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考作文 > > 知止未上(共7篇)

知止未上(共7篇)

发布时间:2018-07-14 06:00:01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小考作文】

知止未上(一)

吾道寻知止,君恩偶未忘

出自白居易的《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韵多叙》
谏诤知无补,迁移分所当.
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
龙象投新社,鹓鸾失故行.
沉吟辞北阙,诱引向西方.
便住双林寺,仍开一草堂.
平治行道路,安置坐禅床.
手版支为枕,头巾阁在墙.
先生乌几舄,居士白衣裳.
竟岁何曾闷,终身不拟忙.
灭除残梦想,换尽旧心肠.
世界多烦恼,形神久损伤.
正从风鼓浪,转作日销霜.
吾道寻知止,君恩偶未忘.
忽蒙颁凤诏,兼谢剖鱼章.
莲静方依水,葵枯重仰阳.
三车犹夕会,五马已晨装.
去似寻前世,来如别故乡.
眉低出鹫岭,脚重下蛇冈.
渐望庐山远,弥愁峡路长.
香炉峰隐隐,巴字水茫茫.
瓢挂留庭树,经收在屋梁.
春抛红药圃,夏忆白莲塘.
唯拟捐尘事,将何答宠光.
有期追永远,无政继龚黄.
南国秋犹热,西斋夜暂凉.
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
身老同丘井,心空是道场.
觅僧为去伴,留俸作归粮.
为报山中侣,凭看竹下房.
会应归去在,松菊莫教荒.

知止未上(二)

大学之道的解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快,我急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 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知止未上(三)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憤,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 而后有定/止:终止。
B.致知在 物/格:推究。
C.此谓诚于中, 于外/形:表现。
D.故君子必 其独也/慎:谨慎。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②其所厚 薄,而其所薄者厚
B.①知 先后,则近道矣②有 好乐,则不得其正
C.①其本乱 未治者,否矣②视 不见,听而不闻
D.①壹是皆 修身为本②桀、纣帅天下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 (  )
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⑥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  完善的境界。
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  万事万物。
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否则,就不可能有  好的治理。
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  要“慎独”。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2.A
3.B
4.D
5.(1)古代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2)所看重的反而疏远了,所疏远的却厚待于他,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
  (3)这就是所说的内心真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

【知止未上】

知止未上(四)

道非道,非常道.这句话出自哪里,【知止未上】

  一章(45)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
  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章(4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
  以不去.
  三章(47)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
  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四章(48)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
  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五章(4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六章(50)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七章(51)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
  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八章(5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九章(5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
  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十章(54)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无疵乎?爱
  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十一章(55)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
  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十二章(56)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
  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十三章(57)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
  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
  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十四章(58)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
  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
  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
  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十五章(59)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
  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
  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十六章(60)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
  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十七章(61)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十八章(62)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十九章(63)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二十章(64)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
  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
  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
  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
  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二十一章(65)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
  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
  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二十二章(67)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
  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二十三章(68)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
  ,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
  二十四章(6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
  二十五章(69)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
  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二十六章(70)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
  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二十七章(71)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二十八章(72)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
  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
  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二十九章(73)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
  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
  去泰.
  三十章(74)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
  ,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
  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三十一章(75)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
  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
  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
  三十二章(76)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三十三章(7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
  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三十四章(78)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
  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三十五章(79)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
  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三十六章(80)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
  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七章(81)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三十八章(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
  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
  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
  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
  ;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三十九章(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得一
  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
  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
  誉.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四十章(4)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四十一章(3)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
  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
  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四十二章(5)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
  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
  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四十三章(6)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
  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四十四章(7)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四十五章(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
  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四十六章(9)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
  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四十七章(10)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
  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四十八章(1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
  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四十九章(12)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
  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
  之.
  五十章(13)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
  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
  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五十一章(14)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
  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五十二章(15)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
  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
  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五十三章(16)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
  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竽.非道也哉!
  五十四章(17)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
  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
  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
  天下然哉?以此.
  五十五章(18)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
  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
  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峻(去‘山’换‘血’)〕zui1.
  五十六章(19)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
  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五十七章(20)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
  ,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
  无欲,而民自朴.」
  五十八章(21)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
  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五十九章(22)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
  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
  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六十章(23)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
  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六十一章(24)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
  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
  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六十二章(25)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六十三章(26)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知止未上】

知止未上(五)

《德道经》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深乎!万物宗.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湛常存.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若其以.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致柔,能婴儿?涤除玄览,能无疵?爱人治国,能无为?天门开阖,能为雌?明白四达,能无知?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故贵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在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迎不见其首,随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语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已.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俨若客,涣若冰将释,敦若朴,浑若浊,旷若谷.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复成.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凶.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没身不殆.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豫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由其贵言.成功事遂,百姓谓我自然.
  大道废,有人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忙□其未央!众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台.我魄未兆,若婴儿未孩.乘乘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纯纯.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若海,漂无所止.众人皆有已,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孔得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恍中有象,恍忽中有物.窈冥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然?以此.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或.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岂虚语?故成全而归之.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况于人?故从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见不明,自是不彰,自伐无功,自矜不长.其在道,曰余食赘行,物或有恶之,故有道不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如何万乘之主,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不可开;善结,无绳约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是谓袭明.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此谓要妙.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蹊.为天下蹊,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得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得乃足,复归于朴.朴散为器,圣人用为官长.是以大制无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接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故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以,是果而勿强.物牡则老,谓之非道,非道早已.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惔而上,故不美,若美之,是乐杀人.夫乐杀者,不可得意于天下.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哀礼处之.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王侯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天将知止.知止不殆.譬道在天下,犹川谷与江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大道泛,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成功不名有.爱养万物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出言,淡无味,视不足见,听不足闻,用不可既.
  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有利器,不可示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知止未上(六)

带有足字的成语
足字在第二的
带有"足""字的成语

【知止未上】 查询到 96 条:
碍足碍手 碍:阻碍.妨碍别人做事.同“碍手碍脚”.
百足不僵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百足之虫 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落,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不足齿数 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不足挂齿 不足:不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讲.表示不值得一提.
不足介意 不值得放在心上.
不足轻重 犹言无关紧要.
不足为法 不值得学习、效法.
不足为据 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能作为依据.
不足为虑 不值得忧虑担心.
不足为凭 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
不足为奇 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不足为外人道 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不足为训 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不足为意 不值得介意.
不足与谋 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侧足而立 形容有所畏惧,不敢正立.
厕足其间 厕足:插足.在里面插一脚.
抵足而眠 脚对着脚,同榻而睡.形容关系亲密,情意深厚.
鼎足而居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鼎足而立 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鼎足而三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鼎足三分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鼎足之势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顿足不前 停顿下来不前进.
顿足捶胸 用脚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到了极点.
顿足捶胸 边跺脚边击打胸脯.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
顿足搓手 顿:以脚扣地;搓:手相摩.形容着急惋惜的样子.
顿足捩耳 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
顿足失色 顿足:跺脚.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形容十分惊慌.
顿足椎胸 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同“顿足捶胸”.
方足圆颅 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类.同“方趾圆颅”.
高足弟子 高足: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成绩优异的学生.
裹足不前 裹:缠.停步不前,好象脚被缠住了一样.
何足道哉 足:值得.哪里值得谈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
何足挂齿 足:值得;挂齿:提及,谈及.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
何足介意 指没有必要放在心上.
何足为奇 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表示不值得奇怪.
疾足先得 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
捷足先得 捷:快;足:脚步.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捷足先登 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酒足饭饱 酒已尽量,饭也吃饱.形容吃饱喝足.
举足轻重 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刻足适屦 屦:麻制的单底鞋.按照鞋的大小来削自己的脚.比喻主次颠倒.
累足成步 比喻不断积累,便能成功.
立足之地 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
履足差肩 足与足,肩与肩相接近,形容极亲近.
马足车尘 比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马足龙沙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泥足巨人 比喻实际非常虚弱的笨大东西.
蹑足附耳 踩人足以示意,附耳说悄悄话.
蹑足其间 蹑:插进.脚踩在里头.比喻参加进去.
蹑足潜踪 蹑足:脚步很轻的样子;潜:隐藏;踪:踪迹.指放轻脚步,隐住身体.形容小心隐秘的样子.
七足八手 形容慌张乱闯.同“七脚八手”.
齐足并驱 指齐头并进,不分高下.
跷足而待 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
跷足抗手 手舞足蹈的样子.
跷足抗首 踮起脚跟,仰起头.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
翘足而待 踮起脚等待.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翘足引领 踮塌郐,伸长脖子.形容盼望殷切.
人足家给 同“人给家足”.人人饱暖,家家富裕.
三足鼎立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手足失措 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
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手足异处 指被杀.
手足之情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手足重茧 手上脚上长满了层层老茧.形容长期劳累.
首足异处 头和脚分开在不同的地方.指受杀戮而死亡.
双足重茧 形容奔走劳苦.
头足倒置 比喻颠倒事物的主次关系.
头足异处 指被斩.
头足异所 指被斩.同“头足异处”.
未足轻重 指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无足轻重 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无足重轻 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同“无足轻重”.
跣足科头 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
削足适履 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引足救经 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折足覆餗 餗,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知足不辱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知足常乐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知足知止 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
志足意满 犹志得意满.
踵足相接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同“踵趾相接”.
重足而立 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重足累息 指畏惧之甚.
重足屏气 指畏惧之甚.
重足屏息 指畏惧之甚.
重足一迹 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
濯足濯缨 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足足有余 形容充足、宽裕,支用不完.

知止未上(七)

《庄子》里的寓言故事有什么内容?

【知止未上】   1.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列子御风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3.朝三暮四
  狙公赋予,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4.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5.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响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谷阝,导大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6.秦失吊丧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7.螳臂当车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
  8.楚狂接舆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谷阝曲,无伤吾足.”
  9.叔山无趾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10.人故无情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11.相濡以沫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囗句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12.颜回坐忘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13.神巫季咸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14.浑沌开窍
  南海之帝为倏,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15.臧谷亡羊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16.伯夷盗跖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
  17.伯乐治马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齿乞草饮水,翘足而陆,此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夹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 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18.盗亦有道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19.黄帝遗珠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口契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20.轮扁斫轮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21《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22鲁王养鸟
  有一天,鲁国的城郊飞来了一只海鸟.鲁王从来没见过这种鸟,以为是神圣,就派人把他捉来,亲自迎接供养在庙堂里.
  鲁王为了表示对海鸟爱护和尊重,马上吩咐把宫廷最美妙的音乐奏给鸟听,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鸟吃.可是鸟呢,它体会不到国王这番招待盛情,只吓得神魂颠倒,举止失常,连一片肉也不敢尝,一滴水也不敢沾,这样,只三天就活活饿死了.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待可观事务,一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对象,应当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待.否则,像鲁王那样,用供养自己的方法供养海鸟,尽管主管愿望很好,也难免要失败.
  23杀龙妙计
  朱萍漫是个很爱好学习的人,为了想学会一项特殊的本领,他变卖了家产,带了钱粮到远方去拜支离益做老师,跟他学杀龙技术.
  转瞬三年,他学成回来.人家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兴奋地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踩龙的尾巴,怎样从龙脊上开刀……指手划脚地表演给大家看.大家都笑了,就问:"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 朱萍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世间上根本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
  龙是人们想象中的东西,实际并不存在,因此,虽有高超的沙龙的本领,也只能落得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一定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无的放矢,为学习而学习,那么学来的本领再好也是一钱不值的.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50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