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作文 > >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_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_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2014-09-07 07:46:39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中考作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提高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
3.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对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重点、难点、疑点
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熟读课文。
(2)借助字典,正确译文。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我们初中时学过孟子,他是继孔子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儒学理论——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出“性善”论。被尊为“亚圣”,和孔子一起合称“孔孟”。
1.孟子简介。
……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语录体《孟子》,有《梁惠王》、《公孙丑》等七篇,
2.同学们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选自《孟子》的古文。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这些文章中我们初步感悟到了孟子“仁政”思想和他步步深人,层层进逼,善用譬喻的论辩艺术。
今天我们再来探讨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理解比喻、排比等论证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古文的阅读感悟能力。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全文。
……
三.积累文言知识。
1.生字
曳:yè 数罟:cùgǔ 洿池:wū 鸡豚狗彘:tún zhì 庠序:xiáng
莩:piǎo 好战:hào 不王者:wàng
2.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翻译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涂有饿莩:涂,同“途”,道路。
3.说说下面加点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恶,残暴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今义:指一般的行走。
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今义:增加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古义:开仓救济;今义:发现、出发
4.几个重点词语的解释
填然鼓之:象声词,指击鼓声
养生丧死:供养活人为死人安葬
孝悌:尊敬父母,敬爱兄长
负戴:负担。负,背负;戴,把东西顶头上。
5.指出下面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寡人之于国:对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9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