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作文
作文
字数
高中
作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考作文 > > 中秋抒怀(共6篇)

中秋抒怀(共6篇)

发布时间:2018-05-23 09:04:30    来源:精华作文网    访问:

【www.jljhlq.com--小考作文】

中秋抒怀(一)

《中秋抒怀》300字作文

今天是中秋.
  夜,早已来临.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各家的房屋里,照亮了人们的心房.就在这个时候,有多少人正与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在团圆的喜悦中吃着月饼,在月饼的甜美中仰望那一轮圆圆的明月.
  也在这个时候,又有多少的游子们正站在窗前,也在看着那十五的月亮.不过,在他们眼里出现的并不是一轮圆圆的明月,而是亲人们微笑的脸庞.在他们心底燃烧的并不是与亲人团聚的喜悦,而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中秋,是让人思乡的日子.
  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浓浓的乡愁,因为我每天都与亲人在一起.在我看来,天天都是中秋,日日都是十五.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雨天,我总能感到温暖的亲情,总能看到一轮圆月.但我却希望可以体会一下思乡的感情.因为我知道我在想家的时候,家也在思念着我,所以我感到的并不是思乡的愁绪,而是亲情的温暖.
  那些游子们呀!在这中秋之夜,只要你们的心底可以感到家的温暖,那么我相信一轮圆圆的明月也会在你们的心中升起,一种团圆的喜悦也会在你们的心中燃烧.
  十五的月亮仍然挂在天上,在夜色的衬托下,是那么的明亮.

中秋抒怀(二)

以《中秋抒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总是有着许许多多的迎来送往.来去之际,既有眷恋和牵挂,也有企盼和喜悦,这些情感,曾多少次牵动着我们的思绪.某一天,当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长大了、成熟了.  七月秋风起,八月秋风凉.不经意间... 【中秋抒怀】

中秋抒怀(三)

以“中秋抒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应该写些什么?写哪些内容?【中秋抒怀】

我是一名老师,碰巧也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篇作文.既然是高一,就不应该只写月亮,而要以小见大,写出自己的心情和感悟,更要有细节和修辞,加上适合的诗句.写爸妈中秋节回老家自己要上学不能去,单独在家十分悲伤,但是想到舒适的水调歌头,就明白了人有悲欢离合,要看得淡一些 【中秋抒怀】

中秋抒怀(四)

描写中秋团圆的诗句
e...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水调歌头》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全唐诗》)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唐 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中秋抒怀》喜迎中秋庆团圆,欢乐笑语万里传.桂枝明月祝福贺,音好花开成佳缘.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春天的诗句
.【中秋抒怀】

中秋抒怀(五)

转朱阁…….海上生明月…….这两首诗词都是著名的中秋词,作者借月抒怀,在描写角度、表达感情上有何不同?

【中秋抒怀】 《水调歌头》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望月怀远》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全诗意境雄浑阔大,语言形象真切,感情真挚,情与景有机的交融在一起.

中秋抒怀(六)

赏析〈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作品原文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1]
赏析一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此词可能是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总之,辛弃疾的这首词,无论是从它的艺术境界,还是从它的气象和风格看,他都与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来解决现实的苦闷与实现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特点,是一首富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2]
赏析二
咏月抒怀,早已成为古今中外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词中篇什,缠绵悱恻,伤怀念远,幽情寂寂者多;思与境谐,景与情会,“飘飘有凌云之气”(王闿运《湘绮楼词选》评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语)者少.而像辛弃疾这样情思浩荡,神驰天外,异彩纷呈,爱国壮志隐含其中者,尤不多见,宜乎陈廷焯称其为“词中之龙也”(《白雨斋词话》卷一).
据词题知作于淳熙元年中秋夜,时稼轩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吕叔潜字虬,余无可考,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破题写中秋的圆月皎洁,似金波,似飞镜.“转”而“磨”,既见其升起之动势,复见其明光耀眼,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颜师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苏轼《洞仙歌》词:“金波淡,玉绳低转”.“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甘子布《光赋》:“银河波曀,金颸送清,孤圆上魄,飞镜流明”.李白《把酒问月》诗:“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因明月而思及姮娥,遂有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说,她后来“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白发欺人,壮志难酬,正是稼轩此时心情的写照.他南来至今已十二年.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1165年(乾道元年),稼轩上赵昚《美芹十论》;1170年(乾道六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议》,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写于同年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云:“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以这“问姮娥”是含有无限凄凉意的.虽用薛化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却决不是一己之哀愁.
下片陡转,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突变为奋发激扬之音:“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豪情胜概,壮志凌云,大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三首其三)之势.此是勉友,亦是自勉.一结更发奇思异想,把这股“英雄语”(周济语)、“英雄之气”(陈廷焯语)推向高峰:“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杜甫对明月怀念家人云:“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十日夜对月》).如此“可照见家中人也”.后来他漂泊夔府孤城,离家千里,此时对月,想像又不同:“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月》).由于自己的孤寂,想象姮娥也会孤寂.稼轩襟怀高阔,他斫却婆娑摇曳的桂枝,是为了使洁白、清纯的月光,更多地洒向大地、人间!《酉阳杂俎》称: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遂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词源自传说故事,前人诗句,但内蕴丰厚多了.周济《宋四家词选》眉批谓此词“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而已.”夜宴中秋,对客把酒,词人抒发他的“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只是点到而已.他准确地把握了“诗亦相题而作”(瞿佑《归田诗话》)的道理,由首至尾未离中秋咏月,只是意在月外,出之于飞腾的想象,使“节序”之作更上一层楼.[3]

本文来源:http://www.jljhlq.com/z36822/