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素材 > > 象山二日游(共3篇)

象山二日游(共3篇)

发布时间:2018-07-09 08:00:03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作文素材】

象山二日游(一)

含有“山”和“水”的成语
1、形容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是( )
2、形容翻山越水,远行艰辛是( )
3、比喻音乐高妙或知音知己是( )
4、比喻陷入绝境,无路可走是( )
5、比喻品德高尚,影响深远是( )
6、比喻山水重叠,重重阻碍是( )
9、比喻意外灾祸或不幸遭遇是( )【象山二日游】

【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巴山蜀水】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跋山涉水】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尺山寸水】指每一小块山水.
【出山泉水】出山:比喻出仕.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
【残山剩水】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馀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楚水吴山】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登山临水】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登山涉水】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逢:遭逢,遇见;迭:一层加上一层.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范水模山】比喻效法模仿他人.
【翻山涉水】山:山岭;涉:趟水;水: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翻山越水】山:山岭;水: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高山低头,河水让路】比喻人民群众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无穷力量.
【观山览水】观:游览;山、水:指风景.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
【模山范水】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名山胜水】风景优美的着名河山.同“名山胜川”.
【乐山爱水】爱好山水风光.
【临水登山】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流水高山】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乐水乐山】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绿水青山】指美丽的河山.
【绿水青山】泛称美好山河.
【爬山涉水】形容路途艰辛.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指经过的时间长久,比喻永存.
【穷山恶水】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千山万水】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千水万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同“千山万水”.
【奇山异水】不同一般的,奇异的山水.
【山崩水竭】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同“山崩川竭”.
【水碧山青】形容景色艳丽如画.
【山长水阔】比喻道路遥远艰险.同“山长水远”.
【山长水远】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水复山重】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山肤水豢】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山高水长】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
【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水光山色】指湖上风光,山间景色.形容山水秀丽.
【山高水险】比喻前进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
【山高水远】形容路途遥远.
【山环水抱】山峦环绕,溪水围抱.形容村庄、寺院等座落在背山面水的幽雅环境中.
【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水尽山穷】穷: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山殂水崖】殂:有土的石山;崖:高地的边.石山和水滨.形容荒野之地.
【山砠水厓】石山和水滨.泛指荒僻的处所.
【山鸡映水】山鸡映水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山鸡眏水】比喻顾影自怜.同“山鸡照影”.
【水阔山高】指隔着高山大河,不得相能.
【水明山秀】形容风景优美.同“水秀山明”.
【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山眉水眼】形容女子眉目清秀水灵.亦作“水眼山眉”.
【水绿山青】形容景色艳丽如画.
【山穷水断】指山和水到了尽头.同“山穷水尽”.
【山穷水绝】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见“山穷水尽”.
【水穷山尽】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山情水意】形容山水的自然景色使人产生的情感兴致.
【山容水态】山与水的姿态和面貌.比喻山水风光景色.
【水软山温】形容景色幽雅.
【剩水残山】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剩山残水】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涉水登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同“涉海登山”.
【三山二水】三山:护国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鹭洲,位于长江之中,分江面为二.泛指南京的山水.
【水剩山残】多指亡国或经过变乱后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
【水色山光】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山温水软】温:温柔;软:柔软.山温柔,水柔软.形容景色幽雅.
【水秀山明】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水宿山行】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水远山长】形容路途遥远,关山阻隔.
【水远山遥】指路程遥远.
【山遥水远】指道路遥远.
【山重水复】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巫山洛水】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洛水:洛水之滨.指巫山神女和洛水女神.借指男女幽会.
【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秀水明山】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显山露水】比喻出名,显露才能.
【寻山问水】指游山玩水.
【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倚山傍水】倚:依靠;傍:临近.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游山逛水】山、水:指风景;逛:闲游.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依山临水】靠着山,临着水.形容景色优美的地方.
【游山翫水】见“游山玩水”.
【游山玩水】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知水仁山】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真山真水】形容风景特别优美的山水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慧的人喜爱山,仁义的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象山二日游】

象山二日游(二)

有关于江西的小故事吗?
我是江西的,要关于我家乡变化或以前有趣的小故事!
【象山二日游】

民间流传“十不得”   信江流经贵溪市境长约六十公里,称芗溪,以城南白芒洲古产郁金香草而得名(芗同香).这一段江岸山石诡异,风光奇特,向为攀登浏览的胜地.民间流传的“贵溪十不得”便是对这些自然美景的巧妙概括.   (一)“挂榜山挂不得”   挂榜山,又名五面峰,地处市城西南五里.《贵溪县志》记此山“鸟道纡盘,奇石卓诡.攀箩结挂,多见淹留.下瞰平壤,城堞参差,渺在林际.”明代李梦阳诗云:“东华山北五面石,削成四面何嶙峋.”清人郑日奎赞道:“溪南多奇胜,首数五面石.”现仍可见巍峰屹立,陡峭如劈,形同悬榜半空,人不可攀,是以有“挂榜山挂不得”之谓.明代旅游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绕道山之东南,始得达其峰巅.据《徐霞客游记》载,五面峰之巅为佛宇峰,时山腰有僧寺,霞客曾于此避雨小憩.如今庙宇倾颓,仅存瓦砾了.倘循霞客足迹登高鸟瞰,可见信水横流,江桥雄踞,上下十数里间,竟有四桥依次,十分壮观.移目江北,则层楼错落,人行如蚁,城池街道尽收眼底.游人至此,如身处去端,清风迎面,松涛在耳,真不失为工余之一乐了.     (二)“一线天现不得”   自五面峰拾级南下,于峡谷中穿行百步许,即到一线洞天.此处山裂为二,其间不过十米宽,而直壁双耸,高近百米.真可谓人物于其内,隔天日于其外,实在是个展现不得的奇异所在,故而有“现不得”一说.据史载,唐吴面力出仕前曾于此建斋读书,人称潜谷先生,因而一线天又名潜谷洞.元朝赵孟兆页有诗云:“洞中即仙境,洞口是桃源.何殊五陵路,鸡犬自成村.”明人江如瑾《游一线天》有诗句曰:“石炼天能补,何余一线天.”《贵溪县志》对此洞也称颂备至:“洞壑奇峭,类神施鬼设.入其中,阝危塞幽琼.久之出坎,仰视寥廓,未尝不叹其虚诡自然也.”今人游洞,四季皆宜,但以春雨初晴为最佳.是时山水渗珠,飘然飞阵,触石一溅,细沫万千,映睛光而现七彩,化雨露而聚甘泉.明代乡人汪俅以“碎滴天浆声不断”以喻此景此情此声,也算得上是佳句了.而徐霞客则更用“可以冠平生者”之叹以誉之,可见洞天之奇实不在江南名胜之下.   (三)“金银仓开不得”   贵溪市雄石镇西南山脚,一石嵌壁间,严然洞门,此即为金银仓.相传某石匠偶经洞口,见洞内流出金银,大喜过望.手拿袋装,始嫌量少,于是将金银扫回洞中,并搬一石堵洞口,以防他人得见.旋即飞跑回家,挑空箩一担反至洞口,意欲满载而归.不料所堵之石竟推搬不动,有如着地生根一般.石匠气急,以铁钎凿石.忽闻雷声大作,石块化为石门,永封洞口,至今不得开启,因而民间有“金银仓开不得”之说,大概也是对世人勿贪财过份的规劝.   (四)“仙人桥过不得”   贵溪市城东南三里,信江南岸群山中,有巨石如虹,天然而成独拱石桥,名仙人桥.一名月桥岩.于桥下仰视,桥拱高穹园整,梁柱方棱直立,拔地而起二、三十米,竟如人工砌造而成.自桥东循崖登其上,桥面修广、平直,长达五、六十米,足可昂首阔步而行.然行至西端,则悬崖陡壁,无阶可下.距此十米处,一石如人坐守桥头,似向行人告警.游人不得己只好转身沿原路而返,是以民间有“仙人桥过不得”之传.桥身石壁曾有多处石刻,那“此处神仙迹,神仙到此么?山花常带笑,野鸟自来歌.”的阴刻,虽然有所剥落,但仍依稀可辨.元朝赵汉诗曰:“万山萦合处,窈窕洞门开.”明人高宾《咏仙桥》诗曰:“奇石自雄跨,仙桥谁侈石”.清人朱彝尊《贵溪》一诗也提及此景,有“连山奇复釜,独石忽成桥”之句.旧志载:“自山麓 中仰眺,生态远出.”是以当年徐霞客行至山下,见一桥高架山间,大异之,遂以勃勃之兴往游,其称道之句记于《江右游日记》中.    (五)“大肚罗汉戏不得”   仙桥西端之石人,挺胸凸肚,盘脚打坐,人称大肚罗汉.或因其有佛门之尊,不得戏谑;或因其为庞照大物,无法把玩,故而民间流传有“大肚罗汉戏不得”一语.是敬之若鬼神,还是谏人以风范,不可考.但事实上若非架楼攀梯,确也很难爬到这位罗汉身上去.    (六)“浮石浮不得”   贵溪城东,信江北岸,有一红砂巨石半浸水中.信江东来,直撞石壁,水流受阻,稍折而南,复又西去,于是为贵溪留下了一块大致三面环水的城关宝地.故而旧志称此石“雄踞流水;为邑左障.”清人琚廷焕更作诗赞叹:“一石溪头似虎蹲,巍然独自障东门.千村绿树连云锁,万里洪涛向日吞.”据传历年洪水从未浸没此石,故称浮石.意谓此石若浮水中然.民间流传“浮石浮不得”一语,当指石若浮,则“水漫金山”,贵溪县城一变而为汪洋了.旧志又记此石为雄石,一般以为此即城关雄石镇镇名之由来.    (七)“潭湾沉不得”   贵溪市城郊滨江乡有潭湾村,地处信江西岸.古人曾于溪边凿石架木为亭,因而此石称为凿石,石下水湾称凿石湾,即今之潭湾,唐人吴面力曾有“栽花凿石湾”的诗句,可见其名由来己久.此处深水澄碧,鱼各分聚,旧时分为鳊潭、鲤潭等,渔人以筏隔水上,各有分界,其鱼绝不相混.今有铁路桥架潭上,禁人滥捕,因而鱼聚桥下安然无恙.遇晴日,则鱼翔清波,煞是好看.与凿石相连为万安山,清乾隆十年,知县彭之锦曾改建象山书院于其上,旧志称此处“浴以湖光,缭以烟岫,乔木千章,清阴翳照.”潭水之下有后河滩,明朝王增 作有《后河春涨》一诗:“三月芗溪春雨多,后河春水满平坡.桃花浪里鱼龙化,杨柳溪边钓艇过.日落烟芜迷远岸,夜深星斗映清波.几回欲欲泛扁舟去,听唱沧浪矣欠乃歌.”“潭湾沉不得”之谓,是说潭水极深,无论船沉、人沉,都很危险.语似牵强,不过旨在指点山川之美,并非“危险小心”之意.    (八)“钓鱼滩钓不得”   钓鱼滩,在贵溪城东南白芒洲.此外南枕青山,北傍绿水,日见帆影,夜闻浪涛声,是个情景俱佳的临江洲渚.只是水流湍急,名为钓鱼滩,其实并非垂钓的理想之地,所以说它“钓不得.”但钓鱼滩其名其地颇为雅致,引得文人吟哦也就不足怪了.如明人徐毅夫有五言诗:“明月照沙渚,清风满钓竿.戏鳞来觅饵,宿鹭自承团.市井人烟静,乾坤云水宽.夜深不归去,移艇泊前滩.”罗鹏翮有七言诗:“有水不知鱼在网,长江巨臂自相亲,花下酌酒酒生色,傍溪钓鱼鱼不嗔,随机与鱼相上下,请君还问钓鱼人.”    (九)“金沙掏不得”   金沙乡南部有金沙村,地处信江北岸,附近有龙岩峰山洞.元朝赵孟兆页有《金沙岭》诗:“郁箩缘石蹬,步上金沙岭.露下色荧荧,月生光迥炯.”清人戴圣崇《舟泊金沙》诗更将此处描绘得十分清雅:“溪回两岸合,山断白云斜,落木空寒日,晴江带晚霞.”这里明清间设有驿站,名金沙铺.经水路传至安仁(今余江县)界山铺,为通省要道.当年船只往来,商贾出入,一度曾为繁荣集市.后水运渐被陆路替代,市面萧条而成村落.金沙之名缘由何起,己不可考,然此处河沙中其实无金可掏.多年来,地薄山荒,金沙徒有虚名而己.如今政策好,人勤劳,穷壤一变而为金银遍地的鱼米之乡,当是完全可能的了.考试大编辑整理   (十)“石鼓打不得”   志光乡南端有一大村庄,村东信江渡口,一巨石形为鼓,称为石鼓,因而有石鼓渡之地名.明朝江之岱有诗赞道:“金鼓玉堂开绮席,笙歌银烛拥朱颜.何如石鼓天然韵,明月清湍山水间.”相传鼓自鸣为兵兆.是以清人郑日奎大发感叹咏道:“吁嗟此地厌兵久,使予对此感慨生.何如大斧碎此石,石不能鸣兵永息.”倒也表达了人民厌恶兵乱的思想感情.看来,“石鼓打不得”一说,除了常理之外,或者还是百姓祈求和平安定心情的表露哩.【象山二日游】

象山二日游(三)

李白登泰山后写了哪6首诗?

【象山二日游】 诗意:李白《游泰山六首》新解
夏忠梅
(泰山学院教育系,山东泰安 271021)
[摘 要] 李白的《游泰山六首》,以游仙体来写山水,形成了完美的独特的诗歌创作范式.诗人采用了山
水实景与仙人仙境两条发展线脉绞结起伏,交相显隐的结构形式,展现了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别具的时空意
识.从诗境表象上看,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座雄浑壮丽的自然之山,一座奇异可感的神妙之
山,其意境深层则是籍寓了作者追求济世理想和自由人格而不得实现的一种彷徨无奈的惆怅情绪,这是本诗的
真正意旨所在.
[关键词] 李白;游泰山;赏析
[中图分类号] I207. 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1122(2006)03 - 0013 - 03
[收稿日期]2006—07—18
[作者简介]夏忠梅(1950 -),女,山东平阴人,泰山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李白的《游泰山六首》为连章古诗,其中每一首都是一
个耐人寻味的审美境界.但通读全诗六首,细细咀嚼,却
能从更广阔,更深邃,更完美的意境中,欣赏到诗人为我们
描绘的一座雄浑壮丽的自然之山,一座奇异可感的神妙之
山,体悟出寄寓作者人生理想,人格向往的情感之山,心灵
之山.
泰山方圆四百多公里,体势宏大,"意想之所至,皆山
也"(张俯《岱志》).其景观雄奇,险绝,曲幽,奥旷之特色
俱臻.仅以登山中轴线而历,从王母池,一天门,中天门,
南天门,天街至玉皇顶,再及日观峰,月观峰,沿途凡峰崖,
涧谷,泉瀑,奇松怪石,名禽异花,云岚烟雾极目难尽,即或
为长文,亦觉语白言乏.而李白在《游泰山六首》中却能以
超然的宇宙观和独特的时空透视,目揽泰山万象于方寸,
驰思结韵于毫端,以写意山水笔法绘出了有声画卷,显示
了李白诗歌独有的豪放风格.
"四月上泰山",看似平叙交代时间,却暗蕴泰山时令
奇观背景.天宝元年,暮春时节,李白佩剑挂芦,抱琴捋
袂.从王母池开始登山了."石屏御道开",眼前的泰山诸
多峰峦如同扇扇屏风,次第打开,一条帝王封禅时开辟的
御道豁然而现.古御道有十几里之长,逶迤出没于峰峦涧
谷之中.诗人没有白描峰回路转.而是以遥思当年唐玄
宗封禅时的登途盛景赋笔."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於今满青苔."万千山壑,涧谷,碧蜂仿佛都在
尾随着皇帝御车马队的驰骋而飞动起来,寥寥几笔就形象
地表现了泰山山势"高远"而曲折盘旋上升的生动情态.
如果说盘道弯弯,层峦尽染是诗人对登山起步景色的几笔
渲染的话,接着诗人采用散点透视的视角,移步换景,从不
同层次以不同的"皴法"向我们描绘了沿途山水的奇险幽
秘.登泰山至中途,过中天门,曲折的盘路便为天梯般的
石阶代替了.仰望两侧,悬崖千仞,"飞流洒绝,水急松声
哀","北眺 嶂奇,倾崖向东摧".泉水若"飞",峰崖之高
可见,绝,巨岩累接,险峻难以登攀之状可想.泰山的高
泉飞流,不似庐山瀑布"静态"地"挂前川",而是遇崖迭挫,
进溅成珠,泼"洒"在层层悬崖之上,又聚汇成流潜入深谷,
水声也就融入松涛呼啸之中了.这是泰山独特的山水景
致.面北望去,山峦如扇,如柱,如剑,如兽,千奇百怪,那
处处悬崖都像要向东面歪倒下去,令人心僳.诗人顺手拈
来"倾","摧"二字,泰山之高险便活现了.诗人视点又下
移到涧谷,只见大大小小的岩洞嵌进崖壁,"洞门闭石扇",
巨石宛如扇扇石门又将洞府封掩起来.涧谷中岚气凝结
成的云团荡漾,急流,松涛在神秘的山谷中反复回馈延绵
如雷.这云,这雷,就像是从地底下直冒出来."地底兴云
雷",诗人摹景拟声,形象地衬托出泰山山涧之深之奇.这
又象山水画中的"深远"意境了.
诗人如同一位业务娴熟的导游,指引我们从登山所处
的不同位置,不同的视角欣赏泰山千姿百态的奇景,可谓
步步佳境.攀爬十八盘,登上寓天门,过天街,至极顶,"凭
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才真的进入"如出天地间"的大境
界了.东攀日观峰,"登高望蓬瀛","海色动远山",诗人看
到的是"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日观峰下的"云海"连
接洋洋东海,与泰山融为一体,极写泰山之阔大.伫崖北
眺,只见"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这里没有用摹
写"黄河万里触山动,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
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
河》)那样壮大奔放的笔势,而是以线纹式的绘画手法表现
了黄河的另一种"窈窕"姿态.这既有黄河下游平缓铺流
的真实依据,也是从视觉形象上反衬出泰山之高.诗人抬
头平视,丛峦迭嶂之上"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虽是写
第10卷第3期
2006年9月
岱宗学刊
JOURNAL OF DAIZONG
Vol . 10 NO. 3
Sep1 2006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远望视点之实,却绘出了泰山"平远"奇逸之景.俯瞰脚
下,则是"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自下登山所仰见的万
千巨大峰峦,从这极顶望下去,却变得像人头"攒聚"在—
起,而条条涧谷更显得深不可测,令人大有"登泰山而小天
下"的感受.值此,诗人"精神似飞扬","如出天地间",身
心完全融化在无垠宇宙之中,神思驰骋,襟怀浩荡,不禁张
开双臂,"天门一长啸".这长啸令群峰震撼,这长啸令云
雾顿开,这长啸令"万里清风来".读诗至此,我们也仿佛
看到一位逸态凌云,吐纳天地精华的诗仙屹立泰山极巅的
傲岸形象.无怪乎一千多年过去,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
清风来"便成了泰山山顶的一大人文景观,令后人登此也
要或有所体悟,或附庸风雅地"长啸"一次了.
如果仅以上所析,诗人对泰山的描绘或只可作山水诗
高手而论,然而《游泰山六首》更独具艺术特色的是,李白
借助泰山神话传说,在诗中幻化出一个情节生动,亦真亦
幻的泰山仙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内容,拓展了诗的意境,增
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泰山历来有神仙出没的传说.《列
仙传》曾载仙人稷邱君为"泰山下道士".《神仙传》传说汉
孝武皇帝巡狩泰山曾遇"泰山老父",头上白光数丈,寿三
百岁.秦始皇羡慕的仙人安期生,更是怀揣"不死药"往来
于泰山和东海仙山之间.传说中的神仙人物惝恍渺冥,泰
山的山水雄奇神异,诗人将二者融为一体,就越发增益了
诗意的一种朦胧虚幻色彩,并由此诱使人们去憧憬神话中
的细节,去品味其中的绵绵幽情.
我们甚至可以象当今欣赏电视连续剧一样,在《游泰
山六首》中跟随诗人去游历一番泰山仙境.诗人登上高高
的南天门,东望蓬瀛仙岛,遐想联翩,似乎真的看到仙人居
住的金银宫阙,在大海波涛中"银台出倒景,自浪翻长鲸".
心弦激荡,仰面长啸,回响遏云,打破了天宇的宁静."玉
女四五人,飘飘下九垓",佩玉鸣环,皓齿微启,向李白亲切
致意.大概酒仙大名已声闻仙界,玉女赠给李白一杯流霞
仙酒品尝,又似乎是在探问:谪仙何故不再来修行,象我们
一样自由自在!"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李白长揖感
谢且显窘容.这"自愧"是谦辞,还是有难言之隐 "旷然
小宇宙,弃世何悠哉!"诗人是要放弃世事烦恼,随仙人而
去吗 显然,仙女的不期而至牵惹了李白的思绪.李白在
泰山之巅边赏景边思索之际,偏偏又遇到了一位"方瞳好
客颜"的羽衣仙人."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仙人没有
同他说话,只赠给他一卷仙书,即消逝在云霞之中了.诗
人拾起仙书翻阅,"其字乃上古",如同"鸟迹"一般,"读之
了不闲",不知所以.李白想等仙师归来指点迷津,等了半
天,可"从师方未还",唯有"感此三叹息".罢了,求仙难,
泰山美景却尽可赏心悦目.李白登上日观蜂,"凭崖览八
极,日尽长空闲","举手开云关",远观黄河玉带,正在惬意
无限之际,不知何处又转来一位"绿发双云鬟"的小仙童,
竟然"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诗人刚刚平静的心绪又
被打乱了.自己二十多岁辞亲仗剑远游,至今又是二十多
载,年华蹉跎,朱颜已谢.仕途理想既然不能实现,何不寻
求捷径修仙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仙童已倏忽逝.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49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