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作文 > 900字作文 >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6篇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6篇

发布时间:2020-03-14 07:06:30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900字作文】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篇(一):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鉴赏: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篇(二):秋韵_写景的作文1000字


枯藤。落叶。菊花。霜。
一片凄凉,只剩下思绪在徜徉。
日历上撕下了立秋一叶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丝毫没有减却,寒暑表上的示数依然没有降低,然而只留得残暑的余威,强弩之末,终挡不住秋匆匆的脚步。
我喜欢秋,深恋着秋,喜欢她的深沉,深恋她的执著。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吟出了秋的千姿百态,赋予了秋的万种情愁。
秋是一位少妇,“悲之为气”,多愁善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深陷囹圄之际,亡国之君李后主,面对再美的秋色也只能“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豪气万丈的易安居士之于秋,也暗自感慨“花自飘零水自流”。即使“佳节重阳”,“东篱把酒”,终难挡“席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至于落第的举子,漂泊的旅人,在“夕阳西下”之后,“月落乌啼”时分,感到的只能是不尽的“江枫渔火对愁眠”。
秋是一位青年,豪放健壮,血气方刚。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壮哉!子美言,极目山河,“决眦荡胸”。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豪哉!黄巢诗,放眼黄花,几多威风。
如果我们跟随曹孟德“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目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遥想“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那心中涌起的何止是豪迈!
如果我们陪伴辛稼轩“挑灯看剑,梦回连营”,观赏“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阵势,亲睹”沙场秋电兵“的场面,那心中奏响的又何止是悲壮!
秋是一位老者,饱经沧桑,心境恬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流动着秋的清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凸显着秋的淡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铺陈着秋的丰富。
聆听秋的乐章,时而悲愁,时而壮烈,时而恬淡。但在我看来,秋始终是壮烈永恒的。我一直都反对把秋当做悲凉甚至死亡的代名词,尽管其时充满天地的是“秋风萧瑟”、万木凋零,可我明明从“寂寥的秋意”中得出了“秋日胜春潮”的意蕴。
诚然,春天是美好的,它滋润着旺盛的生命,喷薄着无限的活力。然而之于秋,她便有些稚嫩,秋放飞着一种成熟,张扬着一种恬然。那恬然的心境如同平静的大海,能容纳所有的浪涛,所有的失落与磨难。秋意它深邃的洞察一切的双眸,在生命的尽头深深凝望这山川,这森林,这河流,他懂得珍惜,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美好!
秋来了!他缓缓的从容的走向生命的终结,走向大地,有着一股迷离的柔情,一种神秘的饥渴,一种永久的感动,更有一种回归的安谧。
秋是枯藤,老练;秋是落叶,情深;秋是金菊,芬芳;秋是霜叶,灿烂。
秋是丰收的季节,秋是成功的岁月,秋是自我的体现,秋是生命的升华。
没有春的活泼,没有夏的热情,没有冬的洁净,秋所有的,只是那一份深沉与执著。
秋便是人生,一种多姿多彩而又执著深沉的人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篇(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意思和出处


诗句出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三国 曹操《观沧海》
意思翻译:看看大海吧。在萧瑟的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洪波巨澜。
意蕴解释:这两句从字面上看,写的是大海的动景,也是实景,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表达了作者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我们现在可以借用它来描绘某种壮美的景象,或者抒发宏伟的志向。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篇(四):自然交响曲作文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雄奇壮丽与萧瑟凄然中透出生命的真谛。
                                                                                    —题记
        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总是向往着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看那自然用生命轮回演绎一曲曲交响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春姑娘悄悄走来,微笑着与自然招手;自然赶走沉睡的冬,亲昵地伸出双手,红了百花,绿了千叶。群芳争艳,与春共舞;绿叶默默,扶衬红花。
        伫立山间,感受万千诗人为自然醉倒,笔尖泻下赞她的诗,绣口溢出念她的情。“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是她妩媚的笑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色是她妖娆的舞姿……自然之春,令人神往。
        当夏洋溢着热情向我们驶来,万物沸腾,知了为其歌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浓艳超然的荷是她青青的嘴角……自然之夏,充满活力。
      “雨到深秋亦作霖,潇潇难会此时心。”待到秋来之时,独自林间一游,看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感受毛泽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豪迈。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让人追忆起远古曹孟德的豁达胸襟,人心在孤寂中也不禁豁然开朗。自然之秋,萧瑟中满含豪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四野在月光的沐浴下一片寂静,月光却无人清扫。在寂寥中,自然用手悄悄点绽了腊梅,“她在丛中笑”。自然之冬,酝酿着新生的希望。
        自然演绎着春夏秋冬的交响曲,阅尽世事沧桑,走进自然,融入自然,你会听到自然正在奏响那富有灵性的四季交响曲。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篇(五):风云三国 英雄史诗——《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篇一:风云三国 英雄史诗——《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翻开历史长卷,驻看鼎足三国;聆听烽火交戈,感悟英雄壮怀。
读《三国演义》,百遍而不厌。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罗贯中艺术加工,生动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近90多年一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相比,其文学价值远大于历史价值;与其他三大名著相比,尽管各有千秋,不敢妄加评论,但《红楼梦》中有太多曲折情伤,《水浒》中有太多江湖豪气,《西游记》中有太多虚幻场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国演义》之所以成为我的最爱,除了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更有200多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他们或正或邪,或刚或柔,或愚或智,或忠或奸,各具其态,共同铸就了这部小说的灵魂。
刘备——以宽厚仁慈著称。用现代人的语言描述,作为领导者,在刘备身上体现了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刘备一生志向远大,目标明确,不畏艰难,内心涌动的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壮志。尽管许多人对其“乱世之枭雄”之称有诽议,甚至有言其为妇人之仁、一介懦夫,事业全仗眼泪而非能力。但我以为,按照儒家思想来看刘备,他以仁义当先,热爱百姓,即使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所到之处无不布施仁政,始终得到百姓爱戴,当属难能可贵。按照人际关系学原理看刘备,关、张忠心辅佐,诸葛亮鞠躬尽瘁,众英雄云集麾下,只靠眼泪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必有其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当属帅才必备之能力。按照“成大事者必有强劲对手”的理论来看刘备,他的对手曹操不可谓不强,然曹操青梅煮酒之时,言“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何为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天下动荡,群雄并起之时,能率虎狼之师,席卷天下,统一中原,成就霸业者,方为英雄。至于为人将相,虽屡建奇功,封狼居胥,亦皆为卖命之徒,看家之犬耳。怎可与英雄共论?由此我言,刘备实属人中龙凤,世之枭雄也。
曹操——以奸诈多疑扬名。罗贯中笔下的曹操,从第四回误杀吕伯奢一家九口,末了还扬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开始,就注定了多疑无情的形象。之后,在《三国演义》中,为了不断地凸显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光辉”形象,硬生生将曹操演义成了“反面角色”。不管世人如何评价,但我以为,罗贯中这样描述曹操,从文学色彩化的角度可能不无道理,如果从尊重历史真实性看,将曹操描写为汉朝的篡逆者,其实并不公平。真实的曹操实则为东汉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贡献之大无人可及。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北方屯田,兴修水利,从根本上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产生了积极作用;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地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精通兵法 ,以所著《 孙子略解 》、《兵书接要》、《 孟德新书》等为证。在曹操的领导下,消灭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 曹魏立国的基础。在文学方面,曹操善 诗歌 ,著有《 蒿里行 》、《 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 清峻整洁。著有《魏武帝集》。特别是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 三曹 ”(曹操、曹丕、 曹植 )为代表的 建安文学 ,史称“ 建安风骨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我最喜欢的《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 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读来朗朗上口,意境澎湃。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曹操一方面在乱世中积极追求个人抱负的实现、自我价值的超越,一生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以 齐桓公 、 晋文公为榜样,追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境界。另一方面,内心充溢着自卑感和不安全感,信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使之行为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也许,这就是现代人所说的“人格状态不协调”导致的悲剧吧。总之,曹操不是完人,确实是一个多有争议之人,但不管怎样,他的成功决非偶然,正如陈寿评价其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鲁迅 评价其为“至少是一个英雄”。想来这样的人物,如何能叫我不佩服乎!
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化身。罗贯中对诸葛亮的“偏爱”无人能及,可谓用尽笔力、大肆渲染、近乎神化。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一生谨慎,鞠躬尽瘁。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等等,件件让人惊叹,桩桩让人折服。诸葛亮一生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有人说,“从古至今,可以配用鞠躬尽瘁的只有诸葛亮和周恩来”的说法,我也以为言之有理。但诸葛亮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其一是妒贤,在蜀国的智囊团里,他从骨子里是容不下别人的,也算是能人之傲气吧。其二是绝后,从出山到献身,诸葛亮没有培养出一位得力弟子,致使他死后,蜀国上下无一人能接班。如果说诸葛亮是一代奇才,那么,这两点不足更亦可悲。
此外,《三国演义》还成功地塑造了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勇谋兼备的赵云、心胸狭窄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忠厚老实的鲁肃、阴险狡诈的司马懿、好色之徒董卓等等人物形象。性格关系成功、性格决定命运。罗贯中正是用对人物性格的精心刻画,将风云三国描述的波澜壮阔、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崇拜英雄之余,审视世间百态,红尘之中细思量,忠也一生、奸也一生,善也一生、恶也一生,何不把美名留!
对人物性格的精心刻画,将风云三国描述的波澜壮阔、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崇拜英雄之余,审视世间百态,红尘之中细思量,忠也一生、奸也一生,善也一生、恶也一生,何不把美名留!
篇二:天下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2000字
题记:林俊杰的歌《曹操》中说“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在看三国前,便对三国里的著名故事,英雄人物早有耳闻。 “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煮酒论英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已成人们的美谈。“火烧新野”,“空城计”,“赤壁之战”等故事中的计策也令人啧啧称赞。而英勇无比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大仁大义的刘备更是令我敬佩不已。但难以了解深奥的古文,就一直没有尝试看。
好不容易迎来了暑假,忽然对三国演义有了兴趣,便拿起一直被遗忘在书柜中的《三国演义》准备细细品读一番。
读完三国,感慨万千。就凭第一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令我想到了许多许多。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这一次次的改朝换代,就是一次次的分与合后慢慢进步,然而中国解放,也是分后的合。光开头第一句话,就这么有道理,而这么多的故事,更能让我懂得更多的道理。
曹操曾煮酒论英雄,那我也来论论。三国中的英雄有好多好多,像关羽,周瑜就是。但英雄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先说关羽吧,他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自然能看出关羽武艺的高强。但关羽太傲,视群雄如草芥,他也太爱意气行事。赤壁之战中,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看出了关羽的仗义,但也看出了关羽的意气行事。刘备去吴国迎娶孙小妹那会儿,关羽和张飞又差点气走了诸葛亮。而关羽的最大一次错在他失守荆州。关羽不听劝告,自作主张,从而败走麦城,还搭了自己的性命。关羽之死,刘备悲伤过度,一绝不正,蜀国也日渐消沉。借曹操的话“哀哉云长,痛哉云长,惜哉云长。”
再说周瑜。在看三国前,我还不相信有人会被气死,现在,我真信了。周瑜的缺点在于心胸狭窄,“既生瑜,何生亮”就道出了周瑜的内心。在诸葛亮出现之前,周瑜或许以为自己是一个无人能敌的聪明人了,但在孙刘联盟之初,诸葛亮出现后,周瑜是日日夜夜想着要杀诸葛亮,对诸葛亮是又嫉又恨,因自己对诸葛亮之恨而不一大局为重,目光放短了。是鲁肃的千劝万劝才使周瑜放下了想杀诸葛亮的念头。后来刘备占据了荆州,周瑜气得吐了血,对荆州朝思暮想,一直莽撞地想攻打荆州。周瑜千方百计地设法攻取荆州,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后来主动对荆州发起攻击又遭受埋伏,这两气加上前面一气居然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可见此人的小肚鸡肠,其实,周瑜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他自己的原因。周公瑾享年三十六岁,江东一代豪杰就这样走了。
如果我们人人都想周公瑾那样心胸狭窄,那这世界上是不是就没活人了?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新时代。就说我们班吧,就是一个社会的小缩影。我们班写作高手如林,写作新黑马是一批批地不断涌现。在我们班,只要有好作文就要到讲台上去读。有一段时间沄的文章一直受老师赞扬,而我在班里写作三人行中,这一段时间我的作文成绩却成绩平平,陷入了写作低谷。三人行中的其他两人的作 文也被老师赞扬。老师虽然没有批评我,但我自己心里却明白,我羞愧万分。我想,如果这种情况下我像周公瑾那样的话,那我的成绩非但不会恢复,反而会更加的糟。我自然很羡慕沄,我痛下决心,一定要回到以前的写作水平,我细心揣摩,用心写作。在几星期后,我又写出了佳作。
既然英雄身上都有这么多缺点,那更别说我们平凡人了。
三国中我最喜欢赵云了,好像没什么大缺点,神勇而又忠义,胆大而又心细。或许是罗贯中把他写的太完美了。三国中的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美名远扬,名垂青史,还有一类是臭名昭著,遗臭万年。而美名远扬的人皆是英雄,但这英雄都不是完美之人,武官无谋,文官无勇,难得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周瑜,却又心胸狭窄。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的梦想就是——哈哈,虽然不要当英雄,但也要当一个女中豪杰。我其实是一个比较爱哭的人,这也是我的缺点,每次受到挫折,或被老师重重地批评,我第一件事不是想接下来该怎么努力,而是想忍住!忍住!不能哭!泪水不能留下来!可每次都无济于事,眼泪流了下来,使我感觉我是个软弱的人,但其实我并不是那样,我自认为还是挺坚强的,只是止不住眼泪罢了。要当女中豪杰,必须改掉爱掉眼泪这个毛病,才能使自己真的坚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李清照最有骨气的一首诗。如果人人都觉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话,那这世界上就没有懦弱的人了。我也要做人中豪杰!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篇(六):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诗中春夏秋冬1000字


  (一)诗中的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二)诗中的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三)诗中的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四)诗中的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9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