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作文 > > 我们是多联系还是更孤独(共7篇)

我们是多联系还是更孤独(共7篇)

发布时间:2018-08-03 04:00:02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专题作文】

我们是多联系还是更孤独(一)

阅读是一种孤独(节选)
毕淑敏
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
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不断溢出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的粉红,都不宜于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头脑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觅食的狼。人愈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地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我们不必像小的时候,总要把整碗面都吃光,才知道碗底下并没有卧着个鸡蛋。我们以为是碗欺骗了我们,其实是缺少经验。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常吃什么食品.他们回答说: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但有许多东西他们只尝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色。我想寿星佬的胃一定都是很坚强的,只有一个坚强的胃才能养活得了一个聪明的脑。读书也是一样,好的书,是人参燕窝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颐,岂不白在世上潇洒走过一回?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费了时间贻误了性命。关于读什么书好的问题,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他们是有经验的水手。也许在航道的选择上有趋于保守的看法,但他们对于风暴的预测绝对准确。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遭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它有些像睡。我小的时候,当我忧愁,当我病痛,当我莫名其妙烦躁的时候,妈妈总是摸着我的头说,去睡吧。睡一觉也许就好了。睡眠中真的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我们比躺下时信心倍增。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当我们读完名著的最后一个字时,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
它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在读名著的时候,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揣测下一页的趋势。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悬殊甚远。这种时候我会很高兴,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载着绝世的功法。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只是江湖上的口诀多藏之深山之密室,各个学科大师们的真迹却是唾手而得。由于它的廉价和平凡,人们常常忽视了它的价值。那是古往今来人类最智慧的大脑留给我们的结晶啊!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与精湛的匠艺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却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纪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的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天鹅。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进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几个人共看一本书,那只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枪连环画。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捶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小题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先说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可接下来却有一大串的比拟,这是为了制造悬念,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
B.“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之说,虽然比喻生动形象,但也未免有些危言耸听的夸张之嫌。
C.阅读的最高境界是深层次精神沟通,是独特的读者与独特的作品在特定的时空中产生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共鸣,所以是一种孤独。
D.阅读有些像搏斗,读者既要与另一个心灵单独碰撞,又要在这样的碰撞中超越对方更超越自己;但是,双方都是胜利者。
E、本文用朴实的笔调和贴切的比拟,在从容淡定的娓娓道来之中,传达了一种温馨而又睿智的读书境界,表现了女作家特有的细腻和聪慧。
小题2:为什么说阅读“有些像睡”?(4分)
小题3:综观全文,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进行阅读。(6分)
小题4:作者认为,“阅读是一种孤独”。你赞同这种看法吗?(4分


小题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
小题2:睡眠可以消除忧愁疲劳,可以治疗病痛,阅读也可以如此,它是一种精神按摩;睡眠可以让人信心倍增,阅读也可以让苍老者顿觉年轻,让人增长人生阅历。正是有这些相似点,所以说阅读“有些像睡”。
小题3:我们首先要谦虚,有选择,敢质疑,还要专心致志,善于交流。
小题4:我赞同这种看法,所谓“孤独”有两层意思,第一,就是指阅读时需要保持的一种沉静的心态,阅读是很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它需要阅读者守得住自己,耐得住寂寞,不被乌云的喧嚣所干扰;第二,它又是阅读将达到的一种超越的境界,是一种心灵追求,既以通过阅读与另一个心灵的单独碰撞,又在这样的碰撞中超越对方更超越自己。
这是一道开放题。态度既可以是肯定,也可以否定,还可以辨证的。但都要结合原文并联系自己的阅读实践自圆其说。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2分。


小题1:(5分)
小题2:(4分)每答到一层的大意给2分,以分号为标志分两层。
小题3:(6分)每答到一点的大意给1分,五点答全对给6分。
小题4:(4分)这是一道开放题。态度既可以是肯定,也可以否定,还可以辨证的。但都要结合原文并联系自己的阅读实践自圆其说。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2分。

我们是多联系还是更孤独(二)

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600字!
不能跟别的一样
要多联系生活实际【我们是多联系还是更孤独】

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关爱下,在亲朋好友的成全中,海伦•凯勒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她始终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四处募捐用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她曾周游世界各地,为残疾人加油鼓劲.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她的世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
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
第三天,我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海伦的三天就如此仅仅有条,可我们的时间和机遇还很多,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光明对我们来说不是奢望,声音也不是可欲而不可求.对我们来说,并不缺乏完善的身体组织,我们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顽强,不向命运投降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积极、乐观、敢于创造奇迹的心!
为善为恶在一念之间,生命中的奇迹出现与否也是一念之差.上天赐予我们眼睛,是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上天赐予我们思想,是让我们改变世俗,让精神世界更美好;而上天赐予我们双手,是为了让我们拥抱未来,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我们太幸运了,我们拥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老师……我们从今起一定抓紧每一分一秒,不要让光阴虚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伦•凯勒那样,不埋怨、不放弃,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奋发学习,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生命的价值.

我们是多联系还是更孤独(三)

作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慎独”,《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独处时谨慎不苟。请联系自己的感受与认识,以“慎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记一件事,也可论述观点。


例文
小议“慎独”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8226;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简评】这是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从身边的种种“摆平”现象入手,很自然的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接着,用三个自然段阐述了“慎独”的内涵,即“慎独是什么?”每段开头都以一个形象的比喻句作为本段的论点,三句构成排比,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把“慎独”比作“自我完善的必修课”、“道德品质的试金石,”、“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从个人上升到社会,三个比喻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这是本文的一大亮色,作者在这里可谓“颇具匠心”!接下来,提出了一个观点: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这个观点把“慎独”这个观点诠释得“入木三分”!紧接着,又提出慎独的方法:①严格要求自己;②自我反省:举了2005年感动人物:王顺友的事例,贴进社会生活,紧跟着时代的步伐,给文章注以“新鲜的血液”,使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结尾更是本文的“一道风景”,一组排比句中又含有耐人寻味的比喻,清新自然、文采飞扬!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二、思路点拨
纵向结构
1.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①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②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③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④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①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②“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③“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④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⑤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⑥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可按层进式展开: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为什么要“慎独”:①慎独是一种情操;②慎独是一种修养;③慎独是一种自律;④慎独是一种坦荡怎样才能“慎独”那么,该怎样慎独呢?①要让所有的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原谅自己③要“慎一”,否则会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
横向结构:
3.可以“慎独之美”为题:文章应围绕慎独之“美”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论述:慎独成就了大自然的有序与和谐;慎独闪耀着崇高修养与人性的光辉;慎独为充满智慧的人们另辟蹊径以此结构谋篇,文章层次清晰,做到了议论文论述应有的宽度
三、素材连接
1.柳下惠的节操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

我们是多联系还是更孤独(四)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独”很常见,也很复杂。“一枝独秀”固然动人,似乎不及
万紫千红美丽;“独挡一面”诚然神勇,似乎不如众志成城
牢固。人们需要团结合作,却也似乎离不开“独处”;世界
需要沟通交融,却也少不得“特立独行”。“花间一壶酒,独
酌无相亲“是寂寞,也是自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
皆醉而我独醒“是高风亮节,又何尝不是悲怆……
“独”有时不太完美,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又是一种应该
追求的境界。
你对“独”有怎样的体会或见解?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我们是多联系还是更孤独】


寂寞的清福(学生例文)
时下的年轻人总是习惯说着一句话:拒绝孤独。于是他们欢乐时总愿与人共享,悲伤时也定要向人倾吐。即便到了夜深人静之时,也还要打开电脑,和网友聊上几句,算是排解一下独自一人的失落感。忽然间,仿佛所有人都罹患了“惧怕寂寞”的病症。
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抵是不愿忍受独自一人时的空虚的吧。但也有人偏偏就享受孤独。几年前读到卢梭,他曾说自己最爱寂寞。寂寞之时,他可以屏气凝神,思考人生问题,甚至听到上帝的声音。当时我总觉得卢梭这人多少有些神经质,竟然更乐于过与世隔绝的生活。到了后来,又读到一首诗。诗中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不知怎的,我一下子便爱上了这首诗。有人说,它表达了一种不为人知的寂寞。的确如此,细细的雨丝打下来,微冷的凉意使人的心忽地安静下来。再看着花瓣飘零,便自然而然地使人觉得这世界静的只剩一人。它的诗意,是来自那份寂寞。
于是我意识到,现在我们身边之所以少了些诗意,也许就是因为少了这份寂寞吧!正是现在的社会给了我们无论相隔多远也能够保持联系的机会,才让我们丧失了这种独处时才能静享的诗意。因为没有了多余的空间,所以少了距离产生的美感。这就仿佛是一种讽刺:发达的科技为人与人之间拉近了距离,人们却反而不懂得如何在彼此之间留下一些空白。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难道就真的排遣掉这份孤独了么?学生们在生日派对上的狂欢,上班族夜间在KTV的纵声高歌,夜猫子们上网熬夜聊天,这些真正为他们去走孤独了么?也许并没有,他们时刻想要人陪伴的心情,只是为这灯红酒绿的世界平添了几分喧嚣。人们摆脱了形式上的孤独,却未能填补心灵上的空洞,他们从这浮躁的社会中,只得到了空虚。
这时,我觉得自己似乎能够理解卢梭喜爱寂寞的原因。这就如同诗人在寂寞时写出了优美的诗句,音乐家在寂寞时谱出了清丽的音符,让自己处于寂寞之中,心就能彻底的安静下来,静得你可以察觉自然的气息,静得你能够仔细体味人们之间微妙的距离而带来的无限美感。真正的寂寞,是可以填补空虚的心灵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享受了孤独,于是获得了自在。因此,何不接受孤独呢?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说,它所带来的寂寞,不正是一种清福?

我们是多联系还是更孤独(五)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小题1:小路有什么特点?作者在这一段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小路?(4分)
小题2: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以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神秘的世界。
小题3: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用了哪些叠词?景物的色调是怎样的?流露了怎样的心情?(3分)
小题4:联系上下文,理解“平常的自己”是怎样的?“现在的自己”又是怎样的?(3分)



小题1:曲折、幽僻、树多、寂寞是小路的特点,曲折和树多是构成幽僻的重要条件,幽僻又引出了寂寞。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来描写小路。白天(少人走)和黑夜(更加寂寞)对比;没有月光(阴森森)和淡淡月光(很好)对比。

小题2:B

小题3: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淡淡的;朦胧的感觉。作者在这里没有用热烈、激昂的色调,突出了他的淡淡的哀愁。

小题4:“平常的自己”苦闷、彷徨,想逃避又难以超然;“现在的自己”是自由的人。






点评:抓住关键词语,瞻前顾后;紧扣段落大意,上下联系。理解含义类的题目,最好的也是最常见的技巧是还原法或者叫置换法,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文意,将形象的、含蓄的、有着特殊意义或有复指意味的词语或句子,还原成原来的意义。并且问题的答案往往就在这个词句的前后。答题时,并且注意修辞等技巧。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并不难,叠词找出很容易;景物的色调应根据找出的叠词的共性概括得出;表现的情感,应着眼整个语段:淡淡的哀愁。

点评: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往往依附于作者所写的景物与人事,所以我们在分析时,不仅要注意作者所写的景物特征和人事性质,把握情由景出,情由事生等普遍性规律,还要注意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借古讽今等手法的运用情况。

小题4:试题分析:从本语段所用的手法来看,作者是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小路,写夜晚,写自己也应是。从语段的后半段来看,作者是个自由的人,由此可以看出现实中的作者应是个不自由的人:苦闷、彷徨,想逃避又难以超然。

点评:解答本题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本语段中,只能从作者的议论或者是内心独白中了解到作者是个自由的人。但如果要解答出作者在现实中是个怎样的人,还需要联系文章上文的有关内容了。
【我们是多联系还是更孤独】

我们是多联系还是更孤独(六)

阅读《宛如英雄》一文,完成问题。
宛如英雄
  上学时,有位教我们音乐欣赏课的老师,五十多岁,常年穿一件旧工作服,颜色像他的脸色一样的灰败。他沉默少语好脾气,上课时很多同学在他眼皮底下看小说、吃零食,可他从不呵斥。我坐在前排,每次只好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在许多个午后沉闷的课堂上,他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播放许多世界名曲给我们听,引导我们去触摸古典音乐的脉络。其实他并不善于表达,当音乐实在精彩而话语又无从继续时,就猛地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很用力地写下几个大大的形容词,因为太激动的缘故,粉笔常常折断了,他在纷飞落下的粉笔灰中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令我印象深刻。每次他那木讷苍老的脸上显出一种睿智神情的时候,我知道是音乐又一次激活了他。
  一次,他为我们讲解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著名的快板时,在最初的几个强音过后,他说:“请同学注意!请注意!” 他的双手在空中骤然抓握成拳,一绺白发披到额前 (A)。我听到一段十分短暂而明晰的休止 。他说,这是智者的沉默,是伟大的沉默,虽然它稍纵即逝,但其中饱含多少屈辱、愤怒、忍耐、孤独,却又蕴育着无穷转机。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有时具有比喧嚣更强大的张力。
  听!仿佛险恶叵测的命运在敲门,那种混乱与恐惧就要扼住我们的咽喉。休止符的运用仿佛黎明前的黑暗。“大师伸出手,抓住了黑夜的幽灵,把它从深渊中驱逐出来,那种拼搏愈演愈烈,越升越高,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凯旋的歌声响了起来,所有的昏暗、所有的忧郁在最后欢呼的激流之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到贝多芬的音乐,感到那种热情、振奋、激昂潮涌来,正如他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振拔的苦难。”今天的我,远不能说我已懂得贝多芬的音乐,但我渴望更多地了解大师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渴望对人生有更深的体会。 而这一切是从那个休止符开始的,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堂的向导 (B)。
  我想,也许沉默是一种必然,无言并不代表无心。小人物也许更能看到贝多芬音乐的大千气象。多年后的我终于明白了我那平凡的老师的内心,他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中获取的悲壮美与幸福感,是不言而喻的。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注:①[休止]这里指乐曲演奏中的停顿。
1、文中的音乐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对他的客人说:“听我心里的音乐!”本文的音乐老师从《命运》第一乐章的“休止”中听出了贝多芬心里怎样的音乐?(用本文中的词句回答)
音乐老师听出了贝多芬心里“________________”的音乐。
3、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
原句: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本文两个划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   )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对一个“休止”的描述,抒写了音乐老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一定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寡言少语;平凡朴实;有较高的音乐欣赏水平。(答出两点,意对即可)
2、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抗争。(答出一点,意对即可)
3、含义:贝多芬的音乐能让人汲取到精神的力量,使人获取悲壮美与幸福感,使平凡的人能够超出平常的自己,得到提升。作用:点明题意,揭示主旨。(意对即可)
4、
A句以“骤然”写动作之快,以“抓握成拳”写力量之大,以“一绺白发披到额前”写激动的外表,写出了音乐老师在聆听音乐时的激动情绪。或:通过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音乐老师在聆听音乐时的激动情绪。
B句以景写人,以午后的阳光映衬着老人的白发,突出他不同寻常的形象;以“向导”的比喻揭示他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或:通过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音乐老师沉浸在音乐中的情形,突出了他对学生精神的感染。(意对即可)
5、“略”。能准确描述歌词或旋律,能写出具体感受,语言顺畅,80字以上。

我们是多联系还是更孤独(七)

傅雷家书亲爱的孩子阅读答案
一、阅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
(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她说"又快乐又惆怅"?
二、你对作者的”你这一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三、从本文语言特色来考虑,添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该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没大错
四、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年轻人应持怎样的态度?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3)傅雷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
(1)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不得分).
(2)回忆儿子的往事这件事(“儿子的往事”不得分).因回忆儿子的往事(回想与儿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乐,因儿子离开父母(只能靠回忆来寄托思念情)而惆怅.
二、略
三、应选第二句.第二句与全文语气、口吻相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像和朋友谈心一般.(能答出本文的语言特色得满分,单就语言得体如“生硬”、“绝对”、“含蓄”、“有分寸”这一层面回答,得1分.)

傅雷家书两则

走向语林高手
一、佳篇回放
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还能向谁去诉苦?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跟头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________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有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1.画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不协调,应改为______________
2."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一句与前面对应的句子是
[ ]
A.我们并没有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B.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C.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3.如果把画波浪线的句子换成"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入空格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作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B.就是不再去想失败的惨痛,而振作起来走向前去.
C.就是吃一堑,长一智.
5.作者用"克利斯朵夫"的事例主要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2.C 3.不好.因为原句用比喻说理更生动、形象、透彻. 4.A 5.鼓励儿子做像克利斯朵夫那样栽了跟头爬起来前进的、有坚强意志的人.
二、类文品评
①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啰哩啰嗦地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②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 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④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加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954年1月30日晚)
1.读第①段,回答下面问题.
(1)"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②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读第②段,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画波浪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②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傅雷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不得分)(2)回忆儿子的往事这件事.("儿子的往事"不得分) 因回忆儿子的往事(回想与儿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乐,因儿子离开父母(只能靠回忆来寄托思念之情)而惆怅. 2.(1)儿子变成了朋友.("我又多了一个朋友"不得分) (2)第一处从"转折"或"衬托"的角度作答;第二处从"反问"角度作答即可. 3.应选第二句. 第二句与全文语气、口吻相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像和朋友谈心一般. 4.(1)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 (2)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本题应综合"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和"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两处回答) (3)建立和谐融洽、没有隔膜的朋友般的关系. 5.应围绕两代人的相处来表述,未结合主旨回答不可以.
走向智慧创新
一、牛刀初试
1.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
A.那天晚上,我发高烧,妈妈一直倍伴着我,整整一个通宵.
B.他总是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大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C.急烈的比赛即将开始,运动员在跑道上紧张地做着准备动作.
D.我们反对铺张浪费,但必须的生活用品还是应该购买的.
2.给加粗的字选择义项都正确的一组是
[ ]
百废待举 "举"的义项:①往上抬起 ②兴办,做 ③提出 ④全,都
自出心裁 "裁"的义项:①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纸 ②削减,去掉一部分 ③文章的体裁、格式 ④安排取舍
A.举① 裁② B.举② 裁④
C.举③ 裁① D.举④ 裁③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工作.
B.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21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D.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4.仔细揣摩甲句的特点,找出规律后,在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组成与甲句相对应的句子,填在乙后的横线上.
甲: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乙:___________,春香_____(兰花、桂花、茶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夏香、秋香、冬香)
5.下面每行两个成语中,各故意漏掉了一个字,你能用一个成语把漏掉的字包含进去吗?
如:□心狗肺 十□九空→引狼入室
(1)□通广大 光天□日→________
(2)巧夺天□ □事如神→________
(3)□不暇接 □面兽心→________
(4)□飞凤舞 谈□色变→________
6.从下段文字中提炼出一个20字以内的论据.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是他的代表作.他从20岁开始写,40岁前后写成.以后又几经修改、增补,直到50岁才算定稿.共历时30多年."聊斋"是作者书斋的名字,"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情.全书共收录491篇托笔幻想、寄寓现实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过关斩将
(一)
儿子的旋律
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果然儿子"啪"地开了门.父亲默默地看着他.儿子没有看父亲,似乎点了点头,往自己卧室边走边脱外套.
收录机又响了.儿子!
两人面对面准备吃饭.儿子在撬午餐肉.父亲从儿子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
父亲一字一句:
"我被免职了.明天宣布."
儿子猛地扬起脸.父亲没有在这稍纵即逝的惊讶里看到别的什么.没有怜悯没有安慰也没有懊恼.儿子手不停:"你也需要休息了."
父亲感到胸闷气短.他盯着儿子.儿子的手健美粗大,血管里青春在跃动.
儿子一声不吭.父亲没有说话也不再盯着儿子.他感到儿子匆匆搁筷,找衣服,又跨进卫生间.马上,水声"哗啦哗啦",跟着儿子的歌声高高扬起,声音温存自信,旋律跳荡.
儿子!儿子!儿子!
儿子你在想什么?你大不了不再崇拜父亲,你越来越沉默,你不再抱怨父亲呆板僵化,不再为各种政治问题与父亲争论不休,也不再说父亲刚愎自用.儿子,你甚至看不起父亲.可父亲这样了你还是无动于衷吗?这就是这一代的冷漠理智?你匆匆吃饭洗澡是因为那打字员在等你去看歌剧?可是儿子,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你啊.我的官龄比你年龄还大一圈……
电视机在播相声.父亲茫然四顾时才发现儿子并未出门,而是坐在他身后看书.父亲不由纳闷:打字员前两天就订了票,还兴冲冲问他是否同去.
父亲彻夜来回踱步,儿子也辗转反侧.父亲老了.他的一切都老了.曾和父亲这一辈很协调的背景已走向薄暮黄昏.这是变幻莫测的时代,不是仅仅需要热血赤诚的岁月.
早上儿子起得很早,父亲晨练回来,儿子已准备好早餐.收录机照样开着,而且旋律明亮欢跃.
父子俩依然沉默着洗漱用餐.儿子几次似乎要开口,父亲沉下心微颤地期待着,儿子却什么也没有说.
父亲佝偻着进卧室更衣.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在身后捧着一套西装.
"穿着精神--是去开宣布会吗?"儿子又拿过领带走到父亲眼前.父亲迟疑着.
"我给你打."儿子看着父亲.温柔的好像父亲过世的妻子.父亲心紧成一团.
"行吗?"儿子侧侧身.
父亲和儿子一起看着穿衣镜.沉默着,父亲凝视儿子的眼睛,儿子也凝视着父亲.
儿子对着镜子:"一夜之间你衰老许多,"儿子声音低沉、温柔,"可我一直为你感到骄傲,为你一辈子正直无私,一辈子对信仰的忠诚.你尽力了."
父亲心潮翻涌.肩头上儿子的手十分有力.他感到心中自信像空气注入瘪气球一样迅速饱满地回归.
最后接送父亲的小汽车在笛笛呼唤,父亲走到门口又折回头:"昨晚干嘛不去找她?"
儿子沉默了一会,"分手了."
"因为……我下台?"
"大概--但这没关系."
儿子!儿子!儿子!
父亲老泪闪烁.儿子把双手搭在父亲肩上,笑道:"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很高兴不再有你的耀目光环笼罩我的光彩--你说呢?"
儿子!儿子!你可以把收录机再开大点.
A部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并揣摩这个词语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刚愎( )自用 句中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佝( )偻 句中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儿子对父亲的关心、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不为故事中的人物起名字,而用"儿子""父亲"称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事中的父亲与儿子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故事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儿?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部分
1.谈谈你对文章题目"儿子的旋律"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3次写到"儿子!儿子!",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末尾,儿子说道:"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很高兴不再有你的耀目光环笼罩我的光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在构思、写法上很有特点,请举出两点简要评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联系生活举例说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读了《傅雷家书两则》,相信你对父母与子女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这个话题也会有所触动.请以此为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傅雷家书两则
牛刀初试
1.B 2.B 3.D
4.梅花桂花玫瑰花 秋香
5.(1)出神入化 (2)偷工减料 (3)目中无人
(4)龙行虎步 (龙腾虎跃、虎踞龙盘、龙争虎斗、卧虎藏龙、龙潭虎穴等)
6.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几经修改、增补,历时30多年.
过关斩将
(一)A部分:1.父亲被免职后,情绪低落,儿子对父亲的关心理解,沟通了两代人的心灵,使父亲重新振作起来,表现了两代人应互相关爱的主题.
2.(1)bì 指儿子认为父亲原来固执己见,独断专行.
(2)ɡōu 指父亲脊背向前弯曲,显出衰老的样子.
3.参考答案:①儿子为父亲准备早餐,准备参加会议用的西服,并为父亲打领带.
②与女朋友分手了,儿子安慰父亲说:"没关系."
4.用"儿子""父亲"命名突出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虽然血缘关系很密切,但更需要有互相之间的关心、理解,更易抒发父子之间的亲情.
5.父亲是一位敬业正直的老干部,面对免职,希望得到儿子的理解.儿子是一位乐观自信、热爱生活、自强自立,并能关心和理解父亲的青年.
6.略 (言之成理即可)
B部分:1.题目突出了儿子对父亲的特有的真诚理解与关心,这种情感虽不外露,不热烈,但非常深刻、动人. (提示:要扣住中心来答)
2.第一次父亲心里感到儿子长大了,已看不起父亲,对父亲漠不关心. 第二次父亲感到了儿子对他的关心理解,心里很欣慰. 第三次父亲精神振奋起来,感到了自信,对儿子很感激.
3.参考答案:有两个要点:①不要留恋自己过去的一切,应该向前看,重新确定奋斗的目标.
②要自立,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不靠父母的能力为自己创造条件.
4.参考答案:①故事融入了音乐创作方法,让人物心情的变化如乐曲的旋律时而低沉,时而高昂.
②故事中人物没起名,用"父亲""儿子"称呼,更易抒发父子间的亲情.
③故事用大量心理描写,成功地通过父亲的观察解读儿子的心理,反映了当今社会父子间渴望沟通的普遍现象.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5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