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作文 > 童话故事 > > 勤奋名人故事(共8篇)

勤奋名人故事(共8篇)

发布时间:2018-07-28 18:00:02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童话故事】

勤奋名人故事(一)

勤奋的名人的故事

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学习需要勤奋.勤奋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无数与勤奋有关的事例历来为人们称道,车胤“萤入疏囊”是勤奋;孙康“雪映窗纱”是勤奋;匡衡“凿壁偷学”是勤奋;苏秦“悬梁刺股”是勤奋;祖逖“闻鸡起舞”也是勤奋,勤奋使他们最终都成就了一番伟业.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牛顿十六岁时数学知识还很肤浅,对高深的数学知识甚至可以说是不懂.“知识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牛顿下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数学的高峰.在基础差的不利条件下,牛顿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难而进.他从基础知识、基本公式重新学起,扎扎实实、步步推进,直到掌握要领、融会贯通.遂之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传说中牛顿“大暴风中算风力”的佳话,可为牛顿身体力学的佐证.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岁时发明了微分学,二十三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实学;认定的成才之路,是发愤学习.中国人重视读书、勤奋好学,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学习的格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等,也流传着很多古人珍惜时间、发愤苦读的故事.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的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理论家.
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每看一本书,不是一上来就从头至尾地去读,而是对着书本闭目沉思,猜想书中写了些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再打开书.如果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如果与猜想的不同,他就认真地去读.华罗庚的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终于成为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有一次,他想买一部明代的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城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时值冬日,他顶风冒雪,连续十八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勤奋名人故事(二)

关于“勤奋”的名人故事和名言【勤奋名人故事】

名人名言: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9】读一书,增一智.
【10】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11】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13】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14】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5】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6】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7】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已.
【22】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23】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更多见
故事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总理.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
1910年夏,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了半年
书,后来,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
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
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
伟志向.
1912年10月,关东模范学堂隆重举行建校两周年纪念会.当时,14岁的周恩来
感慨万分,挥笔写了一篇《关东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的作文.他在文中
明确写道:“学生读书应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己任.这篇优秀作文,
收录在《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中.
后来,周恩来转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他和同学们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
在会刊《敬业》上,他发表了许多诗篇和文章.其中有一首诗写道:“险夷不变应
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抒发了他忧国忧民和发愤图强的情怀,表达了他立志革
命到底的崇高理想.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远涉重洋到日本留学.临
行时赠给同学一首诗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富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表示他决心钻研社会科学,挽救国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种“面
壁十年”的刻苦精神,来改造当时的社会,即使壮志难酬,蹈海而死,也不愧为中
华儿女,充分表现了他年青时代的远大抱负.

勤奋名人故事(三)

靠勤奋成才的名人故事(两个)

达芬奇画鸡蛋
王羲之练字(墨池)
悬梁刺骨:战国时期,洛阳城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为了日后以做大官,他拚命读书.有时读得太疲倦了,免不了要打瞌睡.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拿着一把锥子,瞌睡来了,就刺一下大腿,痛了,也就睡不着了,以便继续读下去. 无独有偶,汉朝的孙敬,人称“闭户先生”,常常独自关门读书.有时实在太累,为了防止打瞌睡,他用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梁上,一头结着头发,让头颈正直地吊住.这样,如果打瞌睡,就会扯痛头发,立刻惊醒.于是,后人用“悬梁刺股”来形容勤学好读的精神.【勤奋名人故事】

勤奋名人故事(四)

关于勤劳的名人事例,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勤奋名人故事(五)

关于勤奋的名言警句和名人事迹(事迹叙述尽量简练点哦)!
十万火急!
【勤奋名人故事】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艺术的大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 —— 比丰 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 —— 英国 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 —— 约瑟夫·鲁 没有人会因学问而成为智者.学问或许能由勤奋得来,而机智与智慧却有懒于天赋 —— 约翰·塞尔登 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 —— 富兰克林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 朝鲜 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 民谚 天才绝不应鄙视勤奋 —— 小普林尼 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 日本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 民谚 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於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 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 到秦国游说,不被采用.旅费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很羞愧难过,於是发愤苦读.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 读.后来,再出发游说诸侯时,无不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好不威风.囊萤读书 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 点灯.日子久了,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 解决才行.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 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 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映雪读书 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随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 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 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 ,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 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牛角挂书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 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 令人敬佩.

勤奋名人故事(六)

有没有一个关于勤奋的名人的事例
五十字左右

古希腊德摩斯梯尼,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于是每天含着石子,面对大海朗诵,无论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蒲松龄草亭问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而韩愈所说的勤奋刻苦在他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勤奋名人故事(七)

哪些名人的勤奋事迹(至少4例)

居里夫妇
比埃尔·居里(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生于巴黎一个医生家庭里.在他的儿童和少年时期,性格上好个人沉思,不易改变思路,沉默寡言,反应缓慢,不适应普通学校的灌注式知识训练,不能跟班学习,人们都说他心灵迟钝,所以从小没有进过小学和中学.父亲常带他到乡间采集动、植、矿物标本,培养了他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学到了如何观察事物和如何解释它们的初步方法.居里14岁时,父母为他请了一位数理教师,他的数理进步极快,16岁便考得理学学士学位,进入巴黎大学后两年,又取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80年,他21岁时,和他哥哥雅克·居里一起研究晶体的特性,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1891年,他研究物质的磁性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居里定律:顺磁质的磁化系数与绝对温度成反比.他在进行科学研究中,还自己创造和改进了许多新仪器,例如压电水晶秤、居里天平、居里静电计等.1895年7月25日比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结婚.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生于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华沙,父亲是中学教员.16岁她以金质奖章毕业于华沙中学,因家庭无力供她继续读书,而不得不去担任家庭教师达六年之久.后来靠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姐姐的帮助,于1891年去巴黎求学.在巴黎大学,她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地学习,经过四年,获得了物理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
居里夫妇结婚后次年,即1896年,贝可勒耳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现象,引起这对青年夫妇的极大兴趣,居里夫人决心研究这一不寻常现象的实质.她先检验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化学元素,发现了钍和钍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进一步检验了各种复杂的矿物的放射性,意外地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纯粹的氧化铀强四倍多.她断定,铀矿石除了铀之外,显然还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
? 居里以他作为物理学家的经验,立即意识到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从事的晶体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寻找新元素的工作中.不久之后,他们就确定,在铀矿石里不是含有一种,而是含有两种未被发现的元素.1898年7月,他们先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没过多久,1898年12月,他们又把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为了得到纯净的钋和镭,他们进行了艰苦的劳动.在一个破棚子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了四年.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的刺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由于发现放射性,居里夫妇和贝可勒耳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比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逝世,年仅47岁.比埃尔·居里去世后,居里夫人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接任了她丈夫在巴黎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职位,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她继续放射性的研究工作.1910年,她和法国化学家德别爱尔诺一起分析出纯镭元素,确定了镭的原子量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她还测出了氡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系统关系.由于这些重大成就,又荣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仅有的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居里夫妇亲自体验了镭的生理效应,他们曾不止一次地被镭射线烫伤.他们与医生一起研究将镭用于治疗癌症,开创了放射性疗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为了自己的祖国波兰和第二祖国法国,参加了战地卫生服务工作,组织X光汽车和X光照相室为伤兵服务,还用镭来治疗伤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战结束后,居里夫人回到巴黎她创建的镭学研究所,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培养青年学者.晚年完成了钋和锕的提炼.居里夫人在无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从事了35年的镭元素研究,加上大战期间四年建立X射线室的工作,射线严重地损害了她的健康,引起她严重贫血.1934年5月她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实验室,并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
居里夫妇一生淡泊、谦虚,不喜欢世俗的恭维与赞扬,不关心个人的名利与地位.在发现镭和提炼成功以后,他们不请求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他们向全世界公开他们的提镭方法.对他们花费十几年制备出来的、约值十万美元的一克多镭,全部交给了镭学研究所,不取分文.对美国妇女界捐赠给她的一克镭,也不据为私有,一半给了法国镭学研究所,一半给了华沙的镭学研究所.在将镭用于治疗癌症时,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商定,不要他们的发明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他们辛勤劳动的目的,是为人类从新发现中获得幸福.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人以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说.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决不止于四五种.18世纪,科学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种,如金、银、铁、氧、磷、硫等,到19世纪,已发现的元素已达54种.
人们自然会问,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揭开了这个奥秘.
原来,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原子量相等或相近的,性质相似相近;而且,元素的性质和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的变化.
门捷列夫激动不已.他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原子量和性质排列成一张表,结果发现,从任何一种元素算起,每数到8个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他把这个规律称为“八音律”.
门捷列夫是怎样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呢?
1834年2月7日,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诞生于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父亲是中学校长.16岁时,进入圣彼得堡师范学院自然科学教育系学习.毕业后,门捷列夫去德国深造,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学.1861年回国,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
在编写无机化学讲义时,门捷列夫发现这门学科的俄语教材都已陈旧,外文教科书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而迫切需要有一本新的、能够反映当代化学发展水平的无机化学教科书.
这种想法激励着年轻的门捷列夫.当门捷列夫编写有关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章节时,他遇到了难题.按照什么次序排列它们的位置呢?当时化学界发现的化学元索已达63种.为了寻找元素的科学分类方法,他不得不研究有关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研究某一学科的历史,是把握该学科发展进程的最好方法.门捷列夫深刻地了解这一点,他迈进了圣彼得堡大学的图书馆,在数不尽的卷帙中逐一整理以往人们研究化学元素分类的原始资料……
门捷列夫抓住了化学家研究元素分类的历史脉络,夜以继日地分析思考,简直着了迷.夜深人静,圣彼得堡大学主楼左侧的的门捷列夫的居室仍然亮着灯光,仆人为了安全起见,推开了门捷列夫书房的门.
“安东!”门捷列夫站起来对仆人说:“到实验室去找几张厚纸,把筐也一起拿来.”
安东是门捷列夫教授家的忠实仆人.他走出房门,莫名其妙地耸耸肩膀,很快就拿来一卷厚纸.
“帮我把它剪开.”
门捷列夫一边吩咐仆人,一边动手在厚纸上画出格子.
“所有的卡片都要像这个格于一样大小.开始剪吧,我要在上面写字.”
门捷列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在每一张卡片上都写上了元素名称、原于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筐里逐渐装满了卡片.门捷列夫把它们分成几类,然后摆放在一个宽大的实验台上.
接下来的日子,门捷列夫把元素卡片进行系统地整理.门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时间的教授突然热衷于“纸牌”感到奇怪.门捷列夫旁若无人,每天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纸牌那样,收起、摆开,再收起、再摆开,皱着眉头地玩“牌”……
冬去春来.门捷列夫没有在杂乱无章的元素卡片中找到内在的规律.有一大,他又坐到桌前摆弄起“纸牌”来了,摆着,摆着,门捷列夫像触电似的站了起
来,在他面前出现了完全没有料到的现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质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从上到下地逐渐变化着.
门捷列夫激动得双手不断颤抖着.“这就是说,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有关系.”门捷列夫兴奋地在室内踱着步子,然后,迅速地抓起记事簿在上面写道:“根据元素原子量及其化学性质的近似性试排元素表.”
1869年2月底,门捷列夫终于在化学元素符号的排列中,发现了元素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同年,德国化学家迈尔根据元素的物理性质及其他性质,也制出了一个元素周期表.到了1869年底,门捷列夫已经积累了关于元素化学组成和性质的足够材料.
无影周期表有什么用呢?它可非同一般.
一是可以据此有计划、有目的的去探寻新元素,既然元素是按原子量的大小有规律地排列,那么,两个原子量悬殊的元素之间,一定有未被发现的元素,门捷列夫据此预付了类硼、类铝、类硅、类锆4个新元素的存在,不久,预言得到证实.以后,别的科学家又发现了镓、钪、锗等元素.迄今,人们发现的新元素已经远远超过上个世纪的数量.归根到底,都得利于门氏的元素周期表.相信在广大青少年朋友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新的化学家,进一步打开微观世界之谜.
二是可以矫正以前测得的原子量,门捷列夫在编元素周期表时,重新修定了一大批元素的原于量(至少有17个).因为根据元素周期律,以前测定的原于量许多显然不准确.以铟为例,原以为它和锌一样是二价时,所以测定其原子量为75,根据周期表发现钢和铝都是二价的,断定其原子量应为113.它正好在钙和锡之间的空位上,性质也合适.后来的科学实验,证实门氏的猜想完全正确.最令人惊异的是,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宣布发现了新元素镓,它的比重为4.7,原子量是59点几.门捷列夫根据周期表,断定镓的性质与铝相似,比重应为5.9,原子量应为68,而且估计镓是由钠还原而得.一个根本没有见过镓的人,竟然对它的第一个发现者测定的数据加以纠正,布氏感到非常惊讶,实验的结果,果然和门氏判断极为接近,比重为5.94,原子量为69.9,按门氏提供的方法,布氏新提纯了镓,原来不准确的数据是由于称中含有钠,大大减少了它本身的原子量和比重.
三是有了周期表,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的思维方面有了新飞跃.例如,通过周期表,有力地证实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定律,原子量变化,引起了元素的质变.再如,从周期表可以看出,对立元素(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在对立的同时,明显存在统一和过渡的关系.现在哲学上有一个定律,说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
式上升.元素周期表正是如此,它把已发现的元素分成8个家族,每族划分5个周期,每个周期、每一类中的元素,都按原子量由小到大排列,周而复始.
元素周期律一举连中三元,使人类认识到化学元素性质发生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把原来认为各种元素之间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观点彻底打破了,使化学研究从只限于对无数个别的零星事实作无规律的罗列中摆脱出来,从而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航天精英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
交大.1935年赴美留学,1938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著名专家冯•卡门指导下获博士学位.1943年,他与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美国40年代研制成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其设计思想被用于“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导弹的实际设计中,所获经验直接导致了美国“中士”地对地导弹的研制成功,并成为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北极星”、“民兵”、“海神”导弹和反弹道导弹的先驱.
此后,钱学森又在超高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方面对航空工程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和卡门一起提出的高速音速流动理论,为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以他和卡门名字命名的卡门一钱学森公式成为空气动力计算上的权威公式,并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
由于他对火箭技术理论卓有建树,并于1949年提出核火箭的功能设想,因而在当时被公认为火箭技术方面的权威学者.
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当局的层层阻挠回到了祖国,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1956年2月17日,他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建立我国国防工业意见书》,最光为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同年10月,他又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
接着,他长期担任航天研制的技术领导.在他的参与下,1960年11月我国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火箭,1964年6
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5年钱学森建议制订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并列人国家任务,最终使我国第一颗卫星于1970年到太空邀游.
在50年代初,钱学森把控制论发展为一门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为飞行器的制导理论提供了基础.他还创立了系统工程理论,并广泛应用.
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颁发了小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
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勤奋名人故事(八)

关于勤奋的故事 (50字左右

  爱因斯坦的小故事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东部的乌尔姆,犹太血统.他的父亲海尔曼·爱因斯坦很有数学天赋,但父母没钱供他上学,只好弃学经商,爱因斯坦的母亲保里诺·爱因斯坦是富有粮商的女儿,很有音乐天赋.年幼时,爱因斯坦就开始学习音乐,六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音乐几乎成了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小提琴终身陪伴着他.
  在爱因斯坦上学之前,他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指北针),罗盘的指针总要指着南北极,使小爱因斯坦研究和着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还记得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经历给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学几年后,他领到一本欧几里德几何学课本,书中论证得无可置疑的许多公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无法按照课程进度学习,而是一口气就将它学完.
  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并不早慧,他到3岁还不会说话,在整个学习期间也无"神童"的表现,甚至在教师眼里显得平庸迟钝,他主要是对教师的呆板教学方法感到不满,而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勤奋自学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学时代就自学了包括微积分在内的基础数学及某些理论物理知识,进入大学后,他经常缺课,独自修读了经典理论物理,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爱因斯坦不拘成见,勇于创新."怀疑一切"的信条始终贯穿他的整个科学生涯.当然,爱因斯坦的杰出科学成就来之于他坚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个青年人请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给他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劳动,Y代表你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而Z表示少说空话,要谦虚谨慎.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 希望 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刺股悬梁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凿壁偷光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墨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海伦·凯勒有一本书,你们看过吗?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勤奋好学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记载着许多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我就讲一下里面其中的一个:海伦·凯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你可以想想,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 “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而且我们都是健康人,比海伦·凯勒强多了,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5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