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作文 > > 卓文君最后还是被抛弃(共3篇)

卓文君最后还是被抛弃(共3篇)

发布时间:2018-08-03 10:00:01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专题作文】

卓文君最后还是被抛弃(一)

白头吟 卓文君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请找出一处加以分析

1,面对丈夫的背叛,决然离去的女子的悲愤和坚决形象
2,比,比喻.兴,起兴.
例如诗中最后一句“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将男女间的爱情比作钓竿那样轻细柔长,像鱼儿那样活泼可爱.然后以此起兴,想到与丈夫之间的关系,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所无法补偿.

卓文君最后还是被抛弃(二)

家徒四壁的意思是什么?【卓文君最后还是被抛弃】

字典解释
家徒四壁 ( jiā tú sì bì )释 义:“徒”:仅仅,只有:“壁”,墙.
家徒四壁词 义:家里就只有四面墙壁.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出 处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例 句:他已穷到家徒四壁,身无分文的地步了.他已经家徒四壁了,买不起这块玉的.谈迁已经家徒四壁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文君 夜亡奔 相如 , 相如 乃与驰归 成都 .家居徒四壁立.”司马贞索隐引 孔文祥 云:“徒,空也.家空无资储,但有四壁而已.”《魏书·任城王顺传》:“﹝ 顺 ﹞为陵户 鲜于康奴 所害.家徒四壁,无物敛尸,止有书数千卷而已.” 宋黄庭坚《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后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合厝既毕,家徒四壁.幸里中怜其孝,共饭之.”高晓声《李顺大造屋》:“新郎因为要负担两个老人和一个残废妹妹的生活,穷得家徒四壁,鹑衣百结,才独身至今.”近义词一贫如洗、室徒四壁、家徒壁立、家徒四壁、环堵萧然、家贫壁立、室如悬磬、一无所有反义词丰衣足食、家给人足灯 谜 房无片瓦英文 be utterly destitute【解释】: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示例】:他已穷到~,身无分文的地步了.【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形容家中贫穷,一无所有.2新兴词汇出自“绝代商骄”意思就是:懒人.爽的话:我多艰难才维持到家徒四壁,多一样家具打扫多一样,你不累么?我怀疑多少家庭主妇就是一天到晚打扫打扫到抽筋啊!(粤语翻译成汉语)3家徒四壁释义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典故溯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注释徒:只,仅仅.成语故事天府巴蜀,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数千年来,这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学,涌现出一批享誉全国的文学大家.司马相如就是其中的代表.司马相如是汉初的一位作家,他的词赋写的很出色.在他小的时候,喜欢读书和击剑,父亲给取了个名字叫“犬子”.上学以后,他嫌这个名字太难听,因为仰慕战国时期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为司马相如.司马相如长大以后,父亲给他捐了个小武官,在汉景帝身边侍奉.整天陪着汉景帝出去打猎,司马相如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有一次,梁王(汉景帝的弟弟)来朝见汉景帝,司马相如就投奔了他.梁王手下有不少文学之士,相如和他们极为投缘,于是就向景帝称病辞官,跟着梁王回去了.他与那些才子们朝夕相处,文学水平大大提高.后来梁王去世,他就返回家乡.这时他家已经破败了,他又没有什么赖以谋生的技能,就投奔与他一向交好的临邛县令王吉去了.王吉对他十分敬重,便把他留了下来.临邛县有一富豪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容貌秀丽,素爱音乐又善于击鼓弹琴,而且很有文才,但不幸未聘夫死,成望门新寡.卓王孙听说县官有贵客莅临,想趁机结交权势,并炫耀自己,便大摆宴席,宴请司马相如和王吉.司马相如早巳听说卓王孙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儿,他趁这次做客卓家的机会,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卓文君听了司马相如的弹奏,对他也是很仰慕.宴会结束后,司马相如贿赂卓文君身边的人,希望他们能够帮忙转达他的感情.卓文君知道父亲不会同意自己和司马相如在一起,毅然在夜里来找司马相如,并和他私奔了.在当时,司马相如决定和寡居的卓文君自由结合,确实是惊世骇俗之举.可是回到司马相如的家,只见他家“家徒四壁”,屋里空空的,什么都没有.可是,卓文君很勇敢,愿意跟司马相如过艰苦的生活.为了谋生,他们还开设了一家酒店,文君坐柜台打酒,相如穿上围裙,端酒送菜,洗碗刷碟子.日子虽然清苦,但两口子相敬如宾,过得和和气气.最后,卓王孙为了面子,不得已只好送给卓文君一百名仆人和一百两黄金,让他们购买田产、房屋.后来司马相如的一篇著名文章“子虚赋”被汉武帝看到,后者对此大为赞赏,并且以为是古人的文章,经人奏报才知道是出于一个当代的年青才子之笔,惊喜之余马上召他进京,司马相如向武帝表示说:“子虚赋”写的只是诸侯打猎的事,算不了什么,请允许我再作一篇天子打猎的赋.好大喜功的武帝读毕非常高兴,立刻封他为侍从郎,即为“郎”.司马相如成为汉武帝的文学侍臣后,很受汉武帝的赏识.过了几年,汉武帝派司马相如作为特使前往西蜀,安抚西部的少数民族.司马相如到了西蜀后,很多官员都来到郊外迎接他,县令更是背着弓箭为他开道,临邛的富户也争先恐后的请他吃饭来讨好他.当时,势利的卓王孙因为女儿和司马相如私奔而大怒,发誓绝不给女儿文君一个钱,现在却后悔自己没有早把女儿嫁给司马相如!据传说,司马相如发迹后,渐渐不思进取,整日周旋在脂粉堆里,甚至要纳妾.卓文君忍无可忍,就写了一首《白头吟》,并附上了一封书信.司马相如读完这一诗一书后,回忆起当年夫妻恩爱的情景,就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夫妻俩和好如初.后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就一直是广为流传的千古佳话.4司马相如小传司马相如: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西汉辞赋的奠基人.公元前165年左右,赴长安学习,当了个小武官,在汉景帝身边侍奉.后来,投奔梁王,结交了梁王手下的很多文学之士,文学水平大大提高.公元前144年,回到成都,与卓文君一见钟情,并和她私奔.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传为佳话,也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不久,他的诗文被汉武帝看中,被召进宫中,成了汉武帝的文学侍臣.公元前135年、前130年,两次出使西蜀,为安抚西南的少数民族做出重大贡献.【卓文君最后还是被抛弃】

卓文君最后还是被抛弃(三)

求几首有深意的宋词,要5首以上,要把他为什么有深意写清楚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初读该词,我们可以看出词人置身于一个夕日暖暖照轩亭、落英缤纷迎燕侣、繁花似锦绕曲径、芳草萋萋铺秀园的幽雅环境中,过着畅饮美酒、兴起赋词的日子.可谓优哉悠哉,自得之至!作者在环境描写上,用笔简洁,仅仅罗列了“亭台”、“夕阳”、“花落”、“燕归”、“小园”、“香径”等六种景观,意境之美便跃然纸上!再吟咏之,特别是吟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两句,更给人以曲水流畅之感.其语言凝练自然、韵律和谐优美,由此可见一斑.反复诵之,便能感受到荡漾在这美景佳酿中的,竟是一种“无可奈何”、忧郁“徘徊”的感情波动!美景与悲情的并存似乎令人费解,如果要解此疑惑,我们就需联系作者的地位与年龄,还有相关词作.试想,作为北宋盛世的太平宰相,地位显赫,荣华富贵皆可尽情享用,唯独韶华岁月难留住!当人在迟暮之年,面对“一品与千金”更容易产生“问白发,如何回避”的感慨,引发人生短促的悲哀.历史上,秦始皇等君王显贵千方百计寻找长生不老之方的一幕幕闹剧便是明证.如果说,荣华富贵是一场梦的话,那么,作者在《踏莎行》中所说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正是作者迟暮之年的心理写照.深入到这一层面,我们就会理解作者面对落英缤纷、燕侣归来的佳辰良时为什么会感到“无可奈何”,而在小园香径上独自徘徊了.全词在伤时悲春之外,还有一个感情倾向就是怀念故人.怀人的情愫流露妙就妙在词中完全没有提及怀人,而是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得温婉细切.上片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与下片中的“似曾相识燕归来”和弦相应.昔日与今天,天气依旧、亭台依然,但故人不在;燕子回巢,小园如故、香径犹存,但旧侣无踪,其情于此景处凝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作者赋予了自然景物以情感,表达了其伤感、怅惘、眷恋的绵绵情愫.世事兴衰,犹如花开花又落,让人“无可奈何”;冬逝春来,好比燕去燕又回,幻若“似曾相识”.可叹韶华难留、世事无常,尽付与时光流逝!一个“独”字,使我们体认了一位寻旧老人形影相吊的难奈凄楚,又道出了多少故地重游者的无尽缠绵.“人间最是难留住,红颜辞镜花辞树”,奈何佳辰良时都输与这落花飞燕!
  ——————————————————————————————————————————————————————————————————————
  2006-7-17 12:09 回复
  粲若殷
  0位粉丝
  2楼
  浣溪沙
  晏 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赏析】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 “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
  《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
  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 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语本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吴梅《词学通论》特标举此二语,认为较大晏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胜过十倍而人未知之.吴氏之语虽稍偏颇,而确是能独具慧眼.此处“满目山河”二语,“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仅此而已.“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
  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
  2006-7-17 12:10 回复
  粲若殷
  0位粉丝
  3楼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赏析】
  这首词以形传神,从人物的外貌转而深入其内心世界,通过描写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断,展现了歌女们痛苦的内心世界.
  上片首二句写歌女清晨梳妆:“帘幕卷”,暗示她已起床;轻霜,气候只微寒;因微寒而呵手,可想见她的娇怯;梅妆,是一种美妆,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试梅妆,谓试着描画梅花妆.后二句写她本有离愁别恨,所以把眉画得很长.眉黛之长,象征水阔山长.用远山比美人之眉,由来已久.此处取意于汉伶玄《飞燕外传》:“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又取意于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以上,读者从歌女一番对镜梳妆、顾影自怜的举动中,尤其是从她描眉作“远山长”当中,可以窥见她内心的凄苦和对爱情的渴望.下片写歌女内心的愁苦.首三句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年易逝,内心伤感不已.此三句,廖廖数语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自身命运不能自主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笑上的痛楚.结尾三句,以女主人公“拟歌先敛”(刚想开口唱歌又蹙起双眉)、强颜欢笑、寸肠欲断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歌女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的痛苦心情.
  此词写人眉目传神,入木三分,将歌妓的怨嗟和悲苦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见词人生活体验和艺术功力之深
  ————————————————————————————————————————————————————————————————————————————————
  2006-7-17 12:11 回复
  粲若殷
  0位粉丝
  4楼
  迷神引
  柳永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赏析】
  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五十岁后宦游各地的心态写照,是一首典型的羁旅行役之词.这首词深刻地反映了柳永的矛盾心理,特别是作为一名不得志的封建文人的苦闷与不满,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词起句写柳永宦游经过楚江,舟人将风帆收卷,靠近江岸,作好停泊准备.“暂泊”表示天色将晚,暂且止宿,明朝又将继续舟行.从起两句来看,词人一起笔便抓住了“帆卷”、“暂泊”的舟行特点,而且约略透露了旅途的劳顿.可见他对这种羁旅生活是很有体验的.继而作者以铺叙的方法对楚江暮景作了富于特征的描写.“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描写的是:傍晚的角声和笳声本已悲咽,又是从孤城响起,这只能勾惹羁旅之人凄黯的情绪,使之愈感旅途的寂寞了.“暮角”与“胡笳”定下的愁怨情调笼罩全词.接着自“水茫茫”始描绘了茫茫江水,平沙惊雁,漠漠寒林,淡淡远山.这样一幅天然优美的屏画,也衬托出游子愁怨和寂寞之感.上片对景色层层白描,用形象来表达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下片起两句直接抒发宦游生涯的感慨,接下来将这种感慨作层层铺叙.旅途劳顿,风月易逝,年事衰迟,是写行役之苦;“异乡风物”,显得特别萧索,是写旅途的愁闷心情;帝都遥远,秦楼阻隔,前欢难断,意乱神迷,是写伤怀念远的情绪.词人深感“旧赏”与“游宦”难于两全,为了“游宦”而不得不“旧赏轻抛”.“帝城”指北宋都城汴京,“秦楼”借指歌楼.这些是词人青年时代困居京华、留连坊曲的浪漫生活的象征.按宋代官制,初等地方职官要想转为京官是相当困难的,因而在词人看来,帝城是遥远难至的.宋代不许朝廷命官到青楼坊曲与歌妓往来,否则会受到同僚的弹劾,于是柳永便与歌妓及旧日生活断绝了关系.故而词人概叹“帝城赊,秦楼阻”.“芳草连空阔,残照满”是实景,形象地暗示了赊远阻隔之意;在抒情中这样突然插入景语,叙写富于变化而生动多姿.结句“佳人无消息,断云远”,补足了“秦楼阻”之意.“佳人”即“秦楼”中的人,因种种原因断绝了消息,旧情象一片断云随风而逝.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仕途的厌倦情绪和对早年生活的向往,内心十分矛盾痛苦.可以说,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个人生活的缩影:少年不得志,便客居京都,流连坊曲,以抒激愤;中年入仕却不得重用,又隔断秦楼难温旧梦,心中苦不堪言.苦不堪言却偏要言,这首词上片言“暂泊”之愁,下片道“游宦”之苦.在大肆铺叙中见出作者心中真味,可谓技巧娴熟,意蕴隽永.
  ————————————————————————————————————————————————————————————————————————————————————————————
  2006-7-17 12:13 回复
  粲若殷
  0位粉丝
  5楼
  阮郎归
  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赏析】
  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词中感喟身世,自抒怀抱,虽写抑郁之情,但并无绝望之意.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着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起首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在京城汴梁,时序是在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衬垫.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承露金掌是帝王宫中的建筑物,词以“天边金掌”指代宋代汴京景物,选材突出,起笔峻峭.但作者词风不求以峻峭胜,故第二句即接以闲淡的笔调.白露为霜,天上的长条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队,云影似乎也随之延长了.这两句意象敏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三、四两句将客居心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用笔细腻而蕴涵深厚,一方面赞美故乡人情之美,表达出思乡心切的情怀,另一方面又赞美了重阳友情之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
  过片从《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和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化出的“兰佩紫,菊簪黄”两句,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渲染了宴饮的盛况.接下来一句,写词人仕宦连蹇,陆沉下位,情绪低落,不得不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在,于是不妨再理旧狂,甚至“殷勤”而 “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说:“‘绿杯’二句,意已厚矣.‘殷勤理旧狂’,五字三层意: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试想,本是清狂耽饮的人,如今要唤起旧情酒兴,还得“殷勤”去“理”才行,此中的层层挫折,重重矛盾,必有不堪回首、不易诉说之慨,感情的曲折,自然把意境推向比前更为深厚的高度.结尾两句:“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由上面的归结,再来一个大的转折,又引出很多层次.词人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蕙风词话》又说:“‘欲将沉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之意.”此乃中肯之语.词之结句,竟体空灵,包含着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极尽回旋曲折、一咏三叹之妙.“兰佩紫”二句,承上片“人情”句的含蓄转为宽松;“殷勤”句随着内容的迅速浓缩,音节也迅速转向悠扬;“欲将”二句,感情越来越深沉、曲折,音节也越来越悠扬、激荡.谭献评周邦彦《兰陵王》词的“斜阳冉冉春无极”句,说“微吟千百遍,当入三昧,出三昧.”读晏几道这首词的最后三句,使人也有同样的感觉,因为它的意境、音节配合得极有韵味和感染力,妙处须细细体会.
  《宋词举》中云:“小山多聪俊语,一览即知其胜.此则非好学深思,不能知其妙处.”此词正说明了这一点.
  纵观全词,尽管作者那种披肝沥胆的真挚一如既往,但在经历了许多风尘磨折之后,悲凉已压倒缠绵;虽然还有镂刻不灭的回忆,可是已经害怕回忆了.
  ————————————————————————————————————————————————————————————————————
  2006-7-17 12:14 回复
  追忆等
  0位粉丝
  6楼
  卜算子
  苏轼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析】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于黄州,定惠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此词很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但是,正因为此词的仙骨气质,历来争议很大.有一种说法最为有趣,现整理下来,以滋各位同道.
  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如下: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这段小序和苏轼的词一样写的仙气飘渺.
  前半段写的虚幻迷离,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颇有点遇仙的感觉.
  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是苏轼词上阕所写:“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
  当时苏轼六十几岁,张先七十还纳妾,六十岁也不算什么的.我很愤慨他为什么不纳那个女子为妾,却物色王郎之子与她为姻,最终使她郁郁而亡.
  这个女子好象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篇序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吴曾《能改斋漫录》云:“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潘邠老,闻得其祥,题诗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
  这个记载好象是为了证明那个序言的真实性而作,甚至还有诗为证.且不论其可信度到底有多高,这个故事在当时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
  现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释为准,他认为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
  此词借物比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
  东坡又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并韵》.比喻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已.但一个人的经历又象春梦一样,去而无踪,难以追怀.可以作为对照.
  这首词应该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济论词主“有寄托”与“无寄托”之说,以为“非寄托不入”,而“专寄托则不出”.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为是词”,乃“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这正是苏轼的才学,气度,思想的体现呀!
  ——————————————————————————————————————————————————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 ,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