们制定的生活准则。这一切,使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千万个让贤的老干部,他们为了培养接班人,使祖国突现现代化,自己甘愿退居二线。这种可贵精神正是兰花的真实写照--雅素,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人的生命之花,也和大自然的花朵一样色彩繁多,姿态各一。如果长久开放的生命之花会被污泥沾染,那我愿为仅开一天的纯洁的花。人虽不能都成为具有伟大功绩的英雄,却都应该并且能够像兰花一样高尚朴实,圣洁无邪。为了装扮出人间美好的仙境,即使遭受风雨摧残,“零落成泥辗作尘”,也会给人们留下“香如故”。
兰花,是高洁的,而且具有兰花精神的人也是高洁的,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奉献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不成任何索取的心。我爱兰花……
兰的品种很多,单从时令上分就有春兰,夏蕙兰,建兰,报岁兰等,而我所知道的兰花品种有吊兰,君子兰,紫根兰,虎皮兰,其他如舶来品的兰花就更不知道名字了。但兰花如一的风格,我却喜欢。
兰的品性清雅,从叶子到花,无一处不洋溢着高贵,单是欣赏叶子,看那舒展的姿态,油然从心底里生出一份敬意来。叶子不会芜杂到销了花的颜色,自顾自泼剌剌地疯长,花儿也不会登上高枝做望断云涯状而轻贱了叶子的映衬。花与叶子浑然一体,和谐的保持着那一份美,像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默契不言而喻,心犀相通,守着一份曼妙的情愫,彼此云汉迢遥,思念却不舍昼夜。
那兰花,没有浓烈馥郁的香味,连花开的模样也决计不是张扬,灿烂的。总是低调的默守一份从容和高雅。萼萼花蕊从疏淡的叶子里薄薄浅出,然后擎出纤细的茎,花才开始绽放,一缕缕馨香含蓄地释放着,无需害羞,它本自脱俗,也无需鲜艳,它本自淡雅。恰到好处地融入性格,自是一副怡然,含蓄,耐读的姿态。
兰的品性高洁,它是一种会爱的花,不施粉黛,不着铅华,美丽却一自天成。和兰花在一起,其言也馨,其情也雅。品兰,品兰花一样的人,生活从此多了一束高贵的牵挂,心海里从此种植一株解语的奇葩。兰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它清新飘逸的幽香、刚柔相济的叶丛、端庄素雅的风韵,历来为人们推崇和钟爱,与梅、菊、竹称为四君子。古往今来,描绘和赞赏兰花的诗篇数不胜数。
兰花曾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至爱,古人对“四君子”中的兰花就有许多赞美之词。其中有一句就是“气质美如兰”,借以形容人的高雅脱俗,而这一句也正说明了兰花气质的高贵。虽然人们对兰花有许多赞美之词,但我觉得兰花并没有人们说的那样神奇。记得爸爸刚把兰花抱回家的时候,我看了它一眼,觉得兰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兰花开放的那天傍晚,却使我彻底改变了对兰花的看法。
记得那晚,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如丝的小雨,微风轻轻一吹,窗外的景色变得如诗如画,我正欣赏窗外的美景,突然,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我轻轻地吸了一口气,——多么清新的空气啊!在这清新的空气中飘着一股清香,幽幽的、淡淡的,我的鼻翼翕动,刚刚闻到一丝幽香,但它又飘然而去了,无意间又忽然袭来,那似有似无的清香使我着迷。在我迷惑的时候,我的目光不知不觉落到了兰花身上:“原来是兰花开了!”我高兴地欢呼起来。我走近兰花,仔细观察着这盆兰花,只见绿绿的像剑一样的叶子里,伸出一枝暗紫色的花茎,茎上开着几朵紫色的小花,每朵花看上去都像一个小小的蝴蝶。我正欣赏着这可爱的小花,那股淡淡的幽香又飘然而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时我被这股清香彻底征服了。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如此钟爱兰花,原来他们喜欢的不仅仅是兰花的清香,而是从兰花身上找到了一种高贵的品质,你看,兰花并不起眼,但它却把幽香奉献给了人们,而当你注意到它时,那股幽香又悄悄而去,它从来不刻意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奉献自己,这不正像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吗?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像兰花一样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像环卫工人,他们的职业非常普通,可是他们却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事,是他们把干净整洁的城市风貌奉献给了人们。这不正是兰花精神的写照吗?
我爱兰花,爱它那幽幽的清香,但我更爱它那不炫耀自己却把清香奉献给人们的精神。

高三学生篇2:《边城》读后感_高三学生读后感1200字


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边城》这本书。他的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沈从文,沈从文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大师,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乡土作家之一,他的地位正逐步上升,人们对其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评价也趋于公平,沈从文的《边城》可以说是成名之作,这部小说也深深的影响了我。
沈从文的小说就整个创作来看,可以分为城乡两个方面但其侧重点是反映湘西边地生活,正因如此,沈从文被人们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乡土文学作家,。
在景物描写上,沈从文主要突出湘西过去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而在写人上,主要突出湘西人民身上那种原始古朴的人性美和风俗美。这些都寄托了沈从文自己的人生理想,也就是他创作理想的核心,他认为好的作品因该引人“向善”,这是一种不可低估的力量,人们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人生或生命能做更深一层的理想,也就是使人明悟“一个人不应仅仅能平安生存即已足,尚必须在生存愿望中,有些超越普通动物肉体基本的欲望,以饱食暖衣保全首领以终老更多一点贪心或幻想,方能把生命引向一个更崇高的理想上去发展。这种激发生命离开一个动物人生观,向理想境界发展与追求的欲望或意志,恰恰是人类一切进步的象征,这件事唯有小说还能担当,想必这便是沈从文创作《边城》的根本原因。
《边城》反映的优美人性的高尚道德在中国现在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中也是稀有的。应该说他的作品的积极意义势不可低估的
《边城》不是桃源,但它是沈从文的人生乐园。沈从文所写的《边城》是他对理想的寄托,边城里的人们之间没有矛盾斗争,充满着友爱和真情,充满着人性美的动人画面。人们都仗义疏财,扶弱济贫。而这种自然、优美、健康的人生形式,也确实反映了小农经济的某些特征。沈从文是想通过田园牧歌的情调,表现人们道德的完善和人性的完美。因此,《边城》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边城》中的人物形象,皆栩栩如生,真实自然。女主人公翠翠,简直是自然美的结晶,这个迷人的形象,是沈从文全部创作中最理想的一位女性,也是整个《边城》的灵魂。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沈从文在塑造这个形象时,融合了在生活中的模特儿和历史文化内容。《边城》中翠翠所生活的环境,深潭碧水,青山翠竹。《边城》是对人生理想的梦幻般的追求。翠翠的命运同那群女神一样,美梦始终还是忧伤而逝。一场大雨,冲走了渡船,轰到了白塔,爷爷死了,心上人傩送下了桃源,只留下孤寂的翠翠守着渡口,期盼着傩送的归来。《边城》结尾写道:这青年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了!这就是《边城》留下的凄凉的回味即艺术空白,也许这正如沈从文对生活的理解:“凡美丽的都不容易长存。”
《边城》是一部充满理想主义的小说,它所描写的故事是现实的,更是理想的,是现实与“梦”的结合,沈从文写《边城》是为了保留家乡人民那正直、淳朴、善良的品格,而不是逃避社会动乱。主要是启发读者认清什么是真善美的人性和假恶丑的灵魂,以便实现民族精神重塑的伟大理想。边城中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人情味,是那么和谐美好,这让人想到当今都市人情的冷漠,不能不让人深思。
读完此书,我得到了许多感悟。相信人们对《边城》的认识,给他的评价,会越来越深刻和公正。同样,《边城》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也将会越来越广泛和深远!

高三学生篇3:高三家长会学生代表发言稿600字


尊敬的各位家长;早上好!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从百忙之中来参加此次的家长会。
三年时间,说短它也不短,说长也不长。高中三年的校园生活,有人活得多姿多彩,有人活得非常紧迫,有的人活得甚至非常有压力……每个人活得都有一点不一样,可是不久之后,我们将要与这些不同地生活挥手告别。仔细回想过去的时光,留在我们脑海中的画面少得可怜,我们还未品尝校园的趣事就要离开了。
记得,刚刚走进这所学校时,我对所有的事物、同学、老师都充满了好奇,都有想探索的冲动,伴随着时光的流逝,对那事物、学生、老师的好奇心就不如一开始的,对新事物的精神,每一个人都不停止的。
我相信在做的每一位家长与我的家长一样,都有一个认知,我想不仅是你们,新建县每一位家长都有相同的认知——一中步入二中,课我却要反驳,不是因为我是一中的学生才只有说,而是二中同学在交流彼此学校的老师时说起,比勤劳,二中的老师还不如一中的老师,比资历,一中与二中可以媲美,比坏境,一中的环境是如此优美,唯一不如二中的是学生们的基础比二中的差。可是学生努力的程度一定不会比他们差。
有时,付出了努力,我们却获得成果,那时的我们该有多难过,在此时,作为家长的你们不是应该给予我们鼓励吗,但,有许多的家长不问过程如何,却只注重结果,只看重分数的高低,排名的名次,却不看重比上次考试相比,这次是否取得进步。高三家长会学生代表发言稿作文600字
读书,也是很艰辛的,我们用脑力,家长们用体力,我们同样也非常地 辛苦,希望家长能够体谅我们。
一中教会了我们如何尊重长辈,礼貌待人,敬爱师长,教学不仅仅教授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各位家长。

2011.11.26

高三学生篇4:读《邂逅美丽》有感_高三学生读书笔记1800字


“梦里梦外,一切似乎醉了,醉了霜,醉了桥,醉成虫鸣一片,醉了思念,醉了一个王朝,只见木兰也醉了,醉了千年万年,醉了文子,醉了历史,一切醉了”。
一个业余文字爱好者晓月微蓝,她以其独有的语言方式,定型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委婉、凄美,跳跃、灵动、飘逸与空灵并存的美丽的主旋律。
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能将上述多种元素,都能自然天成地组合在一篇文章中,让读者看到的,不会是杂乱无章,而是天衣无缝的美丽,这没有功力是很难做到的。
我以自己有限的欣赏水平,对《邂逅美丽》一文,尝试着做一些简要的赏析,来看看晓月微蓝,是如何成功地将这些创作元素溶为一体的。
花本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上下五千年的群英榜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历代的文人墨客,也为其写下过数不清的美丽文字。在这样的状态下,要将花本兰的文字写的别具一格,写的不落俗套,写出别一种新意,就必须另辟蹊径。
作者没有按通常写人物那样,先对花木兰做精辟的简介,也没有先做几句颂歌,来揭示文章的主题。而是以极其随意,极其委婉的笔调写下了“在一本书中,一个梦里...。我与你既有此邂逅,邂逅如此的美丽”来做为开篇。
这样的开篇,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就不是传说中早已成定式的花木兰,而是看到了作者“轻风推窗谁夜读”的情景,读者似乎可以看到,作者手捧花木兰的书,一边看一边想,进入到如痴如醉,半梦半醒的状态中。在这样的状态下,作者与木兰的美丽邂逅,将会是怎样的呢?于是就有了阅读下去的欲望。
木兰应当怎么写,作者在开篇中,就为自己铺设好了,“一本书中,一个梦里”,作者聪明地告诉读者,书中的木兰是定式的,而我梦中的木兰,就可以由我的想象,不受书本定式的所约束,来描述她。
于是她的笔下,一个全新的与从不同的木兰向我们走来:“衰淡荆裙,清雅如水。梅花佩饰丝线编结,文静如风。伶俐如雨,灵动如云.漫步田野坐上垅头。凝神细选,手折并蒂白菊。菱花镜,葛巾香染,沾九秋之霜。细累审忖,悄悄抿笑”。这一段文字,集中体现了作者,跳跃的思维、灵动的感知、飘逸的心态与空灵的神洁并存的写作风格。
接下来的过渡,作者一样以灵动的笔融,描述着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女子“一篮寒衣,盛放少女流水私语。两肩柴禾,两肩露珠,两肩芬芳......”。作者就是以淡然展示雄厚,以平凡来验证伟大的手法,还原了木兰的本真。也就是这种本真,让我们体会到了,木兰品质的高尚与人性的光辉,不能不说这样淡然的叙述,远比那高唱颂歌高明的多。
写木兰就不能不写那“铁马胡笳过关山”,就不能不描述“腥风血雨裹尸还”。但作者没有去展示风起云涌,没有喧染拼杀惨烈,而是以凄美的笔调,写尽了木兰的千古故事。“笳鼓悲鸣,风落雨雾。铁马带着冰河破梦而来。美酒把临,琵琶却声声急。老者一生,笔墨一道。一个夜晚千年铭记,一个动作决定仰视千年,一个女子替换传统。一个生命,一个无意的叛逆纪念千年。一个含蓄带一个坦荡,一个决绝带一个深情”。作者以一句“一个女子替换传统。一个无意的叛逆纪念千年”,精妙地概括了木兰从军的所有意义。
紧接着作者的笔调,又将凄婉与浓情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写出了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思恋之情,“思念胸中藏,并蒂白菊梦中开。母亲慈手密密梦中缝,父亲颤抖暖冷梦,生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孝字心中刻,一个思字眼中留”。同时作者在体味这生离死别的人间绝唱时,也没忘记为那阵亡的将士,唱一首无调的歌谣:“亡者的家书封你的胸口。一骑红尘滚滚,驮半壁山河,半壁月.你醉里醒里”。
木兰从军,普通人看来是一种壮举,数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同样也是一片颂歌。然而作者从自己独有的角度,看到了那是一场历史的悲剧,那是一种违背人性的摧残。
一个老态龙钟的老者,早已告老还乡,而战事一来还要应召出战,如敢抗旨就会有灭门之祸,这不是悲剧是什么?
一个女子要代父从军,还只能女扮男装去出生入死。而一个女子在军中要掩瞒自己的女儿身,那该是多么的艰难。而一但被发现是女儿身,就犯下了欺君之罪,一样会有杀身之祸,这不是对人性的摧残是什么?
于是作者以一句:“你掬沉重,你说很轻,如羽,如魂。却重重地给那个时代一个响亮的耳光”将这种悲剧与摧残淋漓尽致地给概括了。
有幸的是木兰最后能得胜回朝,以其出生入死的功勋,免去了欺君之罪,当她还其女儿妆时:“但见你笑如兰,天真纯粹,仿佛俯首可拾,多情回眸便是。清雅依旧如水,清清逸逸的香.却令千年来多少儿女惶恐羞愧......”。
作者以其独有的风格,写出了木兰从军前,木兰在军中,及木兰回家后的不同形象,这些形象都是以委婉、凄美,跳跃、灵动、飘逸与空灵的文字雕造出来的。经过这样的雕造之后,一个与众不同的花木兰,就别居一格地跃然纸上。一个厚重的千百年故事,就在作者如梦的美丽邂逅中完成了。
这样的你能说那不是一个美丽的邂逅吗?

高三学生篇5:良心_高三议论文800字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是有良心的,之所以没有做符合良心的事,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良心是知恩图报的感恩,是关爱他人的仁爱,是忠贞爱国的真情。
良心,是受人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的感恩。徐本禹在大学期间,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得以完成学业,在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走进山村支教,以行动来回报社会的帮助。徐本禹能够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是因为他知道感恩是他应用来回报社会的良心,也因为这样,他将自己的青春献给山村教育,回报社会。然而,那些受丛飞资助的贫困学生,在丛飞生病后没有去探望过,还向他要生活费,他们没有认识到他们应该感恩,应该回报,他们没有认识到感恩是他们应该用来回报丛飞的帮助的良心。
良心,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仁爱。人在社会中生活,难免与人接触,与人交往,也就免不了产生矛盾。就需要我们做到仁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特蕾莎修女,她竭尽所能,帮助众多贫苦人民,受广大人民的爱戴。特蕾莎修女的良心,就是她对别人无私无尽的帮助和关爱。在与别人的矛盾中,她用关爱他人来化解,既帮助了别人,也帮助自己。也因为这样,特蕾莎修女的仁爱的良心受世人称赞。在看范美忠,在地震来临时,他不顾学生,自己离开学校,让学生在地震中丧生。他的自私,不关爱他人,让他受世人唾骂,遗臭万年。
良心,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真情。古有戚继光英勇抗倭,文天祥宁死不屈,岳飞精忠报国……他们的良心,是他们对祖国的忠贞,是他们为国而流的鲜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抒尽心中万丈豪情,激荡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然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秦桧为了荣华富贵不惜卖国,吴三桂冲冠一怒让国家动荡,和珅不顾祖国危难敛收富比国库的钱财……他们的良心,在他们的背叛,破坏中消亡,留下千古骂名。
当老人跌倒时无人上去扶起,有人偷东西时却不出声相告,受别人帮助后没有感谢。社会上还有许多蒙蔽良心的事出现,我们要认识到感恩、仁爱和爱国的良心,并且用它们让社会变得美好。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7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